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記者 蘇詩鈺
近日,為順應消費升級趨勢,進一步培育新型消費,鼓勵消費新模式新業態發展,促進線上線下消費融合發展,國家發改委、中央網信辦、教育部等28個部門聯合印發《加快培育新型消費實施方案》(以下簡稱《方案》)。
國新未來科學技術研究院執行院長徐光瑞對《證券日報》記者表示,《方案》印發具有三點意義和作用。一是充分體現國家在政策制定上的定向與精準,能夠根據形勢變化適時調整完善,在消費領域制定符合當前發展內在要求的政策措施,有利于更好鞏固經濟基本盤。二是從國家頂層設計層面給出新型消費的總綱領,有利于加快發展新業態新模式、充分挖掘國內市場潛力,為消費者提供更多便捷舒心的服務和產品,提高有效供給,推動高質量發展。三是有利于促進各參與主體形成合力,《方案》印發可以有效推動政府多部門的協作、產業鏈上下游企業的協同以及政府、企業與消費者之間的信息流通,暢通國內大循環。
嘉興學院經濟學院院長文雁兵在接受《證券日報》記者采訪時表示,《方案》進一步明確了“新型消費”的內涵與概念,從財政與金融支持、基礎設施建設、人才培育和法制建設等多個方面為落實“新型消費”提供了路徑指引。“新型消費”的培育與發展是實現“消費升級”的重要體現、并為我國經濟增長提供新動能。
《方案》提出,發展直播經濟,鼓勵政企合作建設直播基地,加強直播人才培養培訓。開展“雙品網購節”等活動,組織指導各地開展線上線下深度融合的促銷活動。推進電子商務公共服務平臺建設應用,提升中小電商企業數字化創新運營能力。
天眼查專業版數據顯示,目前我國有近17萬家企業名稱或經營范圍含“直播”,且狀態為在業、存續、遷入、遷出的直播相關企業。從行業分布上看,68%的直播相關企業分布在租賃和商務服務業,另有13%的相關企業分布在批發和零售業,9%分布在信息傳輸、軟件和信息技術服務業。從地域分布上看,貴州的直播相關企業數量最多,超過7.5萬家,約占全國的49.6%。浙江和廣東則位居第二、三位,分別有1萬余家和8300余家相關企業。
文雁兵表示,基于購物平臺與個人社交網絡的“直播經濟”成為促進消費的有力推手,主要原因有三:一是我國線上消費模式、線上支付技術已十分成熟、線上消費規模持續擴大,“直播經濟”具備堅實的規模基礎與技術基礎;二是消費主力趨于年輕化,數據顯示,近三年來90后消費貢獻率增長最快高達73.2%,其對“直播經濟”的接受程度更高;三是相較于線下消費和傳統的線上消費,“直播經濟”具備更大優勢,具體體現在實物介紹、群體帶動等方面。“直播經濟”是“新型消費”的重要一環,一方面應加大平臺建設與人才培訓支持力度、另一方面也要加快完善法律法規與監管體系建設、促進“直播經濟”有效競爭、快速發展。
徐光瑞表示,直播經濟火熱的原因主要源于三點。一是大數據、人工智能、5G等新一代信息技術快速發展,帶來的高速率、低延時為直播經濟提供了底層技術支持,且互聯網傳播沒有地理限制并極易形成規模經濟。二是我國人均收入水平的持續提升和消費理念的不斷升級,催生了多維度的消費需求。三是2020年的疫情加速直播經濟發展,“宅經濟”開啟了消費新模式。
那么,新型消費今年還將集中在哪些方面發力?徐光瑞表示,將重點集中在四個方面。一是基礎設施領域,包括5G、大數據中心、“雙千兆”網絡、城市信息模型基礎平臺等新一代信息基礎設施建設,以及智能化市政基礎設施、智慧出行平臺、智慧社區、車聯網和充電樁等新型城市基礎設施建設。二是應用場景領域,包括與醫療、文化、旅游、教育、體育等領域的深度結合。三是新技術推動的新裝備新設備應用領域,包括智能家居、智能終端、可穿戴設備、超高清視頻和虛擬現實信息產品等。四是勞動、資本、土地等保障要素領域,包括相關人才培訓、用地用能支持、財政和金融支持、社會資本融資等方面。
(編輯 上官夢露)
21:50 | 粵傳媒:關于公司舉行2024年度報告... |
21:50 | 許昌智能:2024年年度報告業績說明... |
21:45 | 思特奇:4月21日將召開2025年第一... |
21:45 | 金埔園林:4月21日將召開2025年第... |
21:45 | 蘭花科創:4月25日將召開2025年第... |
21:45 | 三一重工:4月21日將召開2025年第... |
21:45 | 建研設計:5月8日將召開2024年度股... |
21:45 | 福能東方:4月21日將召開2025年第... |
21:45 | 九安醫療:4月21日將召開2025年第... |
21:45 | 方正閥門:2025年第二次臨時股東會... |
21:45 | 達嘉維康:第四屆監事會第十次會議... |
21:45 | 達嘉維康:第四屆董事會第十三次會... |
版權所有證券日報網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 10120180014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B2-20181903
京公網安備 11010202007567號京ICP備17054264號
證券日報網所載文章、數據僅供參考,使用前務請仔細閱讀法律申明,風險自負。
證券日報社電話:010-83251700網站電話:010-83251800 網站傳真:010-83251801電子郵件:xmtzx@zqrb.net
掃一掃,即可下載
掃一掃,加關注
掃一掃,加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