本報記者 閆立良 見習記者 郭冀川
根據世界銀行最新發布的《2022年碳定價發展現狀與未來趨勢報告》顯示,2021年全球碳定價收入約達840億美元,比2020年增長了近60%。報告介紹目前運行的直接碳定價機制共計68種,有36種碳稅和32種碳排放交易體系。
國內碳排放交易體系關鍵時間節點在2021年7月16日,全國碳排放交易市場啟動上線交易,碳配額開盤價為48元/噸。經過近一年時間的交易,2022年5月26日,全國碳市場碳排放配額掛牌協議開盤價報59元/噸,較市場最初開盤價格已上漲22.91%。
根據海南省綠色金融研究院統計,截至2021年12月31日,全國碳市場的第一個履約周期順利結束,期間,共納入電力行業2000多家重點排放企業,覆蓋的二氧化碳排放量近45億噸。
在“雙碳”目標下,碳排放權交易可以讓產業鏈各環節有序配置碳排放額度,并在上下游之間合理流動,并積極推動整個產業鏈的減碳行動,特別是高碳產業環節需要通過碳排放權交易緩解減碳壓力,同時也通過增加碳排放成本而促使高碳企業更加自主的減碳行動。
中國國際經濟交流中心經濟研究部副部長劉向東對《證券日報》記者表示,碳排放權交易市場參與主體既有發電、石化等多個行業企業,也包括銀行、信托等金融機構和社會組織等,其合約標準和交易規則正朝著期貨市場方向設計,目前監管部門正在配合碳現貨市場發展進程加快推進碳期貨市場建設,業內也在不斷呼吁碳期貨上市。
劉向東說:“碳排放的交易難點在于如何實現碳排放量的測量核查和交易數據獲取,如何在估算總量的基礎上實現合理的配額分配等。需要在摸底清楚全國碳排放總量及地區行業分布的基礎上,依據碳減排目標合理確定排放配額,并將碳排放權作為一種資產,實施相應的監督保護行為,對那些偷排漏報等違法違規行為實施嚴厲懲戒,從而使碳排放交易做到公平透明、競爭有序。”
海南省綠色金融研究院研究員袁婧婷在接受《證券日報》記者采訪時表示,為了保證我國碳市場的有效運行及健康,全國碳排放交易市場制度與措施需要進一步優化,如全球能源價格的暴漲會成為影響各國碳市場交易履約的負面因素,我國需要做好防范措施。此外,碳配額對不同行業的影響不同,應根據不同行業的發展規劃制定相關碳配額分配方式。碳減排技術成本的高低,也決定了企業投資綠色低碳技術的積極性,碳交易市場要進一步推動低碳綠色技術的發展。
袁婧婷認為,“我國的碳市場交易正在逐漸完善,圍繞碳市場的相關政策會越來越明晰,我國將有望成為全球最大的碳交易市場,擔負起一個大國應有的責任和義務。”
(編輯 喬川川)
20:24 | 央行:3月三大政策性銀行凈歸還抵... |
20:23 | 申萬宏源召開2024年度業績說明會 |
20:21 | 深糧控股:截至2025年3月31日,公... |
20:21 | 申聯生物:累計回購公司股份341737... |
20:21 | 申華控股:4月10日將舉行2024年度... |
20:21 | 設研院:截至3月31日股東人數為186... |
20:21 | 上海建科:3月份公司未回購股份 |
20:21 | 上海家化:累計回購公司股份614307... |
20:21 | 陜西華達:連接器及互連產品長期配... |
20:21 | 陜天然氣:積極探索新的利潤增長點... |
20:21 | 山推股份:公司海外市場深耕多年,... |
20:21 | 森赫股份:截至2025年3月31日股東... |
版權所有證券日報網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 10120180014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B2-20181903
京公網安備 11010202007567號京ICP備17054264號
證券日報網所載文章、數據僅供參考,使用前務請仔細閱讀法律申明,風險自負。
證券日報社電話:010-83251700網站電話:010-83251800 網站傳真:010-83251801電子郵件:xmtzx@zqrb.net
掃一掃,即可下載
掃一掃,加關注
掃一掃,加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