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記者 昌校宇
今年一季度,多地商務系統密集召開穩外貿穩外資工作專題專班會議,并深入部分外貿外資企業進行走訪調研,為企業“把脈問診”、及時“對癥下藥”。
例如,3月17日,浙江省商務廳在嘉興市組織召開2021年全省外資工作會議。商務部駐杭州特派辦副特派員周關超參加會議,期間還調研了部分外資企業。3月2日,陜西省商務廳廳長趙璟、陜西省商務廳副廳長唐宇剛一行赴陜西省外貿外資企業調研并座談。在座談中,趙璟表示,陜西目前正處于新時代西部大開發戰略和“一帶一路”倡議的重要機遇期,企業要用好政府各項優惠扶持政策,搶抓機遇、拓展市場、壯大發展,陜西省商務廳將大力支持企業并做好貿易便利化服務工作。1月28日至29日,江蘇省商務廳副廳長周曉陽率隊赴南通調研跨境電商和市場采購貿易方式試點等新業態發展情況,走訪企業。
中航證券首席經濟學家董忠云對《證券日報》記者表示,在我國經濟面臨轉型升級,全球化遭遇逆流的情況下,為應對百年未有之大變局,我國確立了構建以國內大循環為主體、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而穩外資、穩外貿是我國利用好國內國際“兩個市場”、“兩種資源”,實現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的應有之義,也是我國穩定國內經濟增長,進一步深化改革開放的重要抓手。
“國家和地方經濟增長不僅需要國內大循環,也需要國際國內雙循環相互促進,”南開大學金融發展研究院院長田利輝在接受《證券日報》記者采訪時表示,外資可以帶來資本支持和治理投入,外貿能夠拓展國際市場和穩定國內供應鏈。外資和外貿是我國經濟開放的關鍵內容,也是提升企業競爭力的重要抓手。
與此同時,商務部部長王文濤2月24日在國新辦舉行的新聞發布會上表示,商務部將堅決穩住外貿外資的基本盤,今年還是這個目標,重點實施優進優出計劃、貿易產業融合計劃和貿易暢通計劃。具體來說,一是要繼續加強政策支持;二是保障外貿產業鏈、供應鏈的穩定暢通;三是幫助外貿企業穩訂單拓市場;四是要積極培育外貿新業態新模式。
談及下一步,在穩外貿穩外資方面還需如何發力?董忠云表示,第一,國內要繼續維持疫情防控良好形勢,為經濟復蘇提供穩固的基礎,在此基礎上控制好寬松政策退出的節奏,保持經濟穩中向好運行格局。第二,要繼續深化改革開放,不斷加大對外開放力度,通過完善自由貿易試驗區布局、完善外商投資準入前國民待遇加負面清單管理制度、擴大服務業對外開放、健全促進和保障境外投資的法律體系等一系列措施,持續提升貿易和投資自由化、便利化水平,不斷優化對外貿易和外資投資經營的環境。第三,加強市場監管上的包容度,按照鼓勵創新的原則,最大限度支持外貿領域新技術、新產業、新業態的發展。第四,應進一步完善外匯管理體制,穩慎推進人民幣國際化,穩定人民幣匯率及其預期。
“穩外資穩外貿需要精準施策多點發力,重點在于優化營商環境,路徑在于推動企業成長,抓手在于強化招商平臺。”田利輝認為,首先,市場化、法治化、國際化的營商環境是吸引外資的重中之重,各地需繼續通過放管服等多種舉措,持續大力優化營商環境。譬如,獲得國務院督查激勵的廣西通過國際貿易“單一窗口”、智慧查驗管理系統、邊民互市“集中式”申報、“一企一策”擴大加工企業原料進口、外資考核通報制度等具體舉措,有效地實現了放管服,提升了營商環境,促進了外資外貿的增長。其次,中國—東盟博覽會等外貿外資平臺起到了重要的橋梁作用。博覽會、洽談會、大型論壇是吸引外資的重要平臺,我國各地在疫情可控的前提下,應該根據自身特色“精辦會”、“辦好會”,線下或線上積極開展國際交流。第三,在穩外貿穩外資的同時,各地應該根據自身特色和故鄉情懷積極開展引智引才工作。只有將科技發展和人才成長目標納入對外開放事業中,我國各地才能切實實現高水平利用外資和高質量發展貿易。
(編輯 孫倩)
19:24 | A股首份上市銀行一季報出爐!平安... |
19:22 | 構建“AI終端宇宙” 神秘人形機器... |
19:21 | 場景創新、技術賦能、生態協同 零... |
19:20 | 學習胖東來模式走品質零售路線 永... |
19:19 | 成本控制與技術創新 藍宇股份綠色... |
19:17 | 中誠信國際2025媒體溝通會順利召開 |
19:17 | 與所有股民有關!這一數據同比增長... |
19:17 | 北京證監局召開2025年轄區上市公司... |
19:14 | 德恩精工:公司在大飛機產業市場方... |
19:13 | 德恩精工:公司旗下子公司德恩航天... |
19:13 | 德恩精工:公司目前在人形機器人領... |
19:13 | 德恩精工:當前十大流通股東有BARC... |
版權所有證券日報網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 10120180014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B2-20181903
京公網安備 11010202007567號京ICP備17054264號
證券日報網所載文章、數據僅供參考,使用前務請仔細閱讀法律申明,風險自負。
證券日報社電話:010-83251700網站電話:010-83251800 網站傳真:010-83251801電子郵件:[email protected]
掃一掃,即可下載
掃一掃,加關注
掃一掃,加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