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記者 趙學毅 見習記者 張曉玉
近日,南方部分地區拉閘限電引起市場廣泛關注。12月18日,受相關消息影響,煤炭板塊開盤高漲。上海能源、新集能源、大同煤業等多只個股漲停。其中,冀中能源收盤漲停,收盤價為4.09元/股;開灤股份漲幅7.17%,收盤價為6.27元/股。
對于今日煤炭板塊二級市場的表現,注冊國際投資分析師賈亦真在接受《證券日報》記者采訪時表示:“二級市場今日煤炭板塊、供氣供熱板塊以及電力板塊均出現明顯上漲,反映出市場對于拉閘限電以及冷冬的關注度較高。此外,由于國內煤炭供應偏緊,動力煤期貨以及焦煤、焦炭期貨價格周五大漲也是煤炭板塊表現較好的原因之一。
深度科技研究院院長張孝榮在接受《證券日報》記者采訪時談道:“冬季是用煤旺季,目前煤炭供應不足而煤炭需求增長,進口煤又縮水,所以煤炭板塊價格高漲也在情理之中。”
避免依賴單一發電
大力發展清潔能源
針對地方電力供應偏緊的問題,12月17日發改委回應到,一是工業生產快速恢復拉動用電增長;二是遭遇極寒天氣,進一步增加用電負荷;三是外受電能力有限和機組故障增加電力保供困難。
對于拉閘限電背后的原因,張孝榮推測:“一是有關地方要落實能源‘雙控’達標,需要控制火電減少污染。二是電力供應不足,上半年疫情,可能導致地方上一些小電廠倒閉關門。三是電力需求增長,現在進入用電高峰期,電力產能跟不上,甚至還縮水,不得不拉閘限電。四是近期煤炭漲價太厲害而電價不漲,用煤發電會導致價格倒掛,賠本生意沒人干,發電企業也會考慮這個因素。”
接受《證券日報》記者采訪的中鋼經濟研究院高級研究員胡麒牧表示:“能源結構調整優化,提高新能源的比例是我們的能源國策,在調整的過程中我們為了促進能源發展,降低對火電的過度依賴,客觀上不會給火電留過多利潤,所以火電企業不會儲備過多富余動力煤。當需求超預期時,短期就會出現供應緊張的情況。”
張孝榮表示,國家一直鼓勵相關部門和企業大力開拓新的能源來解決火電問題,比如風電、水電,然而,現實的問題是存在發電廠距離用電區太遠,比如西北風電資源豐富,但是無法輸送到東南沿海。我們需要等待特高壓輸電技術獲得重大突破,才能走出這個困境。
對于如何緩解用電緊張,賈亦真建議,“大力發展太陽能、風能為代表的清潔能源,避免對火電的單一依賴過高。考慮到太陽能、風力資源在中西部更為豐富,而用電大戶多在東部沿海地區,相關的基礎配套設施需及時跟上,如特高壓、儲能設備等”。
南方拉閘限電不僅引起南方居民和企業的關注,北方地區相關企業和居民也不禁為此表示擔憂。
張孝榮表示,南方缺電,主要是影響部分中小企業生產,對于民生用電暫時沒有影響。如果原因僅僅是雙控達標,那么應該不會傳導北方。
在胡麒牧看來:“今年南方限電一方面跟特殊的氣候有關系,今年入冬后南方氣溫急促下降,導致用電量上升,第二個是國內經濟超預期復蘇,帶來用電量的超預期增長。但這個情況預計不會繼續惡化,或者向北方傳導,后續隨著發改委對煤炭資源的調配,供給缺口補上后,用電緊張狀況會逐步緩解。”
煤價短期偏強
有煤企仍在擴產能
根據國家統計局12月份發布的數據顯示,11月中國煤炭進口量同比下降了43.8%,而這種程度的降幅已持續了好幾個月——自5月以來,我國煤炭進口量開始同比下降,8月開始降幅上漲至30%以上。
從國內情況來看,2020年11月,全國煤炭產量3.47億噸,同比增長1.50%,環比增長3.16%。1-11月全國煤炭累計產量為34.8億噸,同比增長0.4%,增速較上月上升0.3個百分點。
華金證券表示,動力煤短期供需矛盾加劇。12月上半月價格快速上行,漲幅接近10%。年底產地企業完成生產計劃,安全壓力下生產積極性不高;港口庫存連續4個月下降,緩沖和調控彈性減弱;進口煤占沿海市場需求的比重高達20%,限制澳煤進口后印尼煤獨木難支;需求方面,冬季取暖疊加制造業復蘇,11月下旬發電量和火電發電量增速分別為17.6%和16.7%,分別較中旬提升14和16個百分點,12月上旬電廠日耗環比11月下旬再增18%,即使可能面臨有關部門的價格管制,仍難緩解短期供需矛盾。
平安證券指出,煤價短期仍偏強,預計春節前后將逐步回歸至合理水平。短期受到基本面的推動,煤炭供不應求,價格也呈現期現共振的情況,但是預計1月份后,進口煤逐步到港,將部分緩解沿海地區煤炭供應的壓力,隨著春節前后工業生產放緩、氣溫回升,預計煤價將逐步回歸到合理水平。
從煤炭企業方面來看,冀中能源表示,煤炭板塊,公司未來仍有產能擴張計劃。一個是青龍煤業在2022年底建成以后,能夠增加90萬噸的產能,還有一個邢臺礦西井60萬噸,目前處于在建過程中,基本上在正常的情況下,明年年底投產,將會新增60萬噸產能。
賈亦真表示,“目前煤炭價格處于相對高位,導致火電成本過高。煤價波動較大,屬于市場性行為,不宜過多進行行政干預。相關企業可以利用期貨品種進行套期保值或簽訂長協價來鎖定風險”。
(編輯 白寶玉)
01:54 | 17家A股白酒公司交出2024年成績單... |
01:54 | 貴州茅臺一季度凈利潤同比增長11.5... |
01:54 | 上市車企去年業績“冰火兩重天” ... |
01:54 | 隆基綠能去年研發投入約50億元 加... |
01:54 | 旅游上市公司年報掃描 入境游有望... |
01:53 | 從幕后到臺前 供應鏈企業以技術創... |
01:53 | 技術競賽再升級 動力電池進入“多... |
01:53 | 道恩股份重大并購接連落子 化工新... |
01:53 | 零售行業供應鏈 從效率競爭發展到... |
01:53 | 藍科高新一季度訂單量回升 多舉措... |
01:53 | 期貨公司首季合計實現凈利潤近25億... |
01:53 | 券商“選股”清單揭曉:一季度新晉... |
版權所有證券日報網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 10120180014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B2-20181903
京公網安備 11010202007567號京ICP備17054264號
證券日報網所載文章、數據僅供參考,使用前務請仔細閱讀法律申明,風險自負。
證券日報社電話:010-83251700網站電話:010-83251800 網站傳真:010-83251801電子郵件:[email protected]
掃一掃,即可下載
掃一掃,加關注
掃一掃,加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