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記者 蘇向杲
見習記者 楊潔
“為中小微企業紓困解難,是銀行業保險業義不容辭的責任。”5月18日,銀保監會普惠金融部負責人毛紅軍在支持中小企業紓困解難健康發展國務院政策例行吹風會上如是說。
記者采訪了解到,在銀保監會等監管部門的引導下,銀行保險機構近期出臺多項舉措支持中小微企業。一方面,銀行機構加大信貸投放力度,持續緩解困難企業的貸款周轉難題;另一方面,保險機構加強產品創新力度,推出多個針對性產品,支持企業復工復產。
監管多舉措幫扶
中小微企業紓困解難
毛紅軍表示,銀保監會強化責任擔當,在加力幫扶中小微企業紓困解難若干措施中,提出多條含金量高的政策措施。
一方面,擴增量,保持對小微企業的信貸增量支持。在過去幾年普惠型小微企業貸款迅速增長的基礎上,指導國有大型銀行保持信貸投放力度,要求今年新增普惠型小微企業貸款1.6萬億元。引導國家融資擔保基金、政府性融資擔保機構擴大對中小微企業的業務覆蓋面,更好發揮增信擔保作用。加強涉企信用信息共享應用,擴大中小微企業信用貸款規模。
數據顯示,截至今年4月末,全國小微企業貸款余額53.54萬億元,其中普惠型小微企業貸款總額20.5萬億元,同比增速21.64%,較各項貸款增速高10.6個百分點;有貸款余額戶數3577.25萬戶,同比增加781.24萬戶。
另一方面,穩存量,緩解困難企業的貸款周轉難題。今年,許多中小微企業受疫情多點散發的影響,生產經營困難加劇,特別是3、4月份,反映在銀行端,小微企業有效需求不足的現象是客觀存在的。
此外,強保障,幫助市場主體更好應對風險。支持銀行為中小微企業提供匯率避險服務,比如遠期結售匯業務,降低匯率波動的影響。進一步加大政策性出口信用保險覆蓋面,針對性降低短期險費率,優化理賠條件,加大對中小微外貿企業的支持力度。鼓勵保險機構針對中小微企業的風險特征和保險需求,豐富保險產品供給。
“銀保監會將抓好政策舉措落實到位,為助企紓困貢獻金融力量。”毛紅軍表示。
金融“活水”持續注入
保實體經濟百業興旺
金融機構讓一分利,保實體經濟百業興。《證券日報》采訪多家金融機構了解到,當前,金融機構正以實際行動加大對市場主體的支持力度。
隨著疫情形勢趨向好轉,上海市各行各業復工復產提速擴面。興業銀行上海分行有關負責人對《證券日報》記者表示,為助力企業復工復產,該行在加大信貸投放力度方面,提供多條專項政策支持。一是提供專項額度,設立500億元專項信貸額度,優先滿足企業復工復產階段性啟動資金需求,重點支持小微企業及維系民生、吸納就業、防疫抗疫等行業持續穩定運行;二是推動科創金融體系建設,向科創企業及其人才骨干提供全方位,多層次的專屬產品,協助企業加速恢復生產經營。
據浦發銀行北京分行有關負責人介紹,該行優化信貸政策,推出一系列金融服務組合拳,為個人與小微企業排憂解難。對受疫情影響的小微企業及個體工商戶等,在積極落實延期還本付息政策基礎上,還提供經營性貸款的無還本續貸服務,同時發揮“銀稅貸”、“浦慧稅貸”等線上貸款產品的優勢,為小微企業主提供無接觸的信用貸款支持,保證受困企業融資連續穩定,保障企業的日常經營。
在企業跨境金融業務方面,金融機構多措并舉保障服務“不斷檔”。據華夏銀行上海分行介紹,該行積極配合引導涉外企業使用跨境人民幣開展結算,為企業定制跨境人民幣便利化結算方案,幫助企業規避匯率風險。據介紹,4月初至5月中旬,該行以“線上審核+事后補充紙質材料”的便利化服務模式,通過網銀等線上渠道,共幫助7家外貿企業向境外供應商支付跨境人民幣貨款23筆,業務金額11.52億元。
“我們分行在提供便利化結算服務的同時,還根據真實的貿易背景,為歐冶國際、三林萬業、埃珂森等外貿重點企業通過網銀渠道配套貿易融資服務。”交行上海市分行負責人介紹,截至4月底,該行跨境業務網銀電子渠道占比、業務覆蓋面持續提升,匯款業務量同比增長286%,融資業務量同比增長333%。
保險業也聚焦企業紓困,積極發揮自身優勢。眾安保險相關負責人對記者表示,公司針對中小企業推出了多種創新保險產品和服務,如,對于中小企業及店鋪,眾安推出“店店保”,針對外貿企業面臨的困難挑戰,眾安創新推出出口產品責任險。人保財險上海分公司推進首臺(套)重大技術裝備保險補償機制,按時保質完成百余套設備的申報材料,確保國家對企業紓困的補貼政策順利推進。針對餐飲、商務、服務三類行業,中華財險上海分公司推出“復工無憂”小微商戶保險產品。
銀行業不良貸款率
保持在合理水平
通過擴大信貸規模、延期還本付息等方式,許多受疫情影響的企業特別是中小微企業得到了資金流的支持。不過,市場對擴大信貸規模是否會影響銀行的不良率也有所擔憂,對此,毛紅軍在上述發布會上表示,需辯證地看待。
“經濟決定金融,小微企業是實體經濟重要的組成部分,承載著廣大就業,引導銀行業為小微企業紓困解難,幫助小微企業應對這種短期的沖擊,穩定宏觀經濟大盤、穩住就業,才能從根本上保住業務基本盤,筑牢銀行業發展的根基。所以從長遠上看,也就確保了信貸資產的質量。”毛紅軍說。
毛紅軍表示,在促進銀行增加小微企業貸款投放時,銀保監會一直堅持“促發展”與“防風險”并重的監管導向,引導銀行健全“敢貸、愿貸、能貸、會貸”的長效機制,建立“五個專門”經營機制,利用內外部數據資源,開展數字化轉型,提升銀行為客戶精準“畫像”,有效管控信用風險的能力,“總體上看,在普惠型小微企業貸款快速增長的情況下,信用風險是可控的。”
初步統計,截至2022年4月末,銀行業普惠型小微企業貸款不良余額4476.21億元,不良率是2.18%,較年初持平。毛紅軍認為,目前,我國銀行業保持穩健運行,風險抵御能力還是較強的,這也為發揮監管逆周期作用、為小微企業紓困解難提供了政策空間。整個銀行業不良貸款率是1.82%,保持在合理水平,銀行業撥備余額7.4萬億元,撥備覆蓋率達到了197.5%。
毛紅軍介紹,下一步,銀保監會將統籌疫情防控和經濟發展,監管政策靠前發力,助力有效穩定經濟大盤,同時將督促銀行業對未來可能暴露的不良貸款提前做好應對準備,做實資產分類,拓寬不良貸款處置渠道,加大處置力度。
00:44 | 劃時代的創新絕不囿于投資回報率 |
00:44 | 密集回購增持彰顯中國資本市場韌性... |
00:44 | 進一步釋放險資長期與穩定的“天性... |
00:44 | 消費貸利率回到“3字頭”出于哪些... |
00:43 | 藥明康德收到9億元股票回購貸款承... |
00:43 | 中天科技子公司中標國內外多個海洋... |
00:43 | 自有資源平臺優勢日益凸顯 卓勝微... |
00:43 | 光啟技術以超材料技術為核心驅動未... |
00:43 | 日盈電子:看好人形機器人產業機遇 |
00:43 | 破解廢塑料循環利用難題 惠城環保... |
00:43 | 111家上市公司披露今年一季度業績... |
00:43 | 多家養殖上市公司披露一季度銷售數... |
版權所有證券日報網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 10120180014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B2-20181903
京公網安備 11010202007567號京ICP備17054264號
證券日報網所載文章、數據僅供參考,使用前務請仔細閱讀法律申明,風險自負。
證券日報社電話:010-83251700網站電話:010-83251800 網站傳真:010-83251801電子郵件:[email protected]
掃一掃,即可下載
掃一掃,加關注
掃一掃,加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