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資仍將是2020年A股重要的增量資金來源。”眾多投資機構對2020年資本市場的預判高度一致。在2019年加速增配人民幣資產的基礎上,外資明年將更加主動地配置中國股市債市標的。
專家認為,基本面穩中向好、人民幣資產估值相對較低、金融開放加速等因素是吸引境外長錢持續流入的重要原因。而開放帶來的不僅僅是資金,更是規則與國際接軌。在守住不發生系統性風險底線基礎上,境外長錢的流入將深刻影響資本市場的定價邏輯和投資生態。
加倉進行時
“買買買”是外資今年投資中國資本市場的關鍵詞,股債市場雙雙呈凈買入態勢。
央行公布的數據顯示,截至三季度末,外資持有中國股票、債券規模分別達17685.54億元、21840.75億元,均創有統計數據以來歷史新高,較2018年底持倉均有較大幅度增長。
此外,截至12月19日,滬深港通北上資金年內累計凈買入逾3300億元。
外資持續加倉的背后,一方面是中國股市債市納入國際主流指數或納入權重不斷提高,被動型配置需求大量釋放。4月,彭博公司將人民幣計價的中國國債和政策性銀行債券納入彭博巴克萊全球綜合指數,并將在20個月內分步完成。完成納入后,人民幣計價的中國債券將成為繼美元、歐元、日元之后第四大計價貨幣債券。6月,A股順利納入富時羅素指數。11月,MSCI順利完成A股以20%的納入因子部分納入MSCI指數。
另一方面是外資投資中國資本市場的便利性不斷提高。比如,繼9月取消QFII、RQII額度限制后,央行、外匯局公布了《境外機構投資者境內證券投資資金管理規定(征求意見稿)》,從本外幣一體化管理、簡化資金匯出入手續等多個方面進一步便利境外資金入市。此外,制度規則持續完善,營商環境不斷優化。世界銀行發布的《全球營商環境報告2020》顯示,中國營商環境全球排名繼去年從此前的78位躍至46位,今年再度升至第31位,我國已連續兩年被世界銀行評選為全球營商環境改善幅度最大的10個經濟體之一。
更重要的是,人民幣資產估值的吸引力足夠大。在目前發達經濟體貨幣政策轉向寬松、全球負利率債券規模倍增的背景下,中國是主要經濟體當中唯一的貨幣政策保持常態的國家,人民幣資產估值仍然偏低,穩定性更強,中國成為全球資金的“洼地”。
機構普遍認為,目前A股外資持股占比在3%左右,仍然較低,未來外資加倉空間非常大。
資金將持續凈流入
中信證券策略首席分析師秦培景認為,外資依然是2020年A股重要的增量資金來源,主動配置的動力會更強。
“未來幾年正是國際權益和債券市場綜合指數開始提高中國市場納入比重的時期。隨著中國市場的指數占比提高,追蹤這些指數的被動型或者主動型基金會帶來新的外資流入增量。”光大證券的一份研報認為,綜合金融開放、國際政策和基本面來看,從2020年到2022年,國際資本流入中國的年均金額可能接近2萬億元,這將給中國資本市場增添新動力。
基本面上,盡管明年中國經濟面臨較大下行壓力,但仍將保持6%左右的增速,穩中向好的長期趨勢未變。政策面上,穩字當頭,強有力的宏觀調控將為穩增長、調結構保駕護航。更重要的是,金融業雙向開放、資本市場深改將“成熟一項,推出一項”,持續增強人民幣資產的吸引力。
國際市場對中國不斷提升對外開放水平非常關注,包括金融業等在內的行業均在加速打開對外窗口,建議把握好節奏,進一步實現對外資的正向激勵,提升資本運作效率。高盛首席亞太經濟學家迪安竹表示。
不少外資機構正加速布局中國市場。目前,野村東方國際證券、摩根大通證券(中國)兩家外資控股券商獲準開業,還有數家外資控股券商的申請正在審批中。
“中國資本市場改革必須創造更好的資本形成機制,便利國內外投資者參與中國經濟增長。”高盛董事長兼首席執行官蘇德巍日前透露,“高盛中國團隊已向董事會提出5年期商業計劃。高盛希望未來5年內在中國增加資本投資,并增加雇員。”
新生態悄然醞釀
專家認為,外資將成為影響中國資本市場的一股重要力量,正在并將繼續給資本市場生態帶來多方面影響。
境外長錢入市有望推動長期投資、價值投資理念加速形成。多家券商發布的研報認為,高分紅、低波動、低估值是外資選股的重要標準。中泰證券研究發現,按北上資金持股比例將股票分為十個組合,持股占比越高的股票組合,表現出的大市值、高ROE特征越明顯,即龍頭股更受外資青睞。中信證券研報稱,銀行、非銀金融、汽車、家電和醫藥等主要的低估值板塊是外資增配的重心,預計這個趨勢至少能持續到明年二季度。
隨著外資持股占比提高,外資的這種投資理念有助于改變A股市場炒差、炒新、炒殼的氛圍,未來市場整體換手率將不斷下降,與海外市場聯動性將增強。
開放不僅僅是吸引資金,更重要的是借鑒國際經驗,推進資本市場制度層面與國際接軌。從債券市場來看,興業證券黃偉平團隊認為,債市開放以及納入國際指數的要義不是要素流動,而是規則與全球接軌。“在關心流入多少外資和拉低收益率多少個基點之余,思考外資對固收行業生態和競爭格局的改變可能更為重要。”同理,股市開放也如此,比吸引外資流入更重要的是基礎設施和制度規則等“軟件”與國際接軌,并與全球金融市場形成互聯互通的整體。
開放將倒逼改革提速。中泰證券首席經濟學家李迅雷說,對外開放和機制改革可以相互促進。一方面,沒有機制上的改革和完善,對外開放的力度和深度就會受限制,外資參與的積極性就難提升,即使外資一定程度上進入,恐怕也要“入鄉隨俗”;另一方面,對外開放的過程中,外資金融機構的投資行為、對監管的需求等都能促進A股市場化機制的改革和完善。
專家提醒,開放必須“放得開、看得清、管得住”。隨著資本市場國際化程度越來越高,監管部門必須高度重視嚴防國際金融市場風險傳染、掌握本土核心資產定價權等問題。
22:44 | “弱冠之年”繼續向上:蘇農銀行總... |
21:59 | 中遠海控2025年第一季度凈利潤同比... |
21:58 | 蘇寧易購一季度實現營收128.94億元... |
21:58 | 多領域實現關鍵突破 山西汾酒2024... |
21:57 | 釋放可持續發展“壓艙石”信號 德... |
21:57 | 產品銷售持續放量 宣泰醫藥2024年... |
21:56 | 中公教育2024年扭虧為盈 經營性現... |
21:56 | 2025年穩健開局 重慶啤酒一季度銷... |
21:54 | 復星醫藥披露2025年一季報:營收94... |
21:53 | 接棒吳以芳 陳玉卿出任復星醫藥董... |
21:51 | 百龍創園:第三屆監事會第十四次會... |
21:51 | 長飛光纖:第四屆董事會第十三次會... |
版權所有證券日報網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 10120180014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B2-20181903
京公網安備 11010202007567號京ICP備17054264號
證券日報網所載文章、數據僅供參考,使用前務請仔細閱讀法律申明,風險自負。
證券日報社電話:010-83251700網站電話:010-83251800 網站傳真:010-83251801電子郵件:[email protected]
掃一掃,即可下載
掃一掃,加關注
掃一掃,加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