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對外發布的“十四五”規劃和2035年遠景目標綱要提出,2035年我國人均國內生產總值達到中等發達國家水平。這也引發各界熱烈討論。
如何理解這一提法?提出這一目標,意味著我國未來的經濟增長要處于一個怎樣的水平?
在3月20日舉行的中國發展高層論壇2021年會經濟峰會現場,全國政協經濟委員會副主任楊偉民對《每日經濟新聞》記者進行了解讀。
未來15年GDP需翻一番
人均國內生產總值達到中等發達國家水平,這是不是一個現在就可以明確量化的指標?
對此,楊偉民對《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解讀稱,這并非一個量化的指標,而是一個相對性的比較指標,要根據2035年中等發達國家人均GDP水平來確定。
這一目標提出后,對未來15年內中國經濟體量的增長提出了怎樣的要求?對此,楊偉民向《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表示,要實現這一目標,意味著到2035年,中國GDP總量大致需要翻一番。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注意到,最新數據顯示,2020年我國GDP總量首次突破100萬億元,達1015986億元。按照楊偉民的上述提法,意味著到2035年我國GDP總量需要超過200萬億元。
進一步發展高技術等產業
在20日晚舉行的經濟峰會現場,楊偉民還就“十四五”時期未設定五年中的經濟增速預期目標一事進行了深入分析和解讀。
楊偉民表示,“十四五”規劃綱要和過去有所不同,沒有以五年計劃來設定GDP增長預期指標。
具體來看,原因主要有兩個方面。一是未來的國際環境不確定性和不穩定性比較多。去年中國就沒有設定經濟增速目標,雖然今年設立了預期指標,但未來幾年國際環境到底會發生一些什么樣的變化,還有很多不確定性。
另一個方面,從國內來看,我們經濟增長一個基本的邏輯,就是要立足新的發展階段,貫徹新的發展理念,構建一個新的發展格局。
楊偉民分析,構建新發展格局需要擴大內需,但也需要深入持續地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目前中國國內的供給大于國內總需求,但也存在結構性的矛盾。
比如生產型的、投資型的、出口型的產業規模比較大,但居民消費型的產業相對較少,這將從供給上制約居民消費擴大。現階段很多消費型的產業供給難以滿足居民需求,在供給側需要進一步去發展高技術產業、消費品產業、文化旅游產業。
11:21 | 黃金飾品突破990元/克!600697,一... |
11:14 | 強勢拉升!300671,688536迅速20cm... |
11:03 | 恒帥股份多舉措推進業務發展 2024... |
09:10 | 國際化布局再提速 諾泰生物攜手Jul... |
09:10 | 逾千家公司推出年度分紅預案 58家... |
09:10 | 許繼電氣調結構提效益 去年凈利潤... |
09:10 | 優化存量尋求增量 申華控股多維度... |
00:00 | 澳優2024年營收利潤韌性雙增長 國... |
00:00 | 受益于電網建設加速 平高電氣去年... |
00:00 | 安踏集團擬以2.9億美元收購狼爪 多... |
00:00 | 科創板首份2025年一季報出爐 開局... |
00:00 | 阿里巴巴錨定“AI服務商” |
版權所有證券日報網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 10120180014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B2-20181903
京公網安備 11010202007567號京ICP備17054264號
證券日報網所載文章、數據僅供參考,使用前務請仔細閱讀法律申明,風險自負。
證券日報社電話:010-83251700網站電話:010-83251800 網站傳真:010-83251801電子郵件:[email protected]
掃一掃,即可下載
掃一掃,加關注
掃一掃,加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