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來,德國大眾、韓國浦項、美國開市客、日本日立等大批跨國公司在華投資大項目資金逐步到位,有力帶動了我國引資快速增長。
商務部最新數據顯示,1至4月,全國實際使用外資金額4786.1億元,同比增長20.5%。在去年高基數基礎上,又實現兩位數增長。前4個月,我國新增合同外資1億美元以上大項目185個,相當于平均每天有1.5個外資大項目落地。
從最新發布的外資外貿數據看,疫情對中國經濟的影響是階段性的、暫時的,中國經濟韌性強、潛力足、回旋余地大的特點沒有改變,經濟長期向好的基本面沒有改變。在一系列穩增長政策作用下,中國保持外貿外資基本盤穩定底氣足。
市場吸引力不減外企擴大在華投資
中國貿促會近日發布的調查報告顯示,超五成受訪外企將中國視為全球首要投資對象。中國美國商會發布報告顯示,即使受疫情等因素影響,仍有超六成受訪企業計劃今年擴大在華投資。
外企擴大在華投資,生動詮釋了中國擴大對外開放、優化營商環境的顯著成效,彰顯了中國經濟的強大吸引力。
擴大開放方面,我國持續壓減外資準入負面清單,新版外資準入負面清單進一步放開汽車制造等領域外資股比限制,有力帶動引資規模增長;修訂《鼓勵外商投資產業目錄》,目前已經發布征求意見稿。
優化營商環境方面,全面落實外商投資法及其實施條例,深入清理與外商投資法不符的規定,推動修訂、廢止和制訂法規文件500多部。外貿外資協調機制和重點外資項目工作專班及時協調各方,加強服務保障,幫助企業排憂解難,推動重點項目落地建設,不斷提升營商環境市場化、法治化、國際化水平。
經濟發展方面,一季度我國經濟實現平穩開局。“中國市場引力不減。”商務部新聞發言人束玨婷5月19日表示,各地區各部門統籌推進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經濟穩中向好、長期向好的基本面沒有改變,國內市場規模超大,外資企業看好在華長期發展前景。
外資加碼投資中國,不僅著眼當下,更為擁抱未來。正如商務部研究院國際市場研究所副所長白明所言,我國正加快構建以國內大循環為主體、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消費市場規模持續擴大,高質量商品和服務需求不斷升級,投資前景廣闊,超大市場規模對跨國公司吸引力與日俱增。
外貿結構優化經濟韌性凸顯
外貿作為拉動經濟增長的重要力量,盡管前4個月進出口同比增速有所放緩,但從結構、動力看,中國經濟韌性與動力凸顯。
外貿結構持續優化。統計顯示,今年前4個月,一般貿易進出口同比增長11.2%,占外貿總值的63.6%,比去年同期提升1.9個百分點。這充分說明中國產品在全球產業鏈中的地位和作用是不可或缺的。
從增長動力看,民營企業比重提升。前4個月,民營企業進出口同比增長11%,占外貿總值的48.5%,比去年同期提升1.4個百分點。這說明中國民營企業能夠在變化的外貿市場中把握機遇,給中國經濟帶來源頭活水,為中國外貿提供強大內生動力。
從貿易主體地位看,我國貿易主體地位鞏固。前4個月,我國對東盟、“一帶一路”等主要貿易伙伴進出口持續保持增長,凸顯了中國經濟與世界各國的互補性。
“長期來看,中國外貿長期向好的基本面沒有改變,外貿發展韌性強。”中國宏觀經濟研究院對外經濟研究所研究員楊長湧說,一方面,我國是唯一具有完整聯合國認證工業門類的國家,國內產業配套體系完整,外貿產業基礎雄厚;另一方面,兩年多來的抗疫實踐中,我國經濟發展和疫情防控保持全球領先地位,供應鏈表現出很強的穩定性;此外,我國物流體系不斷完善,基礎設施建設世界領先,中央不斷出臺政策為產業鏈補短板強弱項。
打好“組合拳”穩定基本盤
外貿外資是連接國內國際雙循環的紐帶,是穩定和推動經濟社會發展不可或缺的重要力量。當前外貿外資面臨新的挑戰,國際經濟復蘇脆弱乏力,通脹加劇,產業鏈供應鏈不暢,原材料價格高企,企業經營壓力上升,需要政策持續發力,穩定外貿外資基本盤。
穩外貿方面,商務部副部長盛秋平日前表示,商務部將在保暢通、抓訂單、強支持、促創新、增動力等方面著力,包括“一企一策”解決重點外貿企業實際困難,用足用好出口信用保險政策,加大對中小微外貿企業信貸投放,加快壯大跨境電商等新業態新模式等舉措。
專家認為,對外貿企業而言,當務之急是把持續釋放的政策紅利“變現”為企業創新求變的生產力,推動轉型升級加速跑。一方面,不斷創新出口產品、大力發展核心技術,鍛造制造產業硬核實力;另一方面,發展跨境電商、海外倉等外貿新業態新模式,全力做大外貿新業態增量。
穩外資方面,盛秋平表示,商務部將針對企業在物流運輸、原料供應等方面的共性問題,在暢通交通運輸通道、優化防疫通行管控、組織應急物資中轉、保障重點物資供應等方面推出針對性措施,保障企業正常生產運營。此外,著力發揮外貿外資協調機制和重點外資項目工作專班作用,“一企一策”逐案推動解決。
專家認為,穩定外資外貿基本盤,應打好“組合拳”。商務部研究院外國投資研究所副主任張菲表示,要高效統籌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做好各項應急措施和保障預案,堅持不懈降低企業成本,把疫情對中外企業運營的負面影響降到最低,提升企業的投資信心和預期。扎實推進長期開放舉措,靠前發力,進一步優化我國市場化法治化國際化的營商環境,為外資企業扎根中國打下堅實基礎。
00:38 | 智駕普惠疊加政策驅動 新勢力車企... |
00:38 | 氫能全產業鏈協同發展提速 發展路... |
00:38 | 增信心抓落實 全力推動民營經濟高... |
00:38 | 國務院國資委就“人工智能+”密集... |
00:37 | 貴州茅臺去年凈利潤超862億元 經營... |
00:37 | 金帝石油擬斥資約42億元要約收購ST... |
00:37 | 賞花經濟激發消費活力 繪就縣域文... |
00:37 | 小帳篷撐起大市場 上市公司掘金萬... |
00:37 | 神州數碼去年研發投入超4億元 持續... |
00:30 | 超千家上市公司披露年報 高額分紅... |
00:30 | 聚勢“人工智能+” 廣州“熱帶雨林... |
00:30 | 飛行汽車生產領域最大銀團貸款誕生... |
版權所有證券日報網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 10120180014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B2-20181903
京公網安備 11010202007567號京ICP備17054264號
證券日報網所載文章、數據僅供參考,使用前務請仔細閱讀法律申明,風險自負。
證券日報社電話:010-83251700網站電話:010-83251800 網站傳真:010-83251801電子郵件:xmtzx@zqrb.net
掃一掃,即可下載
掃一掃,加關注
掃一掃,加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