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召開的國務院常務會議決定延續普惠小微企業貸款延期還本付息政策和信用貸款支持計劃。專家稱,此舉進一步釋放出政策操作上要更加精準有效,不急轉彎的信號。在今年貨幣政策重在應急與紓困的背景下,2021年貨幣政策將穩步回歸常態,部分應急性、臨時性政策將有序退出,央行通過公開市場操作和中期借貸便利操作進行流動性投放將是常態。
貨幣政策保持在正常區間
今年以來,央行通過下調法定存款準備金率、中期借貸便利操作和公開市場操作等方式,長短相濟保證了金融市場流動性合理充裕。
首先,在春節開市后央行為金融市場提供1.7萬億元短期流動性,有效穩定市場預期;其次,2020年年初至5月三次降低存款準備金率釋放長期資金1.75萬億元。2020年第三季度中國貨幣政策執行報告指出,今年以來央行已推出涉及9萬億元貨幣資金的貨幣政策應對措施。
充足的流動性不僅給市場帶來“活水”,更帶來信心。創新貨幣政策工具出爐,更讓市場看到央行著力解決貨幣政策傳導不暢的決心。
在新冠肺炎疫情的巨大沖擊下,我國仍保持著正常的貨幣政策。在中國人民銀行行長易綱看來,我國貨幣政策堅持穩健取向,保持在正常貨幣政策區間,是全球主要經濟體中少數實施正常貨幣政策的國家。
與此同時,在經濟不斷平穩恢復之際,應急措施也在有序退出。中國人民銀行副行長劉國強此前強調,政策調整要基于對經濟狀況的準確評估,不能弱化金融服務實體經濟效果,也不能出現“政策懸崖”。
“不急轉彎”穩定市場預期
“今年上半年,為克服疫情影響,宏觀政策明顯力度更大,主要目的在‘救急’和‘紓困’。在經濟逐步企穩回暖后,宏觀政策逐步開始向‘中性’回歸。”中國銀行研究院研究員梁斯稱。
中央經濟工作會議也對2021年宏觀政策明確定調,“不急轉彎”的說法給市場吃下一顆“定心丸”。就貨幣政策而言,會議強調,穩健的貨幣政策要靈活精準、合理適度。
梁斯認為,要注意平滑政策節奏,既不搞大規模刺激,也不貿然收緊。要確保政策節奏和力度,不能影響各類主體對政策預期的判斷,在把握政策調控主基調不變基礎上根據經濟金融形勢變化預調微調,穩定企業生產經營預期。
東方金誠首席宏觀分析師王青表示,2021年經濟運行仍要穩字當頭,政策上要避免急起急落,要繼續幫助疫情期間受到嚴重沖擊的市場主體盡快恢復正常運營,一些減稅降費政策和普惠金融措施還要保持適當力度,不能驟然退出。國內也需防范疫情沖擊導致的各類衍生風險。
在廣發證券首席經濟學家郭磊看來,2021年房地產、地方融資、影子銀行等三個傳統金融政策敏感領域也都將較2020年更謹慎。疫情應對期間金融支持政策具有階段性,政策會逐步關注激勵相融、道德風險等問題,防范溢出效應,考慮政策工具適時退出。此外,2020年杠桿率預計上升幅度較大,2021年將進入穩杠桿階段。
結構化操作仍是重點
專家表示,2021年全面降準的可能性不大,貨幣政策將把好貨幣供應總閘門,大概率仍將使用公開市場操作和中期借貸便利操作進行流動性投放。
光大證券首席銀行業分析師王一峰表示,2021年結構性貨幣政策仍是主要發力點。具體看,信貸政策執行情況將繼續納入宏觀審慎評估(MPA)考核,對制造業、普惠金融等領域信貸支持力度不減,同時提升對國家重大科技創新領域的金融支持;短期內盡量使用“公開市場操作+中期借貸便利”進行流動性投放,全面降準舉措較為慎重,但不排除使用定向降準舉措激勵特定領域信貸投放,“三檔兩優”框架可以進一步優化。
“2021年政策利率及存款準備金率有望保持基本穩定,貨幣政策取向將穩中偏緊。”王青認為,一方面,如無意外,2021年GDP增速將較快反彈,“六保”和“六穩”壓力緩解,對降息、降準需求隨之下降。另一方面,2021年全球及國內物價將處于溫和水平,GDP增速反彈不會引發經濟過熱,不具備加息升準、實施大幅度貨幣緊縮政策的條件。
國泰君安證券研究所全球首席經濟學家花長春表示,貨幣政策在具體執行過程中,將保持適度靈活,呈現出“價穩量控”的特征。2021年全面降準、下調或上調政策利率的概率都不高。
14:24 | 白銀有色2024年實現扣非凈利潤2.5... |
14:20 | 淘寶閃購閃現外賣大戰 最大力度補... |
14:19 | 京東互聯網醫院守護民眾五一健康出... |
14:19 | 深高速2025年第一季度扣非凈利潤同... |
14:17 | 容百科技發布2025年一季報 多業務... |
14:15 | 首創環保第一季度歸母凈利潤增長9.... |
14:09 | 股權落定 先鋒基金開啟新旅程 |
14:05 | 招商銀行:董事會決議公告 |
14:05 | 恒順醋業:第九屆董事會第十次會議... |
14:05 | 金隅集團:第七屆監事會第四次會議... |
14:05 | 百龍創園:第三屆董事會第十五次會... |
14:05 | 空港股份:第八屆董事會第八次會議... |
版權所有證券日報網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 10120180014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B2-20181903
京公網安備 11010202007567號京ICP備17054264號
證券日報網所載文章、數據僅供參考,使用前務請仔細閱讀法律申明,風險自負。
證券日報社電話:010-83251700網站電話:010-83251800 網站傳真:010-83251801電子郵件:[email protected]
掃一掃,即可下載
掃一掃,加關注
掃一掃,加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