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記者 趙彬彬
隨著全國碳市場第一個履約周期截止日期臨近,近期重點排放企業交易意愿上漲,交易活躍度逐步提升。上海環境能源交易所披露的數據顯示,自今年7月16日全國碳排放權交易市場上線交易以來,總體保持平穩。截至11月29日,全國碳市場碳排放配額(CEA)累計成交量4020.13萬噸,累計成交額約17.20億元。
具體來看,今年7月份至10月份,全國碳市場碳排放配額交易量分別為595.19萬噸、248.85萬噸、920.86萬噸、255.30萬噸,成交金額分別為3億元、1.17億元、3.85億元、1.07億元。11月份以來,全國碳市場碳排放配額成交量逐步放大。截至11月29日,月內成交量已達1999.94萬噸,成交金額超過8.12億元。
圣泉集團碳足跡管理部總經理柳成軍告訴《證券日報》記者,“近期碳交易市場活躍與履約截止日期臨近有一定關系。”
今年10月23日,生態環境部辦公廳印發《關于做好全國碳排放權交易市場第一個履約周期碳排放配額清繳工作的通知》,要求各省市確保2021年12月15日17時前本行政區域95%的重點排放單位完成履約,12月31日17時前全部重點排放單位完成履約。
柳成軍認為,隨著年度配額陸續分配至企業,有缺口的企業一定會在市場尋求配額,屆時市場的交易量有望進一步提升。
不過,目前仍有部分企業對碳排放權交易市場存在觀望心態,重視程度不夠,管理力量薄弱,對政策規定認識理解不到位,沒有開展燃煤單位熱值含碳量實測,導致碳排放配額存在缺口。此外,面對2萬元-3萬元的罰款,部分履約缺口大的企業存在僥幸心理,有選擇放棄履約以罰代繳的想法。
有行業人士對《證券日報》記者表示,2021年3月30日,國家對《碳排放權交易管理暫行條例(草案修改稿)》公開征集意見,計劃年內發布實施。該草案修改稿對各主體單位提出了更加嚴格的處罰措施,處罰區間提升至10萬元以上50萬元以下。各重點排放企業應及時按規定履行配額清繳義務,為溫室氣體控排盡到應盡的義務。
在中國能源產業格局中,產生碳排放的化石能源——煤炭、石油、天然氣等占能源消耗總量的84%,而水電、風電、核電和光伏發電等僅占16%。要實現“雙碳”目標,就要大力發展可再生能源,降低化石能源的比重。因此,能源格局的重構必然是大勢所趨。
從產業結構來看,需要重點抓住高耗能高排放這個關鍵。據中創碳投統計,石化、化工、建材、鋼鐵、有色、造紙、電力、航空等八大重點行業合計約占2020年度中國碳排放總量的80%,是排放主力。
在這種情況下,我國立足國情推出了碳排放權交易,以市場化手段推動能源結構和產業結構優化升級。
“碳排放權交易市場的交易產品為碳排放配額,通過全國碳排放交易系統,企業可以賣出或買入碳排放配額,使配額變資產、變資本。”前述行業人士告訴記者,通過這種市場手段,有助于推動高排放行業進行產業結構調整和節能降碳,促進高排放行業率先達峰。
今年7月16日,全國碳排放權交易市場正式啟動上線交易,首批納入全國碳排放交易的是發電行業的2162家重點企業。上海環境能源交易所副總經理賓暉此前稱,在電力被作為第一批納入碳交易市場的行業后,建材、有色等行業明年有望納入到碳交易市場中。此外,傳統的鋼鐵、化工、航空等行業,也會陸續納入到范圍內。
14:24 | 白銀有色2024年實現扣非凈利潤2.5... |
14:20 | 淘寶閃購閃現外賣大戰 最大力度補... |
14:19 | 京東互聯網醫院守護民眾五一健康出... |
14:19 | 深高速2025年第一季度扣非凈利潤同... |
14:17 | 容百科技發布2025年一季報 多業務... |
14:15 | 首創環保第一季度歸母凈利潤增長9.... |
14:09 | 股權落定 先鋒基金開啟新旅程 |
14:05 | 招商銀行:董事會決議公告 |
14:05 | 恒順醋業:第九屆董事會第十次會議... |
14:05 | 金隅集團:第七屆監事會第四次會議... |
14:05 | 百龍創園:第三屆董事會第十五次會... |
14:05 | 空港股份:第八屆董事會第八次會議... |
版權所有證券日報網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 10120180014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B2-20181903
京公網安備 11010202007567號京ICP備17054264號
證券日報網所載文章、數據僅供參考,使用前務請仔細閱讀法律申明,風險自負。
證券日報社電話:010-83251700網站電話:010-83251800 網站傳真:010-83251801電子郵件:[email protected]
掃一掃,即可下載
掃一掃,加關注
掃一掃,加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