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記者 杜雨萌
“48家企業獲得2018年度考核A級,數量比上一年度減少2家;46家企業獲得2016年至2018年任期考核A級,比上一任期增加4家。”這一組數據,是國務院國資委在近日召開的中央企業負責人研討班上,通報的2018年度和2016年至2018年任期中央企業負責人經營業績考核結果。
國務院國資委有關負責人表示,2018年度和2016年至2018年任期,國資委對中央企業考核目標實行分檔管理,構建“賽跑機制”,對完成利潤總額或經濟增加值挑戰目標的企業,按照目標先進程度給予加分獎勵,有效激發了企業內生動力,中央企業盈利能力、資本回報水平大幅攀升。
國有資本保值增值率超100%
數據顯示,2018年,中央企業實現利潤總額1.7萬億元,比上年增長16.8%,比2015年增長38.2%;實現經濟增加值3904億元,比上年增長26.9%,比2015年增長1.6倍。2016年至2018年任期,中央企業在國有資本不斷增加、基數持續擴大的基礎上,國有資本保值增值率達到117.8%。
盤古智庫高級研究員吳琦在接受《證券日報》記者采訪時表示,總體來看,2016年至2018年度在經濟下行壓力較大的情況下,央企經營業績和科技創新都取得了較大進展,同時風險也得到了較好控制,特別是杠桿率平穩下降。因此,考核成績A級增加也在情理之中。而2018年央企考核A級數量減少2家,或在一定程度上與央企整合重組有關。
如2018年1月31日,國資委消息顯示,經報國務院批準,中國核工業集團有限公司與中國核工業建設集團有限公司實施重組,中國核工業建設集團有限公司整體無償劃轉進入中國核工業集團有限公司,不再作為國資委直接監管企業。
事實上,在2017年度中央企業負責人經營業績考核A級企業名單中,中國核工業建設集團有限公司確實位列其中。
值得關注的是,根據今年年初新修訂的《中央企業負責人經營業績考核辦法》出臺,央企考核“指揮棒”進一步指向高質量發展。尤其是今年6月12日,國資委舉行2019年度和2019年-2021年任期中央企業負責人經營業績責任書簽訂儀式,敲定了20家中央企業的年度增長目標。
“根據《考核辦法》可以發現,央企考核更加突出質量第一效益優先。”吳琦指出,2019年度中央企業凈利潤目標比上年增長9%。而6月份20家央企簽訂的經營業績責任書明確,2019年度合計凈利潤目標較上年增長12%,這體現了分檔管理的原則,通過加分獎勵的方式,有利于提升央企的積極性。
需要特別強調的是,國資委對中央企業實施經營業績考核以來,有8家央企連續15個年度和5個任期均獲得A級,分別是航天科技、兵器工業集團、中國電科、中國海油、國家電網、中國移動、國家開發投資集團、招商局集團。
央企負債率連續4年平穩下降
除了質量效益大幅提升,央企去產能和“壓減”目標亦圓滿完成。
按照黨中央、國務院決策部署,國資委將去產能、壓縮管理層級減少法人戶數、剝離辦社會職能等重點專項工作納入業績考核體系,對目標任務完成較差或工作推動不力、進展緩慢的企業予以扣分處理,對支出的改革成本在考核中予以實事求是考慮。
數據顯示,截至2018年年底,中央企業圓滿完成煤炭鋼鐵去產能任務,基本完成“處僵治困”主體任務,累計減少法人戶數超過14000戶,減少比例達到26.9%,超額完成“壓減”工作三年目標。
談及如何進一步實現壓減“再出發”,國資委黨委書記、主任郝鵬日前要求,下一步的工作要從“治標”向“治本”轉變,把重點放在加大布局結構調整力度、提高國有資本配置效率上。還要持續強化聯動協同,在實行精準管理上展現新作為;要持續改革總部職能,在增強集團管控上展現新作為;要持續加強制度建設,在建立長效機制上展現新作為。
值得關注的是,在對央企的經營業績考核中,國資委還將資產負債率這一指標納入其中,即對負債率較高且上升的企業,在計算經濟增加值指標時上浮資本成本率,對未完成資產負債率管控目標的企業,進行扣分處理。而數據顯示,2018年年末,中央企業資產負債率65.7%,比2018年初下降0.6個百分點,較任期初下降1個百分點,連續4年實現平穩下降。
在吳琦看來,未來央企降杠桿減負債工作可從兩個方面入手:一方面是嚴控增量債務,強化資本管理。具體來說,一是聚焦主業、做強主業,退出缺乏競爭優勢的非主業領域及產業低端環節。二是建立資本補充機制,通過財政資金、民間資本、國外資本等多渠道、多元化補充資本,確保企業資本充足率保持在穩定合理的水平。三是通過國有企業整體上市或核心業務資源上市,穩步提高資產證券化率,優化融資結構。
另一方面是優化存量債務,優化債務結構,提升發展質量和效率。即通過市場化債轉股、資產證券化等方式,盤活國有資本存量,積極穩妥推進債務重組;通過兼并重組、混合所有制改革等方式,改善公司治理結構,提高企業管理水平和運行效率。
17:55 | 周期錯配“時間差風險”得以修復 ... |
17:55 | 高度關注入境游市場 南方航空制定... |
17:55 | 做好應對周期準備 吉鑫科技多線著... |
17:55 | 興業銀行一季度業績會:凈息差走勢... |
17:55 | 新元科技即將變更為*ST新元 財報... |
17:55 | 影視行業寒冬之下 愛奇藝如何破局... |
17:54 | 融創服務以8.26億元出售彰泰融創智... |
17:54 | 浦發銀行交出2025年首季經營單:數... |
17:14 | 萊美藥業:公司持續推進新增藥品IN... |
17:14 | 中科海訊:截至2025年4月18日公司... |
17:14 | 蔚藍鋰芯:馬來西亞天鵬一期項目現... |
17:14 | 華僑城A:截至4月18日公司股東總... |
版權所有證券日報網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 10120180014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B2-20181903
京公網安備 11010202007567號京ICP備17054264號
證券日報網所載文章、數據僅供參考,使用前務請仔細閱讀法律申明,風險自負。
證券日報社電話:010-83251700網站電話:010-83251800 網站傳真:010-83251801電子郵件:[email protected]
掃一掃,即可下載
掃一掃,加關注
掃一掃,加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