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記者 王麗新 見習記者 郭冀川
新年伊始,上海、江蘇、河北、青島等地陸續公布全年重大項目,《證券日報》記者梳理發現,長三角重大項目集中開工總投資超1.9萬億元;廣東初步安排2022年重點項目投資計劃9000億元,比2021年增加1000億元;河北省安排695項重點建設項目,總投資1.12萬億元;青島安排市重點項目416個,總投資9282億元。這些規模千億元乃至萬億元級別的投資,除了傳統基建領域外,還重點投向以數字化為引領的新基建。
新基建助力傳統行業升級
在河北省的重點建設項目名單中,戰略性新興產業項目337項,總投資3036.6億元,主要包括信息智能、生物醫藥健康、高端裝備制造、新能源和新能源汽車、新材料、節能環保等領域項目。產業鏈現代化提升項目126項,總投資3017.4億元,主要包括鋼鐵石化、食品、農業產業化、輕工等領域項目。5G網絡、工業互聯網、物聯網、人工智能、大數據中心等新型基礎設施建設已經成為各省的重點投資領域,甚至投資規模要高于傳統基建。
光大銀行金融市場部分析師周茂華對《證券日報》記者表示,從傳統基建到新基建,會對國內經濟帶來長遠影響,一是夯實經濟基本面,適度加大傳統基建與前置部分新基建補短板力度,有助于增強投資與內需動能;二是傳統行業升級想象空間提升,通過補齊新型基建等,推動傳統產業數字化與智能化改造,提升生產效率,為企業盈利帶來新的想象空間;三是新基建發展將進一步拓展社會資本投資。
輕資產、高科技含量、高附加值產業是新基建的核心模塊,中國人民大學助理教授王鵬對記者指出,政府推動的數字化轉型,無論是數字政府還是數字產業,都會對新型模式提供支持,比如數字貨幣、數字政務平臺、全產業鏈的資源發布平臺等,輔之以人力資源、資本資源的重新配置,將產生一系列的新型生產力模式,最典型的是共享模式。
王鵬說:“一旦技術和模式產生較好耦合,那么效率和效果的提升也是必然和顯著的,比如5G新基建催生半導體封裝需求、通信電源增量需求、新基建催生智慧城市新思考等等。同時還會有外溢效益,雖然不產生直接的收入,但會產生賦能效應,如5G、物聯網催生的智能家居,無人銷售、駕駛、物流,工業互聯網催生的共享工廠、共享技術、共享服務等,新技術從方方面面改變著我們的生活和生產。”
實體投資目標明確吸引資本目光
為應對新的經濟下行壓力,國內適度將基建補短板前置,穩投資成為穩內需與經濟的重要抓手。國內加大專項債發行為各地項目盡快落地提供資金保障,國內對基建投資資金使用與效能要求不斷提升,各地也積極計劃推出一批能兼顧短期穩增長,同時能為中長期高質量發展提供支撐的項目。
從重點項目建設名單來看,重點方向在戰略性新興產業、產業鏈現代化提升、數字基礎設施及應用等項目類型,包括工業互聯網創新、光伏產業鏈、天然氣產業鏈、電力產業鏈、新能源產業鏈的項目等等,以及一些為國產芯片做準備的硬科技方面的投資。香港中睿基金首席經濟學家徐陽對《證券日報》記者分析,總的來說重點方向一是圍繞雙碳目標這一主線所輻射出的各行業,二是提高我國硬科技實力以及軟科技實力的建設投入。
徐陽說:“這兩條應該是比較明顯的主線,進而也吸引了資本的目光,能帶動傳統產業更快更好地向網絡化、數字化、智能化方向發展,工業互聯網、物聯網的實現也會加快腳步。既然實體投資的大方向已經清晰明確,那么資本市場的表現也將陸續釋放,投資者可以選擇一些方向作為中長期標的,但也要注意估值溢價問題。”
中國企業資本聯盟副理事長柏文喜告訴《證券日報》記者,從傳統基建到新基建、戰略性新興產業投資,各省重點建設項目除了會對實體經濟發揮有效帶動作用之外,對于資本市場和金融市場也提供了大量的參與和發展的機會。資本市場和金融市場除了可以發揮自身的資源配置作用,支持這些傳統基建、新基建以及戰略性新興產業的投融資與金融股服務需求之外,也可以通過支持這些行業的發展來實現自身的轉型與發展。
(編輯 李波 才山丹)
21:06 | 東寶生物:5月9日將舉行2024年度網... |
21:06 | 萬興科技:關于取得金融機構股票回... |
21:06 | 新城控股:5月26日將召開2024年年... |
21:06 | 神馬電力:第五屆董事會第二十五次... |
21:06 | 嘉元科技:關于不向下修正“嘉元轉... |
21:06 | 聲迅股份:第五屆董事會第十四次會... |
21:06 | 海特生物:第九屆董事會第三次會議... |
21:06 | 神馬電力:第五屆監事會第二十次會... |
21:06 | 哈焊華通:第四屆董事會第十八次會... |
21:06 | 奧來德:5月22日將召開2024年年度... |
21:06 | 神思電子:關于收到政府補助的公告 |
21:06 | 九典制藥:累計回購公司股份500000... |
版權所有證券日報網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 10120180014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B2-20181903
京公網安備 11010202007567號京ICP備17054264號
證券日報網所載文章、數據僅供參考,使用前務請仔細閱讀法律申明,風險自負。
證券日報社電話:010-83251700網站電話:010-83251800 網站傳真:010-83251801電子郵件:[email protected]
掃一掃,即可下載
掃一掃,加關注
掃一掃,加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