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記者 劉琪
10月23日,央行發布消息,為健全金融法治頂層設計,支持金融業穩健發展,人民銀行積極推進《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國人民銀行法》(以下簡稱《中國人民銀行法》)修改工作,起草了《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國人民銀行法(修訂草案征求意見稿)》((以下簡稱《征求意見稿》),現向社會公開征求意見,意見反饋截止時間為2020年11月23日。
對于《中國人民銀行法》修改的必要性,央行在關于《征求意見稿》的說明中指出,一是落實中央金融改革部署,建設現代中央銀行制度的需要;二是推進金融供給側結構性改革,防范化解系統性金融風險的需要;三是符合國際金融監管改革的趨勢。
具體到主要內容來看,《征求意見稿》包括總則、組織機構、人民幣、業務、監督管理職責、監督管理措施、財務會計、法律責任和附則,共9章73條。
一是,強調金融服務實體經濟,加強金融宏觀調控。《征求意見稿》將“促進金融服務實體經濟”明確寫入立法目的,引導金融體系回歸服務實體經濟的根本定位。為更好地進行金融宏觀調控,服務我國經濟高質量發展,《征求意見稿》從全局出發,明確了人民銀行制定和執行宏觀審慎政策的職責定位,提升貨幣政策和信貸政策監管的有效性(第一條、第二條、第三十三條)。
二是,落實黨中央、國務院對人民銀行的新職責要求。根據黨和國家機構改革方案、國務院機構改革方案以及人民銀行“三定”方案,《征求意見稿》修改完善了人民銀行的職責,明確擬訂金融業重大法律法規草案、制定審慎監管基本制度、牽頭負責系統性金融風險防范和應急處置、三個“統籌”、組織實施國家金融安全審查等職責;落實金融穩定發展委員會辦公室的職責,加強監管協調與信息共享(第五條、第十條)。
三是,建立貨幣政策和宏觀審慎政策雙支柱調控框架。《征求意見稿》完善了貨幣政策工具箱,適度增加貨幣政策工具的靈活性,保證貨幣政策調控科學合理有效(第二十五條)。為填補宏觀審慎政策的制度空白,《征求意見稿》建立宏觀審慎政策框架,明確宏觀審慎政策目標,以加強逆周期調節和穿透式監管為重點,健全金融機構逆周期資本緩沖、風險準備金、壓力測試等宏觀審慎政策工具箱(第四條、第三十四條)。
四是,健全系統重要性金融機構、金融控股公司和重要金融基礎設施的統籌監管制度。明確系統重要性金融機構的評估、識別、監測分析、并表監管以及恢復和處置計劃的制定實施。明確金融控股公司的審批和監管規定。明確重要金融基礎設施的建設規劃、認定、檢查評估和監管(第三十五條、第三十六條、第三十九條、第五十四條)。此外,《征求意見稿》還完善了金融業綜合統計管理和信息報送規定(第四十條)。
五是,進一步發揮人民銀行維護金融穩定和防范、處置系統性金融風險的作用。《征求意見稿》規定了人民銀行對金融體系整體的穩健性狀況進行監測評估,牽頭防范和化解系統性金融風險;建立明確的金融風險處置責任體系,完善系統性金融風險處置措施,包括監督問題機構實施自救、對債權人依法實施債務減記、提供流動性支持、設立特殊目的實體等(第三十七條、第五十五條)。
六是,完善人民幣管理規定。《征求意見稿》規定人民幣包括實物形式和數字形式,為發行數字貨幣提供法律依據;防范虛擬貨幣風險,明確任何單位和個人禁止制作和發售數字代幣(第十九條、第二十二條)。
七是,完善人民銀行的治理制度。繼續堅持中國人民銀行不直接認購、包銷國債和其他政府債券,不向地方政府提供貸款的原則(第三十二條)。為保證中央銀行資產負債表持續健康穩定,《征求意見稿》規定人民銀行制定中央銀行會計制度和獨立的財務預算管理制度,報經國務院批準后組織實施,保持公開透明,依法接受審計監督;完善財務緩沖和利潤分配制度,增加對金融風險的應對能力(第五十七條至第五十九條)。
八是,健全人民銀行的履職手段,加大對金融違法行為的處罰力度。堅持依法履職是現代中央銀行制度的內在要求,《征求意見稿》以依法行政為原則,提升法治能力,完善人民銀行履職所需的檢查監督和監管措施規定,增加限期整改、整改承諾制度(第四十七條至第五十條、第五十六條、第六十六條)。針對金融市場違法成本低的問題,《征求意見稿》加大對金融違法行為的處罰力度,規定對情節嚴重的違法行為可以加重處罰,罰款上限提高至二千萬元;對取得人民銀行許可的機構增加責令暫停業務、吊銷許可證、市場禁入等處罰措施(第六十一條)。
(編輯 上官夢露)
01:54 | 17家A股白酒公司交出2024年成績單... |
01:54 | 貴州茅臺一季度凈利潤同比增長11.5... |
01:54 | 上市車企去年業績“冰火兩重天” ... |
01:54 | 隆基綠能去年研發投入約50億元 加... |
01:54 | 旅游上市公司年報掃描 入境游有望... |
01:53 | 從幕后到臺前 供應鏈企業以技術創... |
01:53 | 技術競賽再升級 動力電池進入“多... |
01:53 | 道恩股份重大并購接連落子 化工新... |
01:53 | 零售行業供應鏈 從效率競爭發展到... |
01:53 | 藍科高新一季度訂單量回升 多舉措... |
01:53 | 期貨公司首季合計實現凈利潤近25億... |
01:53 | 券商“選股”清單揭曉:一季度新晉... |
版權所有證券日報網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 10120180014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B2-20181903
京公網安備 11010202007567號京ICP備17054264號
證券日報網所載文章、數據僅供參考,使用前務請仔細閱讀法律申明,風險自負。
證券日報社電話:010-83251700網站電話:010-83251800 網站傳真:010-83251801電子郵件:[email protected]
掃一掃,即可下載
掃一掃,加關注
掃一掃,加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