攝影/杜雨萌
本報記者 杜雨萌
借著煤炭去產能的契機,2016年7月份國源時代煤炭資產管理有限公司(下稱“國源公司”)的成立,標志著一場頗具規模效應的央企煤炭資源整合工作就此展開。四年多時間過去,央企煤炭資源整合取得頗為不俗的成績,3月25日,《證券日報》記者從國資委舉行的“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中央企業煤炭資產管理平臺公司轉隸儀式”現場獲悉,作為國有資本運營公司之下設立的企業,此次中國國新與中煤集團正式簽署管理權移交協議,即將國源公司的管理權移交至中煤集團。
國務院國資委黨委委員、副主任翁杰明表示,國源公司管理權移交后,中煤集團要持續做好相關資產劃轉接收,確保國源公司穩定運營健康發展。同時,煤炭行業在基本完成去產能任務后,重點將轉向優化生產力布局和產品結構、提升運營效率和核心競爭力。
煤炭資源整合成效凸顯
由于煤炭屬于資源性產品,價值浮動性較大,因而在市場低迷的環境下,僅靠涉煤中央企業自身,難以解決其結構不合理難題,且容易產生資產損失。疊加涉煤央企普遍產業集中度低、布局分散、管理人才和技術缺乏等,更是進一步放大了其投資風險和減值壓力。
《證券日報》記者從國資委獲悉,截至2015年底,除兩家專業煤炭企業外,涉煤中央企業有20家,涉及產能12.18億噸。而根據《關于煤炭行業化解過剩產能實現脫困發展的意見》來看,中央企業要在煤炭去產能方面發揮帶頭作用。
正是基于這樣的背景,2016年6月份,國資委審議通過了《組建中央企業煤炭資產管理平臺公司工作方案》,明確平臺公司發揮資產運作和專業管理優勢,對中央企業煤炭資源進行優化整合。同年7月份,國資委組織中國國新、中煤集團、中國誠通、國家能源集團4家中央企業,正式組建成立國源公司,指導推動涉煤中央企業積極開展煤炭資源整合工作。
整體上看,“十三五”時期,國資委推動中央企業完成煤炭去產能1.19億噸,提前超額完成1.12億噸的目標任務。成立以來先后完成10家企業煤炭資源整合,共涉及煤炭產能2.8億噸、資源儲量630多億噸,資產1400多億元,職工6萬多人。
翁杰明表示,從效果上看,退出煤炭業務的中央企業能夠心無旁騖聚焦主業發展,專業煤炭企業實現規模效益“雙提升”。從格局上看,改變了中央企業煤炭資源分布散、同質化經營、重復建設的局面,實現了非煤主業中央企業有序退出煤炭行業,逐步形成了專業煤炭企業做強做優做大、電煤一體企業優化資源配置的格局。
值得一提的是,在煤炭資產劃轉的實操層面來說,不可避免地會涉及包括上市公司等不能直接無償劃轉的煤炭資產,如中國中鐵、中國電建等企業煤炭資產在其上市公司下。對此,國源公司相關負責人介紹稱,對于這部分資產主要是先進行評估,再由母公司按照評估價格進行收購后無償劃轉至國源公司,或者由國源公司按照協議價格收購。而針對一些市場化整合的煤炭資產來說,則成立專項基金實施收購。
中國國新黨委書記、董事長周渝波告訴《證券日報》記者,下一步,中國國新將一如既往地支持國源公司工作,與各股東一起落實好煤炭整合基金兌付相關事宜,配合做好煤炭資源整合掃尾和國源公司股權整合工作。
央企專業化整合加速推進
通過“資產轉讓”模式,不僅加快助力國源公司實現對中央企業煤炭資源的優化整合,這也為央企推進專業化整合提供“樣本”經驗。
翁杰明表示,去年底印發的《關于新時代推進國有經濟布局優化和結構調整的意見》提出,以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為主線,聚焦戰略安全、產業引領等功能,調整存量結構,優化增量投向。煤炭行業在基本完成去產能任務后,重點將轉向優化生產力布局和產品結構、提升運營效率和核心競爭力。在其他存在產能過剩和布局結構問題的行業和領域,國資委也將指導推動中央企業持續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統籌重組兼并、專業化整合、處僵治困和管理提升等各項工作,加快轉型升級和提質增效,在推進國有經濟布局優化和結構調整中當好主力軍和排頭兵。
西南證券首席宏觀分析師葉凡在接受《證券日報》記者采訪時表示,今年國有經濟優化布局和結構調整將以服務于國家整體重大戰略為目標,聚焦戰略安全、產業引領、國計民生、公共服務等功能,在前瞻性戰略性新興產業上加大布局力度。預計中央企業將通過重組整合等多種途徑,加快國有資本的布局優化和結構調整。
結合近日國資委企業改革局公布的2021年工作安排來看,其中明確提到要扎實推動布局結構調整優化。具體來看,一是穩步推進化工、鋼鐵、信息等領域中央企業戰略性重組,指導企業聚焦國家戰略積極穩妥開展并購工作;二是適時組建新的中央企業集團,做好油氣管網資產重組收尾,做好新中央企業劃轉接收等工作;三是支持以醫療健康為主業的中央企業進一步整合資源,培育競爭力強的醫療健康集團。深化中央企業鋼鐵煤炭去產能工作。
葉凡認為,央企重組整合的落腳點是產業鏈的專業化整合,打造一批具有示范性和標桿意義的混改企業,預計其重點領域將包括煤炭、煤電、裝備制造、化工、海工裝備、海外油氣、醫療健康等領域。此外,中央企業在產業鏈、供應鏈等方面與廣大民營企業、中小企業協調發展的合作情況,同樣值得關注。
(編輯 張明富 才山丹)
21:50 | 粵傳媒:關于公司舉行2024年度報告... |
21:50 | 許昌智能:2024年年度報告業績說明... |
21:45 | 思特奇:4月21日將召開2025年第一... |
21:45 | 金埔園林:4月21日將召開2025年第... |
21:45 | 蘭花科創:4月25日將召開2025年第... |
21:45 | 三一重工:4月21日將召開2025年第... |
21:45 | 建研設計:5月8日將召開2024年度股... |
21:45 | 福能東方:4月21日將召開2025年第... |
21:45 | 九安醫療:4月21日將召開2025年第... |
21:45 | 方正閥門:2025年第二次臨時股東會... |
21:45 | 達嘉維康:第四屆監事會第十次會議... |
21:45 | 達嘉維康:第四屆董事會第十三次會... |
版權所有證券日報網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 10120180014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B2-20181903
京公網安備 11010202007567號京ICP備17054264號
證券日報網所載文章、數據僅供參考,使用前務請仔細閱讀法律申明,風險自負。
證券日報社電話:010-83251700網站電話:010-83251800 網站傳真:010-83251801電子郵件:xmtzx@zqrb.net
掃一掃,即可下載
掃一掃,加關注
掃一掃,加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