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記者 杜雨萌
“加快構建以國內大循環為主體、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是事關全局的系統性、深層次變革,是立足當前、著眼長遠的戰略謀劃,對我國實現更高質量、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續、更為安全的發展,對于世界經濟繁榮穩定,都會產生重要而深遠的影響。”11月26日,國務院國資委黨委委員、秘書長,中國社會科學院國有經濟研究智庫學術委員會主任彭華崗在“新發展格局與國有企業”學術論壇上如是說。
彭華崗表示,國有企業要深刻認識“加快構建以國內大循環為主體、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的重大意義,找準其在“國內大循環”和“國內國際雙循環”中的位置和比較優勢,提高貫徹新發展理念、構建新發展格局的能力。具體來說,要在以下六個方面展現新擔當、作出新作為。
一是在加快科技自立自強中擔當作為。加快科技自立自強,是構建“新發展格局”的關鍵。國有企業特別是中央企業作為國家戰略科技力量,必須發揮好在科技自立自強中的引領支撐作用。要大力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發揮新型舉國體制優勢,加大研發投入,積極承擔國家重大科技項目,牽頭組建創新聯合體,盡快突破關鍵核心技術“卡脖子”問題,把發展的主導權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
二是在加快培育完整內需體系中擔當作為。加快培育完整內需體系,是構建“新發展格局”的重要基礎。國內大循環越順暢,越能形成全球資源要素的引力場,越有利于塑造國際競爭合作新優勢。國有企業特別是中央企業大多分布在關系國計民生和國民經濟命脈的關鍵領域和基礎性行業,在統籌國內外市場、暢通產業鏈循環、保障基礎產品供應上發揮著無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國有企業要進一步立足自身比較優勢,抓住重點、打通堵點,著力貫通生產、分配、流通、消費各環節,加快促進形成國民經濟良性循環。要提升供給體系對國內需求的適配性,持續優化供給結構、改善供給質量,打造一批上下游緊密協同、產供銷高度銜接的新興產業集群,促進國內供給、需求在更高層次、更高水平上實現動態平衡。
三是在推動產業鏈供應鏈優化升級中擔當作為。推動產業鏈供應鏈優化升級,是構建“新發展格局”的迫切需要。制造業是我國經濟命脈所系,是立國之本、強國之基。國有企業要在增強產業鏈供應鏈穩定性和競爭力上下更大功夫,堅持拉長長板、補齊短板相結合,打造優勢產業集群、推動數字化轉型升級,培育更多在關鍵時刻能夠穩定我國產業鏈供應鏈的國家隊。進一步優化國內外產業布局,加強與各類所有制企業的合資合作,采取有力措施提高企業根植性,促進產業在國內有序轉移。
四是在推動新型城鎮化和城鄉區域協調發展中擔當作為。推動新型城鎮化和城鄉區域協調發展,是構建“新發展格局”的關鍵因素。我國正處于城鎮化快速發展時期,這個過程創造巨大需求,也提升有效供給。國有企業要結合國家區域重大戰略、區域協調發展戰略、主體功能區戰略,立足各地區的資源稟賦和比較優勢,發揮大型骨干企業強大的產業帶動作用,促進各類要素合理流動和高效聚集,促進重大基礎設施、重大生產力和公共資源優化布局,支持發達地區加快推進現代化,幫助欠發達地區補短板強弱項,推動經濟布局持續優化。要在推動以人為核心的新型城鎮化中發揮重要作用,推進城市生態修復、功能修補工程,建設綠色城市,有序推進海綿城市和韌性城市建設,增強縣城綜合承載能力和治理能力,引導勞動密集型產業在縣城集聚發展。
五是在提高人民生活品質中擔當作為。提高人民生活品質,是構建“新發展格局”的出發點、落腳點和關鍵聯結點。提高人民生活品質是社會主義生產的根本目的,優化分配結構,發展壯大中等收入群體,是暢通國民經濟循環的一個關鍵環節。國有企業是保障人民當家做主和共同富裕的基石,必須在提高人民生活品質中發揮重要作用。要堅持按勞分配為主體、多種分配方式并存,健全工資合理增長機制,切實保障員工待遇和權益。要千方百計穩定就業崗位,以企業發展帶動就業,擴大就業容量,提升就業質量。
六是在推動更高水平對外開放中擔當作為。推動更高水平對外開放,是構建“新發展格局”的重要舉措。國有企業作為我國對外開放的“排頭兵”,要充分利用國內國際兩個市場、兩種資源,積極主動與全球各類企業加強合作,共同實現更加強勁可持續的發展。要高質量共建“一帶一路”倡議,提升企業全球核心競爭力,依托我國在基礎設施、裝備制造、投融資等方面產業鏈優勢,帶動中國裝備制造、技術、標準和服務加快“走出去”。要統籌好發展和安全,進一步增強機遇意識和風險意識,既要運用發展成果增強防控風險的能力,又要有效防范化解各類風險挑戰,堅決守住不發生重大風險的底線。
(編輯 喬川川)
15:35 | 貝因美2025年度戰略發布會:重塑母... |
15:32 | 均瑤健康2024年益生菌業務營收達7.... |
15:32 | 敦煌種業一季度營收和凈利潤均實現... |
15:30 | 萬興科技董事長吳太兵:堅定全面擁... |
15:29 | 錨定發展新目標 海泰科開啟“行業... |
15:28 | 第八屆數字中國建設峰會?智能云生... |
15:27 | 安徽上市公司協會成功舉辦“上市皖... |
15:23 | 珍寶島去年實現營收27.04億元 加速... |
15:22 | 韋爾股份一季度凈利潤同比增長55.2... |
15:21 | 甘肅能源一季度實現扣非凈利潤4.79... |
15:20 | 濰柴動力一季度歸母凈利潤同比增長... |
15:17 | 北京股權信托財產登記政策“破冰”... |
版權所有證券日報網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 10120180014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B2-20181903
京公網安備 11010202007567號京ICP備17054264號
證券日報網所載文章、數據僅供參考,使用前務請仔細閱讀法律申明,風險自負。
證券日報社電話:010-83251700網站電話:010-83251800 網站傳真:010-83251801電子郵件:[email protected]
掃一掃,即可下載
掃一掃,加關注
掃一掃,加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