證券時報記者 范璐媛
2020年GDP總量1.24萬億元,最新境內外上市公司64家,私募基金管理人數量近400家……青島,這座擁有工業互聯網之都、創投風投中心、財富管理中心等名片的魅力海濱之城,已在經濟和資本市場多個維度坐穩北方第三城地位。
2021年青島市政府工作報告明確提出,“十四五”時期,青島將努力成為國內大循環的重要支點和國內國際雙循環的重要戰略鏈接,基本建成開放、現代、活力、時尚的國際大都市。其中,在重點工作部署中提及著力增強科技創新能力,加快科技型企業梯次培育,提出高新技術企業凈增300家、達到4600家,新增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20家、瞪羚企業20家的目標。
為進一步打造高科創水平的“青島樣板”,青島充分發揮資本力量,聚力營造了“4+1”發展生態。近年來,青島資本市場在加速培育企業上市、提高直接融資規模、引入創投基金等方面全面進階,為全面建設創業城市,打造長江以北地區重要的國家科技創新基地增添動能。
近日,證券時報“獻禮建黨百年·資本市場風景線”采訪團走進青島,對話青島市地方金融監督管理局黨組書記、局長王錦玉,回顧青島資本市場發展成果,探討青島金融業高質量發展的經驗,獻禮建黨100周年。
“創投風投十條”升級
打造全球創投風投中心
企業發展需要金融之水澆灌。2019年初,青島市委、市政府決定在青島打造全球創投風投中心,以資本的力量推動產業鏈、資金鏈、人才鏈、技術鏈“四鏈合一”,助力創新創業和經濟轉型發展。
為此,青島對標深圳、上海、北京等全國先進省市,吸取相關方面意見建議,以吸引創投風投機構和人才聚集為重點,著眼于鼓勵愿意來青島落戶和落戶后愿意投資當地項目兩個焦點,形成“青島創投風投十條”政策,力求打造全方位的國內最具有競爭力的政策環境。
政策實施兩年,創投風投機構快速向青島聚集,各項主要指標增速連續兩年保持全國前列,拉動效應日益顯現。截至2021年4月末,青島全市在中基協登記私募基金管理人397家,管理基金1147只,管理規模1264億元,分別居全國第十、第十二、第十九位;同比增速31.89%、85.6%、37.09%,分別居全國第二、第二、第八位。
在今年5月的全球創投風投大會上,“青島創投風投十條”2.0版正式發布。新版政策扶持力度更大、覆蓋范圍更廣、配套措施更全、支持領域更精準。
王錦玉介紹,“青島創投風投十條”政策2.0版保留了原有政策落戶獎補、投資獎勵等條款,并在支持天使投資、積極發揮引導基金作用、鼓勵開展路演活動等諸多方面作了創新:
一是鼓勵投早、投小、投科技。對注冊在青島的創投風投機構投資青島種子期科技型企業,按照投資額的10%給予獎勵,每家管理人每年累計獎勵金額最高500萬元。同時,將進一步發揮科創母基金的產業培育作用,加大對種子期、初創期科技型企業投資力度。
二是鼓勵機構多投敢投,激發創投風投投資市場活力。依法探索開展契約型私募股權、創業投資基金試點工作。依法探索建立風險分擔及讓利機制。鼓勵各區(市)根據實際情況設立、參與天使引導基金,對于創投風投機構投資規定范圍內的種子期科技型企業給予一定的風險分擔和損失補償,為創投風投機構提供風險保障。
三是進一步優化政府引導基金讓利措施。在維持1.1倍投返比例的同時,進一步放寬返投認定標準,并加大獎勵力度,參股基金將符合引導基金投資領域的外地企業引入青島的,按投資額的1%給予基金管理機構一次性獎勵;基金投資期結束后,投資青島企業比例在75%以上的,給予最高100萬元一次性獎勵。
四是積極探索,拓寬創投資本退出渠道。支持各類主體組建設立并購基金。鼓勵設立私募股權二級市場基金,支持開展私募股權二級轉讓平臺試點。探索依法合規建設基金份額轉讓平臺。
五是積極爭取國家有關部委支持,進一步暢通資金流動渠道,優化審核流程,促進合格境外有限合伙人(QFLP)、合格境內有限合伙人(QDLP)到青島聚集發展,堅持“引進來”和“走出去”并重。進一步優化市場環境和商事流程,為創投風投來青島發展提供更加優質的營商環境。
六是營造優質的市場化、法治化環境。進一步完善創投風投商事登記流程和照前會商機制,優化信用環境建設。支持各類創投風投平臺及專業化中介機構發展,對經審核同意舉辦的路演、專業論壇等活動,促進項目對接落地成效突出的,每次給予最高50萬元獎勵。
三管齊下
推動企業上市實現歷史性突破
作為山東經濟龍頭,青島近三年公司上市活動非常活躍。2019年以來新增上市公司19家,青島一舉成為山東境內上市公司最多的地市,上市公司數量躍居北方城市第三。
2020年,青島新增過會及上市公司首次達到兩位數增長,實現歷史性突破。2020年新增報證監局輔導企業24家,是2019年的1.8倍;新增報審核企業15家,超過2019年2倍,均創歷史最好水平。今年以來,繼征和工業、冠中生態、海泰新光、德固特智能上市之后,海程邦達又在上交所主板上市,青島上市企業達到64家。目前,青島尚有4家企業過會待發,31家企業在輔導和排隊,還有一批企業正在加快上市步伐,儲備力量充實,企業上市呈現出快速發展的強勁勢頭。
在產業和上市政策引導下,青島上市公司科創屬性逐漸提升。當前青島境內上市公司中,高新技術企業占比八成,戰略新興企業占比六成,研發人員占員工總數比例達12.9%。2020年研發投入總額占營業收入比例為3.04%,同比提升0.15個百分點,高于社會平均研發強度0.64個百分點。
當證券時報記者問及在推動企業上市方面的經驗時,王錦玉表示,為加快助力企業對接資本市場,青島市委、市政府不斷完善工作機制,優化政策,強化培育,為推進企業上市營造良好環境。
一是發揮全市金融工作領導小組作用,形成工作合力,統籌協調解決企業上市過程中遇到的歷史沿革確權、出具守法證明等困難,加快企業上市進程。
二是結合企業上市需求,在最新的政策修訂中,將企業上市獎勵補助由300萬元提高到400萬元,并實行提前獎補,獎勵政策時間前移到券商出具盡調報告階段,有效降低了企業上市前期成本。各區(市)也都出臺了相應的獎勵政策,企業上市最高可得到1200萬元以上的補助。
三是持續開展“萬名企業家資本市場培訓專項行動”,不斷加強與上海證券交易所、深圳證券交易所、全國股轉系統的合作,會同券商、律所、會計師事務所等機構,積極開展科創板、創業板、新三板精選層等培訓輔導。截至目前,共舉辦各類培訓150余場次,參訓企業超過1.2萬家次,參訓人員超過1.4萬人次,有效提升了企業家對接資本市場的意識。
堅持平臺思維優化營商環境
未來青島市地方金融監督管理局在發掘、培育和促進企業上市,提高上市公司質量方面還將做哪些工作?
王錦玉介紹,一是搭建推進企業上市服務平臺。堅持平臺思維,推動開展上市公司“雙倍增”計劃,建立推動企業上市、提高上市公司質量工作平臺,幫助企業解決上市中遇到的問題和困難,加快企業上市進程。發揮好上交所、深交所青島資本市場服務基地平臺作用,持續深入開展“萬名企業家資本市場培訓專項行動”,大力培育優質擬上市企業資源,建立重點擬上市企業儲備庫。持續加強與證監會、上交所、深交所、全國股轉系統的溝通,積極爭取支持,加快對在會排隊及待審企業的審核進程,提高上市及待發企業數量。
二是營造提升上市公司質量生態。堅持生態思維,不斷優化營商環境,結合青島市打造世界工業互聯網之都的發展戰略,推動更多民營企業、高新技術企業通過資本市場做大做強,為青島經濟社會發展提供強大支撐和發展動力。與各區(市)、部門通力合作,厚植企業上市培育土壤,培育出一批符合主板、科創板、創業板上市要求的行業細分龍頭和高新技術企業,形成培育擬上市企業的強大合力。發揮券商、律所、會計師事務所等中介機構的資源優勢,為企業提供更加專業化的服務,合力營造推進上市的良好生態。
三是持續營造企業上市良好宣傳氛圍。持續加強對優質上市公司的宣傳,充分依托廣播、電視、報刊、網絡等媒體,多形式、多方位進行宣傳報道,積極營造企業家“想上市、能上市”的良好氛圍。
金融業創新開放成果頗豐
服務實體經濟精準有效
近兩年,青島金融產業規模持續壯大,金融業得到跨越式發展。2021年一季度,青島實現金融業增加值234.5億元,同比增長6.9%,高于2020年同期0.4個百分點;兩年平均增速6.7%,高于GDP兩年平均增速2個百分點。金融業實現稅收50.1億元,同比增長19.3%。本外幣存貸款余額分別超過2.1萬億和2.2萬億元,貸款增速居15個計劃單列市首位。
“除了規模的不斷擴大,青島金融業在豐富機構業態、實現金融業與實體經濟高質量融合等方面也呈現出了亮點。”王錦玉說,“一是金融機構多個業態實現了‘零’突破,二是金融業服務實體經濟精準有效,三是金融業創新開放成果豐碩。”
2020年,青島新增3家法人金融機構,公募基金、法人期貨領域實現突破,業態更加完善。興華基金管理有限公司獲中國證監會業務許可牌照,成為山東省首家公募基金管理公司。山東港信期貨獲中國證監會設立批復,是我國期貨行業27年來首次新設公司。青銀理財開業運營。廣發銀行、亞太財險、財達證券、英大期貨等機構在青島設立分支機構,全市金融機構總數達到280家,其中法人金融機構35家。
今年以來,具有“里程碑”意義的金融機構加速向青島聚集。聯儲證券落戶嶗山區,成為青島首家、山東省第二家全牌照券商機構,將有力推動青島的金融市場建設。平安銀行汽車消費金融中心青島分中心獲批開業,青島市“首張汽車金融牌照”誕生。青島久實融資租賃公司的飛機租賃SPV(特殊目的實體)公司完成注冊,成為全省首家飛機租賃SPV公司,并順利完成全省首單飛機融資租賃交易。新沃基金管理有限公司正式落戶,成為青島市第二家公募基金。
2021年,落實市委、市政府對“項目落地年”的工作部署,青島市地方金融監管局推動金融機構和企業對接工作向深向實,向全市金融機構征集金融支持“項目落地年”措施及產品形成政策一本通,為項目融資提供路徑和參考。引導金融機構加強對地鐵、產業園區等重點項目建設資金的保障,1~4月全市基礎設施建設相關行業貸款新增557億元,同比多增99億元。助力“世界工業互聯網之都”建設,全市制造業貸款新增140億元。推動小微企業貸款快速增長,4月末全市普惠口徑小微企業貸款余額1493億元,同比增長40.4%,比年初增加194億元,同比多增86億元。
青島“十四五”規劃中提到增強青島國際門戶樞紐功能,構建新發展格局戰略節點,高質量的對外開放水平被高度強調。2020年青島借助上合示范區、山東自貿區青島片區、區域全面經濟伙伴關系協定(RCEP)簽訂等發展契機,全市金融業進一步擴大開放。政府出臺多項政策鼓勵金融機構圍繞服務山東自貿區青島片區開展業務創新,推出10余項金融創新成果。落實國家外匯局批復的10項外匯政策,提升外匯資金使用效率,為企業節約成本3000余萬元。研究出臺QDLP試點工作指引,用足、用好國家外匯局批復的30億美元額度,支持青島高質量“引進來”和高水平“走出去”,不斷提升金融服務實體經濟效能。
防范金融風險
構建良好市場生態
“十四五”期間,我國要健全金融風險預防、預警、處置、問責制度體系,完善現代金融監管體系。地方金融監管局在防范化解地方金融風險方面承擔了重要監管角色。
據王錦玉介紹,在處置非法集資方面,青島多措并舉提升防范非法集資宣傳教育的精準度和普及率,結合防疫要求及各地防范非法集資的具體情況,線上線下雙聯動,印發了《青島市防范非法集資宣傳文案》,組織開展“守住錢袋子護好幸福家”主題宣傳月,策劃了燈光秀、地鐵燈箱視訊、商圈LED屏、公交車車體、樓宇電梯廣告、“我的防非故事”有獎征集等一系列宣傳活動,全力營造有聲有勢的防范非法集資宣傳態勢,取得社會各界的廣泛關注與肯定。
2020年宣傳月期間,青島全市共組織主題宣傳活動近700場次,參與群眾近32萬人,刊印各類宣傳品62萬余份,滾動播放公益廣告標語14萬余條次,在各級各類媒體發布信息1912條,向手機用戶推送防范非法集資提示信息58萬余條,互動宣傳覆蓋人數108萬余人次。同時,全年在微信公眾號平臺累計推送防非文章330余篇,點擊人次6萬余次,開展“尋找島城金融安全知識達人”有獎競答活動并吸引94423位青島市民參與,后臺留言點贊數量超過10萬條,在青島財經類微信影響力排行榜中躍升至第八位。
在企業風險化解方面,青島市地方金融監管局對重點風險企業實施名單式管理,堅持“一企一策”原則,推動風險化解工作取得實質性進展。深入落實山東省關于加快推動金融機構不良資產處置有關工作部署,凝聚合力,持續壓降不良貸款。協調各國有、股份制銀行駐青島機構積極爭取總行不良處置政策傾斜,加大對地方法人銀行不良貸款壓降支持力度。鼓勵商業銀行綜合使用核銷、清收、批量轉讓、債轉股等手段,拓展不良資產處置渠道。
14:24 | 白銀有色2024年實現扣非凈利潤2.5... |
14:20 | 淘寶閃購閃現外賣大戰 最大力度補... |
14:19 | 京東互聯網醫院守護民眾五一健康出... |
14:19 | 深高速2025年第一季度扣非凈利潤同... |
14:17 | 容百科技發布2025年一季報 多業務... |
14:15 | 首創環保第一季度歸母凈利潤增長9.... |
14:09 | 股權落定 先鋒基金開啟新旅程 |
14:05 | 招商銀行:董事會決議公告 |
14:05 | 恒順醋業:第九屆董事會第十次會議... |
14:05 | 金隅集團:第七屆監事會第四次會議... |
14:05 | 百龍創園:第三屆董事會第十五次會... |
14:05 | 空港股份:第八屆董事會第八次會議... |
版權所有證券日報網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 10120180014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B2-20181903
京公網安備 11010202007567號京ICP備17054264號
證券日報網所載文章、數據僅供參考,使用前務請仔細閱讀法律申明,風險自負。
證券日報社電話:010-83251700網站電話:010-83251800 網站傳真:010-83251801電子郵件:[email protected]
掃一掃,即可下載
掃一掃,加關注
掃一掃,加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