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記者 包興安
見習記者 楊潔
近日,市場監管總局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反壟斷法》,對43起未依法申報違法實施經營者集中案作出行政處罰決定,對涉案企業分別處以50萬元罰款。
據悉,上述43起案件均為過去應當申報而未申報的交易,案件數量多、涉及企業廣泛、交易時間跨度較長。
市場監管總局表示,隨著反壟斷執法的深入推進,企業經營者集中申報意識不斷提高,主動梳理和報告以前未依法申報違法實施的經營者集中,并積極配合調查。依法處理未依法申報案件,既能保障各類市場主體公平參與競爭,維護反壟斷法權威,不斷優化公平、透明、可預期的競爭環境;又能有效督促企業提升合規意識和能力,推動企業和行業持續健康發展。
體制機制不斷健全
就在市場監管總局對上述涉案企業開出罰單的前兩天,國家反壟斷局正式掛牌。同時,為鼓勵企業培育公平競爭的合規文化,引導企業建立和加強境外反壟斷合規管理制度,防范境外反壟斷法律風險,保障企業持續健康發展,市場監管總局制定了《企業境外反壟斷合規指引》。
北京師范大學政府管理研究院副院長、產業經濟研究中心主任宋向清對《證券日報》記者表示,國家反壟斷局正式掛牌,在一定程度上回應了當前各界對反壟斷執法的期待與需求,為妥善處理新時代各類復雜的壟斷案件奠定了堅實基礎。有利于維護公平和自由競爭的市場經濟秩序,促進各級市場主體創新驅動發展,保護互聯網背景下消費者的合法權益。
“隨著國家反壟斷局正式掛牌、43起未申報案例被處罰以及同時出臺原藥領域反壟斷指南和境外競爭合規管理指引,可以看出,我國市場競爭監管不斷建立健全體制機制,在執法層面也全面鋪開。”北京交通大學經濟管理學院方燕對《證券日報》表示。
蘇寧金融研究院宏觀經濟研究中心副主任陶金對《證券日報》記者表示,我國各類法規對平臺經濟反壟斷的審查、認定和執法更加細致。同時,反壟斷力度更大,國家反壟斷局的成立,意味著我國反壟斷規制將得到進一步強化,壯大后的執法力量將為處理好各類復雜的壟斷案件奠定堅實的基礎。
強化數字經濟領域反壟斷
值得注意的是,反壟斷也已深入平臺經濟,《關于平臺經濟領域的反壟斷指南》于今年正式落地,意味著平臺經濟反壟斷進入新的監管時代。
從市場監管總局公布的涉案企業來看,阿里巴巴、百度、騰訊、京東、滴滴、美團等互聯網公司均涉其中。
“我國經濟發展正在由傳統經濟向數字經濟轉型,一些新商業模式在市場中表現出極具裂變性質的規模擴張,并在部分領域形成壟斷。”宋向清表示,新形勢下壟斷具有鮮明的互聯網特征,傳統的反壟斷機構、反壟斷團隊、反壟斷手段和反壟斷法規不足以對新的壟斷行為形成威懾性打擊,因此,以創新反壟斷執法模式為引領的國家反壟斷局寄托著各方期待。
重慶理工大學副教授王文濤認為,針對平臺經濟的反壟斷執法將成為反壟斷實踐的關鍵環節。應該警醒的是,與傳統經濟形態相比,平臺經濟具有典型的雙輪壟斷和閉合型壟斷特征,針對平臺經濟的反壟斷審查和監管具有明顯的復雜性和隱蔽性,仍需持續關注平臺經濟領域的反壟斷問題。
在陶金看來,當前市場仍然普遍存在利用壟斷地位打擊競爭、侵害消費者權益的現象,需繼續加強反壟斷執法力度,推動反壟斷監管制度化、常態化。同時,可進一步加強反壟斷在科技領域的審查和認定研究力度,以進一步推動國內科技領域的技術交流和競爭。此外,進一步擴大反壟斷的范圍,在更多產業領域中引入反壟斷,在有序放開更多領域競爭和準入的同時,加強反壟斷監管。
宋向清建議,未來反壟斷執法首先應以國家產業政策為引領,著力于引導市場主體遵循經濟發展一般規律,追求合理的規模擴張速度和利潤增長速度。其次,要適應新經濟需求和市場主體的能動性,嚴格區分合理競爭和不公平競爭的界限,既要堅決打擊壟斷行為,又要有效保護資本屬性,拿捏好執法尺寸,確保市場高效有序。此外,要強化數字經濟領域的反壟斷意識。
11:48 | 人保財險連續十五年護航廣交會 |
11:47 | 百龍創園2024年營收凈利潤雙增長 ... |
11:47 | 電廣傳媒投資的安化茶馬古道第一站... |
11:46 | 兩大核心產品快速放量 迪哲醫藥202... |
11:46 | 顧家家居2025年第一季度營收凈利雙... |
11:45 | 眾惠相互發布2024年報 業績高質量... |
11:38 | 申萬宏源一季度經營業績穩中有升 |
11:38 | 涪陵電力一季度實現營業收入7.09億... |
11:38 | 返利網智能導購實踐入選行業標桿案... |
11:37 | 實達集團“家校共育”智慧云平臺亮... |
11:37 | 華大智造成為全球唯一集齊四大利器... |
11:29 | 錦湖輪胎一季度利潤同比增長23.6% ... |
版權所有證券日報網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 10120180014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B2-20181903
京公網安備 11010202007567號京ICP備17054264號
證券日報網所載文章、數據僅供參考,使用前務請仔細閱讀法律申明,風險自負。
證券日報社電話:010-83251700網站電話:010-83251800 網站傳真:010-83251801電子郵件:[email protected]
掃一掃,即可下載
掃一掃,加關注
掃一掃,加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