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中央政治局10月16日召開會議,審議《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規劃綱要》(下稱《規劃綱要》)。
中國區域經濟學會秘書長、中國社科院工業經濟研究所區域經濟研究室主任陳耀向第一財經表示,《規劃綱要》通過政治局會議審議,它的重要程度是不言而喻的,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與長三角、粵港澳大灣區、京津冀在重要程度上是一個層次,是重大國家戰略。
賦予新的使命
此次會議對推動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的意義的表述,與今年1月中央財經委第六次會議表述有所不同。
據新華社消息,今年1月3日,中央財經委第六次會議指出,推動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有利于在西部形成高質量發展的重要增長極,打造內陸開放戰略高地,對于推動高質量發展具有重要意義。
而此次會議指出,當前我國發展的國內國際環境繼續發生深刻復雜變化,推動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有利于形成優勢互補、高質量發展的區域經濟布局,有利于拓展市場空間、優化和穩定產業鏈供應鏈,是構建以國內大循環為主體、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的一項重大舉措。
陳耀表示,《規劃綱要》從今年1月份開始編制到現在,國際國內環境發生很大變化,針對這一形勢,中央提出要構建以國內大循環為主體、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那么,要推動新格局的構建,體現在空間上,就是城市群和都市圈的支撐。城市群和都市圈就是新格局落地的載體,是雙循環得以暢通的關鍵節點。
因此,陳耀表示,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被中央寄予新的厚望,承擔著構建新格局的新使命,而不單單是城市群內部的一體化,這與早期的長三角一體化、粵港澳大灣區、京津冀協同規劃不同,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被賦予了構建新格局的新使命。
“構建以國內大循環為主體、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一個重大的目的,就是啟動內需,發揮大規模市場的優勢,而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就是最大的潛力,因此,建設雙城經濟圈具有重要戰略意義。”陳耀表示。
提升成渝城市能級
此次會議再次明確了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的“一極兩中心兩地”的定位,不過,在發展路徑上,與1月份中央財經委會議的表述有所增加的是,在提升成渝兩座城市能級的同時,強調推動城市發展由外延擴張向內涵提升轉變。
會議強調,要全面落實黨中央決策部署,突出重慶、成都兩個中心城市的協同帶動,注重體現區域優勢和特色,使成渝地區成為具有全國影響力的重要經濟中心、科技創新中心、改革開放新高地、高品質生活宜居地,打造帶動全國高質量發展的重要增長極和新的動力源。
會議要求,成渝地區牢固樹立一盤棋思想和一體化發展理念,健全合作機制,打造區域協作的高水平樣板。唱好“雙城記”,聯手打造內陸改革開放高地,共同建設高標準市場體系,營造一流營商環境,以共建“一帶一路”為引領,建設好西部陸海新通道,積極參與國內國際經濟雙循環。堅持不懈抓好生態環境保護,走出一條生態優先、綠色發展的新路子,推進人與自然和諧共生。處理好中心和區域的關系,著力提升重慶主城和成都的發展能級和綜合競爭力,推動城市發展由外延擴張向內涵提升轉變,以點帶面、均衡發展,同周邊市縣形成一體化發展的都市圈。
陳耀表示,長三角、粵港澳大灣區和京津冀都是東部沿海相對發達成熟的城市群,成渝地區屬于西部地區,在發展階段上有所差異。東部這三個城市群規劃重點體現在更高質量的一體化上,而成渝兩個城市能級差一點,需要提升整體能級,對發揮其引領西部發展具有重要作用。
而在城市能級提升上,需要注重發展模式的轉變。陳耀表示,實際上,一些地方對中央提出發揮中心城市、城市群的綜合承載力的理解上有一點不準確的地方,這并不是搞城市大擴張,而是強調要集約化、內涵式增長,這也是高質量發展的必然要求。內涵式增長并非城市土地擴張,而是要比如采取舊城改造等盤活無效土地集約發展。
14:24 | 白銀有色2024年實現扣非凈利潤2.5... |
14:20 | 淘寶閃購閃現外賣大戰 最大力度補... |
14:19 | 京東互聯網醫院守護民眾五一健康出... |
14:19 | 深高速2025年第一季度扣非凈利潤同... |
14:17 | 容百科技發布2025年一季報 多業務... |
14:15 | 首創環保第一季度歸母凈利潤增長9.... |
14:09 | 股權落定 先鋒基金開啟新旅程 |
14:05 | 招商銀行:董事會決議公告 |
14:05 | 恒順醋業:第九屆董事會第十次會議... |
14:05 | 金隅集團:第七屆監事會第四次會議... |
14:05 | 百龍創園:第三屆董事會第十五次會... |
14:05 | 空港股份:第八屆董事會第八次會議... |
版權所有證券日報網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 10120180014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B2-20181903
京公網安備 11010202007567號京ICP備17054264號
證券日報網所載文章、數據僅供參考,使用前務請仔細閱讀法律申明,風險自負。
證券日報社電話:010-83251700網站電話:010-83251800 網站傳真:010-83251801電子郵件:[email protected]
掃一掃,即可下載
掃一掃,加關注
掃一掃,加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