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資管新規中被特別標記為“另行規定”的資管產品投資創業投資基金和政府出資產業投資基金的相關規定,歷經一年半后終于經6部門發文一錘定音。
上證報昨日從國家發改委獲悉,國家發改委、中國人民銀行、財政部、銀保監會、證監會、外匯局6部門近日聯合發布《關于進一步明確規范金融機構資產管理產品投資創業投資基金和政府出資產業投資基金有關事項的通知》,指出凡是符合通知要求的兩類基金,均在接受資管產品及私募投資基金投資時不視為一層資管產品。
也就是說,資管產品和私募基金投資兩類基金時,將豁免受雙層嵌套的制約,因為投資它們不被視為嵌套。
3名銀行業資管人士在接受上證報采訪時提及的共性觀點是:不可否認6部門新規對資管資管產品投資兩類基金送來了政策豁免紅利,但在實際的業務運作中,由于資管新規對底層資產期限匹配的硬性要求,理財資金在短期內對股權類資產的投資仍舊不會大幅上升,新規作用有限。
不視作一層資管產品
《資管新規》出臺前,嵌套一度流行。銀行、信托、證券、基金、期貨、保險資管、金融資產投資公司等多個不同牌照的主體在開展資管業務時,在合格投資者、投資范圍、杠桿約束等方面面對的監管標準是完全不統一的。這就導致資管產品常通過多層嵌套和通道業務來變相放大杠桿規模;同時,向上無法識別最終投資者,向下無法識別底層資產,由此產生風險。
這也就是監管部門此前頻頻通過下發文件、窗口指導、現場檢查等各種方式來限制委托貸款、銀信合作、銀證合作、銀證信合作等通道業務監管套利行為的原因。
《資管新規》在第二十二條第一款、第二款首次對這種行為明文禁止,指出“資產管理產品可以再投資一層資產管理產品,但所投資的資產管理產品不得再投資公募證券投資基金以外的資產管理產品”。
也就是說,除投資于公募基金外,任何兩個資管產品間進行投資,均構成嵌套——這被資管人士定義為“雙層嵌套”。但同時,《資管新規》又留了個口子,將資管產品投資兩類基金的定性留白,專門注明“另行規定”。
時至今日,6部門下發通知,明確符合要求的兩類基金接受資管產品及私募基金投資時,不被視為一層資管,投資它們不被視為雙層嵌套;同時該通知還指出,過渡期內投向兩類基金的資管產品,整體視為合格投資者,不合并計算該產品的投資者人數。
存量產品已作妥善安排
“現在把規矩講明白了,我們就可以發行這一類的產品,向私人銀行和其他機構募集資金。但是因為資管新規對產品形態的規則已經改變,資金池模式已經完全不能存在,必須要匹配客戶風險收益的屬性和特征,所以還是很難放開手腳。”一名上市銀行理財子公司籌備組人士告訴上證報。
接受采訪的另外兩名大中型銀行資管部負責人也表達了類似觀點。
一名華南股份行資管部總經理表示,對于銀行理財投資兩類基金的積極性而言,最根本的約束不是雙層或幾層嵌套的問題,而是“期限不得錯配”的問題。
“你聽說過創投基金是一年的嗎?那還能叫創投嗎?沒個三五七年不叫創投。創投和產業基金的期限都很長,所以我們在募資端很有難度,尤其是如果底層資產收益率又不高的話,根本募不到錢。”一名華東區銀行資管部負責人也是感慨頗多。
雖然新規并不一定在短時間之內就能夠馬上激起機構資管產品投股權類資產的熱情,但它還是對存量老產品進行了妥善安排,這點頗受受訪人士歡迎。
新規指出,對于其出臺前已簽訂認繳協議且符合規定的兩類基金,過渡期內,金融機構可以發行老產品出資,但應當控制在存量產品整體規模內,并有序壓縮遞減,防止過渡期結束時出現斷崖效應;過渡期結束仍未到期的,可經金融監管部門同意,采取適當安排妥善處理。
20:26 | 云天化:第九屆監事會第三十八次會... |
20:26 | 新筑股份:第八屆董事會第二十七次... |
20:26 | 上港集團:第三屆董事會第五十五次... |
20:26 | 石頭科技:第三屆監事會第五次會議... |
20:26 | 利柏特:第五屆董事會第十四次會議... |
20:26 | 利柏特:第五屆監事會第十四次會議... |
20:26 | 云天化:第九屆董事會第四十三次(... |
20:26 | 凌霄泵業:第十一屆董事會第十一次... |
20:26 | 江山歐派:第五屆董事會第十一次會... |
20:26 | 海立股份:第十屆董事會第十二次會... |
20:26 | 安必平:第四屆監事會第七次會議決... |
20:26 | 深科技:第十屆董事會第九次會議決... |
版權所有證券日報網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 10120180014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B2-20181903
京公網安備 11010202007567號京ICP備17054264號
證券日報網所載文章、數據僅供參考,使用前務請仔細閱讀法律申明,風險自負。
證券日報社電話:010-83251700網站電話:010-83251800 網站傳真:010-83251801電子郵件:[email protected]
掃一掃,即可下載
掃一掃,加關注
掃一掃,加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