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記者 王麗新
22城集中供地終于揭開大幕,廣州打響了第一槍。排隊提交報名資料,熱門地塊保證金收了1300億元。
經過4月26日與27日兩天激烈競拍,此次成功出讓42宗地塊,總成交建筑面積799.2萬平方米,總成交金額達906億元,其中有4宗地塊達到最高限制地價進入搖號階段,另外有6宗地塊流拍。
“這是‘兩集中’供地新政后,一線城市首次供地,且全部為涉宅用地。廣州此次共掛牌出讓48宗地,掛牌總價超901億元,超過去年整年出讓金(2464億元)三分之一,住宅供應量已經占去年全年近八成的成交量。”廣東省住房政策研究中心首席研究員李宇嘉向《證券日報》記者表示,土地放量供應,新房開始全面限價,二手房市場對新房的帶動作用下降,再加上“三道紅線”擴大試點房企的范圍,估計廣州新房市場開始進入觸頂階段,加上銀行房貸利率明顯提升,額度收緊,預計未來1年-2年將進入橫盤期。
整體溢價率有所提升
“從供地質量上來看,核心區供地占比下調,僅涉及荔灣一宗地,天河、海珠均不涉及,主力供應集中在城市次核心區域,增城、從化、南沙等遠郊供應比重較2020年顯著提升,高達56%,比2020年還要高。”李宇嘉向《證券日報》記者表示,這是廣州發展思路的轉變,即發展郊區新城、城市副中心,將規劃紅利也向外轉移,疏解中心區高度集中的購房需求,將新興產業(金融、互聯網、物流等現代服務業,汽車、電子等先進制造業)發展重點轉向成本低、空間范圍廣的外圍區域,實現產城融合、職住平衡。
在這種供地思路之下,4月26日的上半場,以402億元起拍價一口氣推出24宗地,加上4宗待搖號地塊,此次土拍上半場,總價收金452億元。
當日,廣州白云區金沙洲板塊出讓的地塊刷新了區域樓面價,成交樓面價高達42122元/平方米,也是當日最高土地單價,被華潤置地拿下;大灣區核心區域之一的南沙慶盛樞紐地塊競價超過2個小時、110輪,最后被招商以總價41.31億元拿下,溢價率達35.84%。同時,增城、從化分別各有一宗地塊出現流拍。
4月27日下半場,又合計出讓的24宗地塊,總出讓面積241.4萬平方米,總起始價498.9億元。最終,4塊地流拍,20宗地以453.64億元總價成交。
綜合兩天成交情況來看,增城區成交14宗,流拍4宗;白云區成交7宗,流拍1宗;番禺、南沙各成交5宗;花都成交4宗,黃埔成交3宗;從化成交3宗,流拍1宗;荔灣成交1宗。
在成交溢情況方面,據中指研究院統計數據顯示,20宗地塊底價成交,22宗地塊溢價成交,其中溢價率超40%的地塊有9宗,溢價率在20%-40%的有6宗,溢價率在10%-20%的有3宗,溢價率低于10%的有4宗。整體而言,相比去年全年10.47%的溢價率,本批次出讓地塊溢價水平均有所提升。
越秀地產成最大贏家
從此次競拍結果來看,多家房企均有所獲。
除4宗搖號待確定地塊、6宗流拍地塊外,其余38宗地塊中,共32家企業有所獲。其中,越秀成最大贏家,拿下荔灣、白云、南沙、番禺、增城共6宗地塊,合計規劃建面為133.7萬平方米,合計總金額達107.7億元;增城區2宗、花都區1宗地塊被金地收入囊中,合計總金額為59.2億元;新鴻基以總金額70.8億元拿下番禺地塊;中國旅游集團以83.9億元拿下花都2宗地塊。9宗地塊涉及合作拿地。
“廣州第一批土拍眾生相是‘有錢拿地,沒錢看戲’。”中指研究院土地事業部高級分析師孫超向《證券日報》記者表示,優質熱點地塊房企一般不會放過,因此出現“30秒競價封頂,等待搖號”的現象,當然,最后拼的就是財力。而白云區金沙洲地塊這樣的“黑馬”地塊,面粉的價格已經大于了面包,廚子是虧是賺,還需要時間的驗證。此外,此次競拍還有三家企業首進廣州,分別是正榮、聯發、力高。
“從歷史上看,目前廣州的10大地王,超過一半是2020年創造的,重點區域如天河、南沙和越秀、海珠等區域,新地王都是在2020年誕生的。因此,按照國家最新要求的地價-房價聯動的調控模式,廣州此次48宗用地整體起始樓面價約10577元/平方米,比去年全年住宅用地的起始樓面價下降了7%。”李宇嘉向《證券日報》記者表示,但此次土地出讓,學習北京的做法,全部標定了最高價。截至4月25日16時,仍有10個地塊沒有收到申請報價。這多多少少可以看出,在供應放量的情況下,拿地選擇增加,開發商不用再搶地了。
“開發商不搶地的背后,一是集中買地帶來的保證金壓力,二是集中買地意味著將會集中入市,若沒有實力,集中預售時代來臨,一塊地拿錯可能就讓房企風險系數倍增,因此開發商多開始理性面對拿地。”地產分析師嚴躍進向《證券日報》記者表示,未來的市場,尤其在橫盤狀況下,不僅僅拼的土拍市場拿地能力,二是考驗房企全鏈條靈活能力。
在李宇嘉看來,供地起拍價降低,疊加拿地積極性下降,預計前端對樓市的刺激作用明顯下降,再加上調控政策明顯收緊,特別是金融政策開始發揮效力,廣州房貸利率近三個月明顯提升,且超過了北京。多措并舉下,廣州樓市開始進入回調期。
(編輯 孫倩)
16:21 | 聚焦全球市場 共探航運指數期貨新... |
16:19 | 莫高股份2024年實現營業收入3.28億... |
16:14 | 東方嘉盛2025年第一季度營收同比增... |
16:12 | 2024年營收不足3億元 蘭州黃河被實... |
16:10 | 甘肅能化2024年實現凈利潤12.14億... |
16:10 | 坤恒順維2024年超三成營收用于研發... |
15:49 | 央行最新部署,事關金融“五篇大文... |
15:16 | 西山科技2024年實現營收3.36億元 ... |
15:14 | 醬油業務穩固 ST加加一季度凈利同... |
15:11 | 聯影醫療披露2024年ESG報告 強化供... |
15:11 | 今創集團一季度凈利潤同比增長244.... |
15:11 | 供銷大集2024年營收14.24億元 凈利... |
版權所有證券日報網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 10120180014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B2-20181903
京公網安備 11010202007567號京ICP備17054264號
證券日報網所載文章、數據僅供參考,使用前務請仔細閱讀法律申明,風險自負。
證券日報社電話:010-83251700網站電話:010-83251800 網站傳真:010-83251801電子郵件:[email protected]
掃一掃,即可下載
掃一掃,加關注
掃一掃,加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