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記者 劉琪
“資管新規、理財新規實施以來,銀行按照新規要求,積極整改理財業務,穩步化解存量風險,影子銀行風險基本得到遏制;同時,我國金融供給側結構性改革調整,迫切需要發揮商業銀行資金配置主渠道作用,為創新、創業、創造提供源源不斷的助力和支持”,央行金融穩定局局長王景武在11月2日舉行的中國財富50人論壇2019第七屆年會上表示。
從具體取得的成果來看,王景武指出四點:一是監管制度不斷完善,在資管新規總體框架下,補充通知、理財新規、理財子公司辦法陸續出臺,共同搭建起理財業務監管新框架。估值核算等方面的行業自律準則逐步健全完善,為理財業務轉型提供指引。
二是產品結構不斷優化。王景武表示,截至6月末,凈值型銀行理財的占比達35.6%,較新規發布前上升約20個百分點。同時,理財產品的期限錯配程度也有所降低,流動性風險不斷收斂,封閉式理財產品的平均期限,較新規發布前上升了30天以上。
“從今年凈值型理財產品的發行情況來看,主要有以下三點特征”,融360大數據研究院劉銀平在接受《證券日報》記者采訪時分析道,第一是發行數量顯著增多,大型銀行起步早,存續期產品總量和余額更多,中小型銀行發展快,新增凈值型產品數量占比要高于大型銀行;第二是封閉式凈值型產品的發行量要高于開放式凈值型產品,但由于開放式產品的存續期較長,因此存續數量和余額更多;第三是90天以內封閉式凈值型理財幾近消失,期限在3個月-12個月之間的產品最多。
據銀行業信貸資產登記流轉中心有限公司發布的《中國銀行業理財市場報告(2019年上半年)》(下稱《報告》)顯示,2019年上半年凈值型產品累計募集金額21.82萬億元,同比增長86.39%;截至2019年6月末,凈值型非保本理財產品存續余額7.89萬億元,同比增長118.83%,凈值型產品占全部非保本理財產品存續余額的35.56%。從規模來看,也可以發現理財產品向凈值化轉型效果顯著。
“三是監管套利得到遏制”,王景武表示,多層嵌套和通道業務大幅收縮,資金空轉現象明顯好轉。截至6月末,同業理財產品規模為0.99萬億元,首次降至1萬億元以內,較新規發布前下降了50%以上。資管產品最終配置到實體經濟的資金顯著增長。
央行有關負責人此前指出,過去由于同類資管業務的監管規則和標準不一致,導致監管套利活動頻繁,一些產品多層嵌套,風險底數不清,資金池模式蘊含流動性風險,部分產品成為信貸出表的渠道,剛性兌付普遍,在正規金融體系之外形成監管不足的影子銀行,一定程度上干擾了宏觀調控,提高了社會融資成本,影響了金融服務實體經濟的質效,加劇了風險的跨行業、跨市場傳遞。
“資管新規將原本割裂的大資管行業監管統一起來,制定綱領性的制度文件,可最大程度地消除監管套利空間”,有分析人士對《證券日報》記者表示。值得一提的是,同業理財除了規模下降外,占比也在下降。據《報告》顯示,截至6月末,同業理財存續余額占非保本理財產品存續余額的4.45%,較2017年初的23%下降逾18個百分點。
此外,理財子公司的建設逐步提速。王景武指出,理財子公司的逐步籌建、開業,有效完善了我國資管市場的組織機構體系,未來將在資管市場規范發展中發揮重要作用。
自2018年12月份《商業銀行理財子公司管理辦法》正式發布以來,銀行理財子公司的發展備受市場關注。據《證券日報》記者梳理,截至目前,建行、工行、交行、中行、農行五家國有大行和光大銀行的理財子公司均已開業。招商銀行也于11月1日發布關于全資子公司招銀理財有限責任公司獲準開業的公告。另外,郵儲銀行、寧波銀行、杭州銀行等多家銀行已獲批籌建理財子公司。
在王景武看來,接下來還要革故鼎新,進一步夯實銀行理財規范發展的基礎。一方面,按照資管新規的政策要求,不等、不靠,積極推進存量資產的處置整改,要進一步化解處置影子銀行的風險,王景武表示,對于一些流動性較差,期限較長的資產,也要從實際出發,積極與監管部門溝通,研究探索可行有效的處置方式,實現穩妥的處置。另一方面,需要在政策上進一步推進改革,完善我國金融市場體系,引導投資者政策預期,為新產品發行匯聚更多的活水,擴大長期資金的供給。同時銀行要主動轉型,積極創新,在制度上、運營上有效隔離銀行理財和自營業務、其他業務,準確定位銀行理財子公司和其他子公司的關系。
14:24 | 白銀有色2024年實現扣非凈利潤2.5... |
14:20 | 淘寶閃購閃現外賣大戰 最大力度補... |
14:19 | 京東互聯網醫院守護民眾五一健康出... |
14:19 | 深高速2025年第一季度扣非凈利潤同... |
14:17 | 容百科技發布2025年一季報 多業務... |
14:15 | 首創環保第一季度歸母凈利潤增長9.... |
14:09 | 股權落定 先鋒基金開啟新旅程 |
14:05 | 招商銀行:董事會決議公告 |
14:05 | 恒順醋業:第九屆董事會第十次會議... |
14:05 | 金隅集團:第七屆監事會第四次會議... |
14:05 | 百龍創園:第三屆董事會第十五次會... |
14:05 | 空港股份:第八屆董事會第八次會議... |
版權所有證券日報網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 10120180014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B2-20181903
京公網安備 11010202007567號京ICP備17054264號
證券日報網所載文章、數據僅供參考,使用前務請仔細閱讀法律申明,風險自負。
證券日報社電話:010-83251700網站電話:010-83251800 網站傳真:010-83251801電子郵件:[email protected]
掃一掃,即可下載
掃一掃,加關注
掃一掃,加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