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前10個月,我國經濟整體保持了平穩運行態勢,結構調整穩步推進,但經濟基本面繼續承壓,專家認為,尋求經濟增長的持久動力,首先要守住宏觀經濟運行安全邊界,同時還得致力于科學技術的研發和投入。此外,激活資本市場,形成市場化金融共識機制為科技創新保駕護航也是重要條件。
科技創新
應發揮更重要作用
根據國家統計局數據,前10個月,高技術產業投資同比增長14.2%,快于全部投資9.0個百分點,其中高技術制造業和高技術服務業投資同比分別增長14.5%和13.7%。10月份互聯網軟件信息技術服務行業商務活動指數位于55.0%以上的較高景氣區間,醫療儀器設備及儀器儀表制造業、電子及通信設備制造業、醫藥制造業分別增長14.0%、8.5%和7.0%,比規模以上工業快9.3、3.8和2.3個百分點。光纖、太陽能電池、微型計算機設備產量分別增長59.4%、28.4%和9.4%。這些數據說明國內經濟結構調整正穩步推進,并且科技創新在拉動經濟方面發揮著越來越重要的作用。
國務院國資委研究中心研究員胡遲指出,橫向比較來看,我國的相對位置還是沒有發生大的變化。我們需要把對外技術的依存度進一步降低。中國目前的對外技術依存度高于40%,而發達國家產品的技術對外依存度低于20%。這中間有20%的差距。“我們在進步,人家也沒有‘睡覺’,所以未來任務仍然很重。”
創新驅動發展很難但需要堅持是多數專家的共識。胡遲表示,未來要依靠技術進步推進經濟增長需要解決如下問題:
一是要選準方向,好鋼要用在刀刃上。芯片是卡脖子工程,但是其他哪些是卡脖子工程現在認識還不很清晰。在準確識別基礎上,才能進一步討論哪些是要自己研發的,哪些是要繼續依靠進口分工來解決。準確識別卡脖子項目,避免被動應戰。胡遲建議國家部委層面組織各方面一起算筆賬。
二是解決對于需要更長時間才能顯效的一些創新領域,要不要做、怎么投、怎么判斷的問題。有些技術創新短期并不能變現,但是一旦引爆點出來后,有技術儲備的公司將能夠得到較高回報,宏觀上,其中的一些技術也能推動經濟增長。我國過去十年,國家層面的基礎研究投入占研發總投入的比例為5%左右,企業層面更低,而發達國家約占20%到30%。
他認為需要解決的其他問題還包括:解決以企業為主體的產學研一體化聯合不達預期的問題,國有企業發揮國家創新中的主導作用不夠的問題,需要進一步利用好現有平臺優化創新技術機制等。
北京大學金融與產業發展研究中心主任馮科認為,當前對中國宏觀經濟的估算可能存在誤差,對部分新經濟存在估算的誤差,需要盡快完善宏觀經濟統計方法。
推動形成
市場化金融共識機制
技術創新離不開資金支持。去年11月5日,宣布設立科創板并試點注冊制至今已經有超過一年時間。當前,科創板開局良好,已支持了一批符合科創定位的企業上市。從行業分布上來看,新一代信息技術、高端裝備,以及生物醫藥三大行業市值占比超過九成。同時,科創板的政策規則還在不斷完善,近期證監會就《科創板上市公司證券發行注冊管理辦法》,規范上市公司再融資行為,切實保護投資者合法權益和社會公眾利益。
馮科認為,應充分發揮中國資本市場的優勢,激活資本市場,讓參與資本市場的股民有利可圖、有盈利的預期,才能有更多的科技企業通過資本市場上市融資,獲得更好的認可,這是市場化的金融共識機制的形成。要推動資本市場的發展,我們應該有更加積極的論調,去支持中國資本市場。這是尋找中國長期增長動力最重要的一點。
“中國參與全球技術競爭既有資金優勢,也有人才優勢。”馮科說,我們要尋求可持續增長的動力,就應該持續發揮工程師紅利。中國已經積累了相當數量的工程師群體,同時每年還在持續培養IT行業的人才。
馮科強調,穩定和安全是經濟發展的最重要前提,我們首先要規避“阿根廷陷阱”,同時要守住10個當前中國宏觀經濟指標安全邊界值,包括:GDP增長率不低于6%,CPI不能超過3.5%,外匯儲備不能少于3萬億,赤字率不能超過4%,城市化率必須大于1%,綜合生育率不低于2.1%,固定資產投資保持4%到22%的合理區間,人民幣匯率穩定在7以內,M2和信貸增長量必須維持8%以上,社會融資總量增長要超過9%,房地產投資增速至少保持在10%。
14:24 | 白銀有色2024年實現扣非凈利潤2.5... |
14:20 | 淘寶閃購閃現外賣大戰 最大力度補... |
14:19 | 京東互聯網醫院守護民眾五一健康出... |
14:19 | 深高速2025年第一季度扣非凈利潤同... |
14:17 | 容百科技發布2025年一季報 多業務... |
14:15 | 首創環保第一季度歸母凈利潤增長9.... |
14:09 | 股權落定 先鋒基金開啟新旅程 |
14:05 | 招商銀行:董事會決議公告 |
14:05 | 恒順醋業:第九屆董事會第十次會議... |
14:05 | 金隅集團:第七屆監事會第四次會議... |
14:05 | 百龍創園:第三屆董事會第十五次會... |
14:05 | 空港股份:第八屆董事會第八次會議... |
版權所有證券日報網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 10120180014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B2-20181903
京公網安備 11010202007567號京ICP備17054264號
證券日報網所載文章、數據僅供參考,使用前務請仔細閱讀法律申明,風險自負。
證券日報社電話:010-83251700網站電話:010-83251800 網站傳真:010-83251801電子郵件:[email protected]
掃一掃,即可下載
掃一掃,加關注
掃一掃,加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