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持人楊萌:近日,中共中央辦公廳印發了《關于加強新時代民營經濟統戰工作的意見》,從“加強民營經濟統戰工作是實現黨對民營經濟領導的重要方式、是發展完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的重要內容、是促進民營經濟高質量發展的重要保障”三個方面明確了其重要意義。《意見》指出,支持服務民營經濟高質量發展。今日本報從民營企業積極投身國家重大戰略、參與混合所有制改革以及資本市場支持民營企業發展壯大等方面,對民營企業現狀進行分析梳理。
專家表示,這不僅拓展民營企業發展空間,同時提升實力和形象
本報記者 包興安
近年來,我國出臺了一系列鼓勵民營經濟發展的政策,為民營企業的穩定發展提供了信心。中共中央辦公廳日前印發的《關于加強新時代民營經濟統戰工作的意見》提出,“鼓勵參與國家重大戰略”。引導民營企業積極響應“一帶一路”建設,自覺維護國家利益,樹立中國民營企業良好形象。
中國國際經濟交流中心經濟研究部副部長劉向東對《證券日報》記者表示,當前民營企業在經濟社會發展和“走出去”方面發揮著重要作用。引導和支持民營企業參與國家重大戰略,是發揮民營經濟多元化高質量發展的重要途徑,為此需要營造良好的環境,一視同仁支持民企參與公共設施領域投入和承接共建“一帶一路”重要工程,不僅拓展民營企業發展的空間,同時提升民營企業的實力和形象,全面提升民營企業的國際競爭力。
近日,全國工商聯發布的《2020中國民營企業500強調研分析報告》顯示,民營企業積極投身到國家重大戰略中,民營企業500強中,有471家企業參與了各類國家戰略,占比94.20%。其中,291家企業參與鄉村振興戰略,191家企業參與“一帶一路”建設。民營企業500強中,參與長三角區域一體化發展、長江經濟帶發展、粵港澳大灣區建設的企業數量,分別為152家、100家和97家,分別占500強企業的30.4%、20%、19.4%。
上述報告顯示,從2015年至2019年,500強民企參與“一帶一路”建設的企業數量分別為183家、210家、181家、179家及191家,基本保持穩定。未來三年有意愿參與“一帶一路”建設的500強民企數量為301家。
2019年12月份出臺的《關于營造更好發展環境支持民營企業改革發展的意見》中提出,鼓勵民營企業積極參與共建“一帶一路”、京津冀協同發展、長江經濟帶發展、長江三角洲區域一體化發展、粵港澳大灣區建設、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推進海南全面深化改革開放等重大國家戰略,積極參與鄉村振興戰略。
今年5月份出臺的《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新時代加快完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意見》表示,營造支持非公有制經濟高質量發展的制度環境。鼓勵民營企業參與實施重大國家戰略。
“普遍來講,國家重大戰略投資力度大、投入資源多,鼓勵支持民企民資進入有利于吸納更多民間資金,更有效利用社會資源,提高社會資源參與度。”中南財經政法大學數字經濟研究院執行院長盤和林對《證券日報》記者表示,從政府債務角度考慮,支持和鼓勵民企參與國家重大戰略,有助于更好地控制政府債務水平,而通過分享重大戰略建設紅利也有助于提高政府收入,化解政府債務矛盾。對于民營企業本身而言,支持和鼓勵民企參與重大戰略,有助于營造更加公平的市場競爭氛圍,提升營商環境,更好地發揮市場的資源配置作用。
談及如何鼓勵民營企業更加積極參與重大國家戰略時,劉向東表示,一方面要提高國家重大戰略實施的透明度和公正度,特別是重大建設項目需明確參與的資質條件等,允許民營企業參與招投標,并給予公平公正對待,讓民營企業誠信經營和維護好自身形象,以便在走出國門時能按照國際規則履行社會責任,提升國家形象。
對此,盤和林提出了三點建議:首先,要降低民企參與門檻,這既包括資金上的門檻,也包括制度上的門檻,讓民企更好地參與其中;其次,要降低民企生產經營成本,包括房屋和土地租金、融資利率等,保證民企在與國企競爭中處于平等的地位;最后,需要給予相應的政策鼓勵,比如為鼓勵企業科技創新進行的研發補貼、創新補貼,一方面讓企業能夠參與,一方面讓企業愿意參與。
12:58 | 孚能科技2024年大幅減虧 動力電池... |
12:52 | 天智航2025年一季度業績同比增長10... |
12:51 | 錦江航運一季度歸母凈利潤同比增長... |
12:50 | 江順科技披露上市后首份一季度報 ... |
12:50 | 云頂新耀:伊曲莫德在香港獲批上市... |
12:49 | 現金分紅金額逐年增加 三七互娛一... |
12:48 | 白云機場2024年實現歸屬于上市公司... |
12:48 | 皓元醫藥發布2024年度ESG報告 以創... |
12:24 | 中控技術:一季度工業AI戰略穩步推... |
12:22 | 全棧智能驅動增長 軟通動力第一季... |
12:21 | 每日互動應用場景入選國家數據局公... |
12:21 | 呈和科技2024年營收凈利實現同比雙... |
版權所有證券日報網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 10120180014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B2-20181903
京公網安備 11010202007567號京ICP備17054264號
證券日報網所載文章、數據僅供參考,使用前務請仔細閱讀法律申明,風險自負。
證券日報社電話:010-83251700網站電話:010-83251800 網站傳真:010-83251801電子郵件:[email protected]
掃一掃,即可下載
掃一掃,加關注
掃一掃,加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