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微企業量大面廣,是國民經濟的“毛細血管”。近日,為降低小微企業綜合融資成本問題,國家再次打出了一套政策“組合拳”。
12月12日召開的國務院常務會議,部署推動進一步降低小微企業綜合融資成本。會議指出,明年實現普惠小微貸款綜合融資成本再降0.5個百分點,貸款增速繼續高于各項貸款增速,其中5家國有大型銀行普惠小微貸款增速不低于20%。
為此,會議要求,要疏通貨幣政策傳導機制,清理減少融資各環節收費,支持銀行增加制造業中長期貸款、發展便利續貸業務和信用貸款,將小微企業貸款享受風險資本優惠權重的單戶貸款額度上限由500萬元提至1000萬元,將政府性融資擔保和再擔保機構平均擔保費率逐步降至1%以下,確保解決小微企業融資難融資貴有明顯進展。
新網銀行首席研究員董希淼認為,對于國務院制定的明年小微企業融資的目標,說明國務院已經對小微企業降成本、及小微企業信貸需求增長等已經經過充分的考慮,更加客觀理性,這對整個小微金融生態發展更有幫助。
在中國民生銀行首席研究員溫彬看來,對5家國有大型銀行提出普惠小微貸款增速不低于20%的目標,也是希望國有大行繼續在小微企業貸款、普惠金融貸款方面發揮“頭雁”作用。同時,他認為,普惠小微貸款綜合融資成本再降0.5個百分點目標是可以實現的。
溫彬認為,明年還會進一步完善LPR報價,貨幣政策也會有相應的空間和彈性,那么中期借貸便利(MLF)操作利率及存款準備金率都有下降的空間。如果MLF的利率下調的話,可以直接通過LPR帶動小微企業貸款利率下降。降準也可以降低銀行的資金成本,使LPR中的銀行點差收窄。綜合來看,可以通過LPR引導金融機構切實降低小微企業融資成本。
在減稅降費方面,據證事聽了解,今年實施了小微企業普惠性稅收減免,大幅放寬可享受企業所得稅優惠的小型微利企業標準,加大所得稅優惠力度,政策范圍覆蓋95%以上的納稅企業。小微企業普惠性政策呈現出覆蓋面廣、受益度大、指向性強等特點。國家稅務總局數據顯示,今年前三季度,小微企業普惠性政策新增減稅1827億元。
巨豐投顧高級投資顧問丁臻宇認為,當前中小微企業稅費政策還是存在一些問題,如進項稅發票的取得存在困難,增加了企業稅負。由于涉及綜合融資成本的只有進項稅抵扣。如果貸款利息和貸款服務費能夠納入進項稅抵扣,也能降低綜合融資成本。
巨豐投顧高級投資顧問胡崗表示,降低小微企業融資成本,其實就是為實體經濟降低融資成本。在減稅方面,最直接有力的措施就是繼續深化增值稅改革。
蘇寧金融研究院高級研究員付一夫表示,解決小微企業融資難融資貴問題,勢必需要系統性地采取措施,充分兼顧各方面的成本降低,而不是“頭痛醫頭腳痛醫腳”。在減稅降費方面,建議取消對小微企業的不合理稅收,實施財政稅收減免政策,謀劃可降低的稅費成本,落實稅費成本縮減任務,并將更多行業納入稅收優惠或減免的范疇,對新能源、高新技術、互聯網等新興產業加大稅收減免力度。
值得注意的是,作為服務我國中小微企業股權融資的“主陣地”,近七年來新三板市場累計服務了1.3萬家掛牌公司,中小微企業占比達94%。全國股轉公司數據顯示,自2013年以來,新三板已為6415家掛牌公司融資10607次,合計4937.22億元。
目前,新三板“深改”正在推進,將拓寬融資渠道,進一步加大對小微企業的支持。
“本次全面深改將助力拓寬掛牌企業的融資渠道、提升融資效率,促進融資規模進一步擴大。深改將以市場分層為抓手,實行差異化制度安排,并將適時降低投資者門檻,有利于提升新三板市場流動性,不斷吸引優質新三板企業和投資人進入新三板市場。”華財新三板研究院副院長、首席行業分析師謝彩表示。
資深新三板評論人、北京南山投資創始人周運南表示,新三板深改的定向發行、公開發行、優先股、可轉債等多元化的融資體系,以及小額、快速、靈活、自主的個性化融資安排,將極大地完善市場融資功能,提高融資效率,有效促進新三板真正成為解決中小企業和民營企業融資難融資貴的綜合平臺。
(策劃 袁華 張歆)
01:54 | 17家A股白酒公司交出2024年成績單... |
01:54 | 貴州茅臺一季度凈利潤同比增長11.5... |
01:54 | 上市車企去年業績“冰火兩重天” ... |
01:54 | 隆基綠能去年研發投入約50億元 加... |
01:54 | 旅游上市公司年報掃描 入境游有望... |
01:53 | 從幕后到臺前 供應鏈企業以技術創... |
01:53 | 技術競賽再升級 動力電池進入“多... |
01:53 | 道恩股份重大并購接連落子 化工新... |
01:53 | 零售行業供應鏈 從效率競爭發展到... |
01:53 | 藍科高新一季度訂單量回升 多舉措... |
01:53 | 期貨公司首季合計實現凈利潤近25億... |
01:53 | 券商“選股”清單揭曉:一季度新晉... |
版權所有證券日報網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 10120180014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B2-20181903
京公網安備 11010202007567號京ICP備17054264號
證券日報網所載文章、數據僅供參考,使用前務請仔細閱讀法律申明,風險自負。
證券日報社電話:010-83251700網站電話:010-83251800 網站傳真:010-83251801電子郵件:[email protected]
掃一掃,即可下載
掃一掃,加關注
掃一掃,加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