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記者 劉琪
“雖然賺了一點點錢,但回頭想想還是覺得自己太冒險了,而且沒虧錢還是由于自己抽身早。”5月18日將持有的全部加密數字幣全部拋出的馬陽(化名)近日對《證券日報》記者如是說。
近年來,以比特幣為代表的加密數字幣成為一些投資者熱捧的對象。即便是投資風格一向保守的馬陽也經不住朋友的鼓動,在今年4月底購入了“狗狗幣”(Dogecoin),5月初又調倉購入了“屎幣”(SHIB)。“畢竟沒有炒幣經驗,所以一共就投入了2000元,就當‘試試水’,虧了不算太心疼。”馬陽說,令她感到意外的是,5月7日其賬戶資產增至8000元。短時間內資產(賬面值)增長數倍,讓馬陽理解了為何部分投資者會對炒幣如此狂熱。
“5月8日,馬斯克主持脫口秀,大家對此預期都很高,我也理所當然地認為加密數字幣的價格還會繼續上漲。”馬陽說,但加密數字幣的行情并沒有如預期般上行:在5月8日一早,價格就開始急轉直下。“畢竟嘗過甜頭,雖然下跌了,但是我覺得還能再等等”。直到5月18日,馬陽賬戶資產變成5000元,她覺得不能再等了,便將所持有的所有加密數字幣全部拋出。“雖然賺了3000元,但是這期間我一直都提心吊膽,心情像在坐過山車”。對于這次的炒幣經歷,馬陽總結說,“我不認為這是投資,這應該是投機”。
正如馬陽所說,加密數字幣確實一度讓部分炒幣者嘗到甜頭。但是其價格的急劇波動,也讓風險如影隨形。5月18日,中國互聯網金融協會等三個協會聯合發布關于防范虛擬貨幣交易炒作風險的公告,公告指出“近期,虛擬貨幣價格暴漲暴跌,虛擬貨幣交易炒作活動有所反彈,嚴重侵害人民群眾財產安全,擾亂經濟金融正常秩序。”同時,公告強調,虛擬貨幣無真實價值支撐,價格極易被操縱,相關投機交易活動存在虛假資產風險、經營失敗風險、投資炒作風險等多重風險。從我國現有司法實踐看,虛擬貨幣交易合同不受法律保護,投資交易造成的后果和引發的損失由相關方自行承擔。
時隔3日的5月21日,國務院金融穩定發展委員會(下稱“金融委”)召開第五十一次會議,再次點名了加密數字幣。會議明確提出,“打擊比特幣挖礦和交易行為,堅決防范個體風險向社會領域傳遞”。
“在此次會議之前,相關政策總基調是金融機構不得參與比特幣交易,也不能提供比特幣平臺的支付支持,是為了防止比特幣之類的加密數字幣風險向金融體系轉移,但是之前對個人交易還是相對較少限制的。”中南財經政法大學數字經濟研究院執行院長、教授盤和林對《證券日報》記者表示,此次會議明確了防范個體風險向社會領域傳遞,也就是說,個人交易也將受到限制。
南開大學金融發展研究院院長田利輝在接受《證券日報》記者采訪時認為,當前,比特幣挖礦和交易行為,不僅帶來資源的損耗,而且可能形成新型金融風險。金融委會議的表態,是提示比特幣等非法定數字貨幣的炒作應該“熄火”。
金融委的重磅表態引起了幣圈的強烈震動。幣圈資深人士孟星(化名)告訴《證券日報》記者,“金融委會議消息一出,幣價就一路狂瀉,這其實就說明投資者在大量拋售。另外還有幾家礦池‘出海’了,也有交易平臺宣布部分業務不面向國內投資者”。
炒幣存在的風險也同時暴露無遺——金融委會議已過去幾天,而幣圈的爆倉還在持續。據幣COINAPP數據顯示,截至5月24日15時05分,在過去的24小時就有248852人爆倉,爆倉約15.4億美元。僅比特幣而言,過去24小時就爆倉5.3億美元。
看了太多幣圈的起起伏伏,孟星近期已經不再持有比特幣了,更多的是以局外人的身份觀察這個行業。他提醒,“比特幣容易被少數機構投資者操盤,同時也容易受監管政策等因素影響,暴漲暴跌是常態,投資風險巨大,普通投資者應加強鑒別能力,提高警惕,不要參與炒幣行為,謹防財產受損”。
記者注意到,有曾經在5月19日自以為“抄底”補倉買入部分加密數字幣的投資者,20日還在感嘆“買少了”;24日,卻不得不面對總虧損近半的現實。
10:03 | 肯悅咖啡進入“千店時代” 全球首... |
10:02 | 佰維存儲2024年營收同比增長86.46%... |
10:01 | 越秀資本第一季度歸母凈利潤同比增... |
09:59 | 希荻微第一季度營收同比增長44.56%... |
09:58 | 連續造假遭重罰 ST錦港面臨重大違... |
09:56 | 多方合力支持“出口轉內銷” 讓外... |
09:56 | 螞蟻數科發布智能體開發平臺Agenta... |
09:55 | 華潤啤酒“扎根土地” 扛起國麥振... |
09:48 | 康隆達發布2025第一季度報告 越南... |
09:46 | 大北農:一季度營收凈利雙增 多業... |
09:44 | 光峰科技一季度營收穩健增長 新興... |
09:42 | 曹操出行更新招股書:2024年營收14... |
版權所有證券日報網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 10120180014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B2-20181903
京公網安備 11010202007567號京ICP備17054264號
證券日報網所載文章、數據僅供參考,使用前務請仔細閱讀法律申明,風險自負。
證券日報社電話:010-83251700網站電話:010-83251800 網站傳真:010-83251801電子郵件:[email protected]
掃一掃,即可下載
掃一掃,加關注
掃一掃,加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