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記者 包興安
當前,我國數字經濟蓬勃發展的同時,稅收征管數字化轉型正在加快推進。在數字經濟下,將給稅收改革帶來什么機遇以及如何優化完善“以數治稅”的制度安排?帶著這些問題,5月20日,《證券日報》記者專訪了畢馬威中國企業稅務數字化與管理咨詢合伙人賈俊遠。
賈俊遠表示,數字技術的應用發展將推動稅收制度改革,助力提高稅收質量,提升稅費治理能力,進而建設成為更加領先的現代化稅收管理體系。
給稅收改革帶來巨大機遇
賈俊遠表示,當前我國數字經濟快速發展,給稅收改革帶來了巨大機遇。
“數字經濟帶來價值分配的新形態,挑戰傳統稅收管理政策體系。數字經濟下產業邊界模糊,商品和服務高度融合,平臺企業的利潤如何進行合理劃分,平臺經濟、分享經濟、共享經濟等新業態下收入來源的多元化、混合化都涉及稅收問題,這些變化都將推動國家稅收制度改革。”賈俊遠說。
賈俊遠表示,數字經濟帶來的是與消費相關的稅收、財政收入等在不同區域的差異及重新分配,如果數字中心、平臺中心匯聚全國或全球的收入,而納稅因屬地管理造成了地區間不平等,這將推動稅收分配的改革。如果不加以妥善處理,很可能再次形成新的區域之間的數字化差距。
“數字經濟增強全球協同,推動稅收領域的國際協作管理。”賈俊遠認為,數字經濟下價值分配模式在國際間更多突破創新,對現行基于傳統經濟模式設計的國際稅收規則體系造成顯著沖擊。在利潤創造與稅收分配和平衡性,各國發展和征稅權的公平性,促進共同發展的協調性等方面,都需要改進當前國際稅收規則底層邏輯。各國的稅收改革也要在該框架下適應和改造,如G20國家共同形成《關于應對經濟數字化稅收挑戰“雙支柱”方案的聲明》等。這也讓我國稅收有機會更多地參與國際稅收規則制定,表達利益訴求,不斷提升國際話語權。
“數字化技術的發展和應用,為國家稅收管理發展帶來了巨大助力。”賈俊遠表示,大數據、人工智能、移動互聯網、云計算、物聯網等新興技術的發展,在各領域的使用更加成熟,也被更廣泛應用在我國稅收改革進程中。數字技術的應用推動我國打造智慧稅務,實現“以數治稅”,實現高質量的監控,助力提高稅收質量,提升稅費治理能力,進而建設成為更加領先的現代化稅收管理體系。
記者注意到,隨著稅收數字化發展,企業的稅務管理者已經感受到企業稅務數字化發展的必要性,業內非常關注。
賈俊遠表示,當前企業稅務管理數字化轉型也面臨諸多挑戰。總體來看,除了發票管理環節的數字化有一個相對全面的基礎,我國整體企業端的稅務數字化仍處于起步階段,絕大多數的企業還在傳統的管理模式下管理稅務事務,個別先行者的實踐也開始遇到發展中的問題和困難。例如,缺少整體的規劃建設方法體系、對于企業稅務管理數字化的認知還不一致、缺乏適應數字化發展的人才、缺乏成熟可靠的外部服務能力、建設投入的資源有限等。
做好稅務數字化頂層設計
賈俊遠認為,企業端“以數治稅”的成效最終源于每個企業稅務數字化管理能力。從每個企業優化完善稅務數字化發展,要做好以下四方面安排:
一是提高認識,重視發展的變化和機遇。企業稅務數字化不僅是提高稅務管理的新方法,更是高效利用資源,更快建成高水準稅務管理能力的新機遇,同時也是適應環境變化,滿足稅收遵從要求的必然選擇。
二是做好頂層設計和整體規劃。企業要結合自身情況,評估確定稅務數字化建設的發展戰略,明確當前所處的發展階段,規劃整體建設框架,理清投入建設的資源,評估建設的投入產出成效,合理劃分建設節奏,做好整體藍圖的描繪。
三是科學評估建設模式和供應商能力。充分理解企業稅務數字化發展的目標是實現稅務管理能力的升級,是賦能稅務管理人員,更大限度的發揮人的效能和潛力,也更充分的利用計算機能力。圍繞這一目標,構建面向業務提升的建設模式。評估采購的產品是否符合業務管理的要求,體現稅務管理的特色。評價供應商是否能夠充分理解稅務需求,是否配置相應的資源。考慮供應商是否能夠滿足稅收政策變化、企業發展等稅務管理特色的支持需要。
四是充分協調項目建設和轉型發展的關系。信息系統的建設往往是企業稅務管理數字化建設的主要形態,但是稅務數字化的發展,“以數治稅”目標的實現,不僅僅是一個軟件系統的建設和應用,還包括流程體系的優化,組織結構的再造。以及對于系統應用推廣,應用成效的評價和持續不斷優化發展的機制。所以要把項目建設和轉型發展密切結合起來,在項目建設中推動流程建設、組織體系調整、培養人員的認知轉型等,同步實現企業稅務的數字化轉型發展。
(編輯 何帆 才山丹)
00:41 | 復星國際繼續退出重資產項目 未來... |
00:41 | 政策推動疊加廠商促銷 3月份多家車... |
00:41 | 老鋪黃金去年凈利潤同比增長254% ... |
00:41 | 博俊科技去年營收凈利齊增 擬擲16... |
00:41 | 折疊屏手機銷售火熱 產業鏈上下游... |
00:41 | 上市公司首季發布247條項目中標公... |
00:41 | 充換電設施建設迎政策利好 上市公... |
00:41 | 靈伴科技:“AI+AR”眼鏡讓虛實無... |
00:37 | 上市險企代理人數量基本企穩 |
00:37 | 3月份新成立股基數量創近十年單月... |
00:37 | 一季度公募基金分紅逾675億元 同比... |
00:37 | 基金年報曝光2024年券商研究業務“... |
版權所有證券日報網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 10120180014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B2-20181903
京公網安備 11010202007567號京ICP備17054264號
證券日報網所載文章、數據僅供參考,使用前務請仔細閱讀法律申明,風險自負。
證券日報社電話:010-83251700網站電話:010-83251800 網站傳真:010-83251801電子郵件:xmtzx@zqrb.net
掃一掃,即可下載
掃一掃,加關注
掃一掃,加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