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年內第四次降準的宣布,四季度貨幣政策走向備受市場關注。接受中國證券報記者采訪的多位專家認為,盡管面臨12月美聯儲可能再次加息影響,但我國貨幣政策重在優先解決國內經濟所面臨的挑戰,將強化形勢預判和預調微調。四季度貨幣政策將保持穩健中性基調,一方面保持流動性合理充裕,另一方面進一步暢通貨幣政策傳導機制。
優先考量國內經濟基本面
專家表示,國內經濟金融運行是決定我國貨幣政策主要因素。
中信證券首席經濟學家諸建芳表示,我國央行具備四大政策目標,即促進經濟增長、穩定物價、充分就業和國際收支平衡。從7日央行宣布降準的時機和程度選擇均說明央行目前對貨幣政策的態度,即將政策重心確定為對國內基本面優先,優先解決國內經濟基本面所面臨的挑戰,其次才是應對外部環境變化。
在工銀國際首席經濟學家程實看來,面對外部風險壓力,犧牲貨幣政策和匯率政策中的任何一方,將損害而非挽救另一方。相反,堅持貨幣政策獨立性,通過定向降準等措施加速新舊動能轉換,最終通過經濟基本面改善,保持人民幣的幣值穩定。
貨幣政策的獨立性意味著需根據國內宏觀經濟形勢制定。從12月美聯儲預期加息看,民生銀行首席研究員溫彬認為,美聯儲加息對我國貨幣政策影響不大。目前,我國仍然要在進行結構調整的同時,持續擴大內需。作為大國經濟體,貨幣政策要與國內經濟形勢相適應,而非受美聯儲影響。
“在當前內外部環境下,經濟下行壓力增加,經濟增長牽扯到就業、民生等問題,貨幣政策以內為主、優先考慮穩增長也在情理之中。”新時代證券首席經濟學家潘向東表示,從中長期看,待宏觀數據好轉,即經濟下行壓力減輕時,貨幣政策可能會回歸內外均衡。
適時調整邊際松緊
專家強調,貨幣政策仍將保持穩健中性基調不變。中國銀行研究報告表示,四季度貨幣政策仍將保持穩健中性基調,不會“大水漫灌”,但也不會收緊,這有利于貨幣市場流動性保持合理充裕。四季度往往是財政支出高峰期,這也有利于增加貨幣供給,提高貨幣周轉效率。
程實認為,穩健中性貨幣政策的根本內涵在于“貨幣匹配經濟”,為了匹配不斷變化的實體經濟,貨幣政策需加強前瞻性的預調微調,適時調整邊際松緊。
在流動性方面,溫彬表示,預計四季度流動性總體仍會較為充裕。四季度財政支出力度會加大,會對流動性帶來改善。定向降準實施可降低金融機構資金成本,降低實體經濟融資成本。也可進一步改善市場流動性,引導金融機構加大對實體經濟支持力度。
從基礎貨幣角度看,東方證券首席經濟學家邵宇認為,四季度流動性相對來說仍會寬松,當下最關鍵的是疏通問題。如何體現在廣義貨幣(M2)的相應增長和信貸的增長上,這樣才能給實體帶來更多流動性支持。
中國銀行國際金融研究所研究員高玉偉表示,可加大公開市場操作力度,引導市場流動性合理充裕。四季度,在地方債券發行提速背景下,資金需求上升推動利率走高,需要加大公開市場操作力度,保持流動性合理充裕。
至于四季度央行是否還會繼續降準,程實認為,沿循“貨幣匹配經濟”的思路,“調結構+補增量”的定向降準將成為當前至2019年中期的主要貨幣政策工具。2018年12月以及2019年第一季度,央行將迎來MLF集中到期高峰階段,有必要再度通過定向降準加以置換。考慮到2018年1月以來歷次降準間保持3個月的間隔,因此下一次定向降準將大概率在2019年第一季度進行,較為可能發生在春節前,從而熨平春節前后市場流動性波動。
潘向東表示,根據國家金融與發展實驗室發布的報告顯示,非金融企業部門杠桿率從2017年末的157.0%小幅下滑到2018年2季度末的156.4%,但國企和民營企業杠桿率走勢分化,去杠桿壓力仍很大。中美貨幣政策分化下人民幣貶值壓力仍存,房地產市場風險尚未完全消除,去杠桿、防風險仍是重要經濟任務,預計今年再次降準可能性不大,下一次降準可能是在2019年1月。
暢通貨幣政策傳導
“下一步,貨幣政策施策重點仍是疏通貨幣政策傳導機制。”潘向東舉例稱,今年以來,在流動性合理充裕下,社融規模、信貸數據不及預期,主要原因是在表外融資收縮同時,貨幣政策傳導不暢導致民營企業、小微企業融資難。經過央行等多部門努力,銀行信貸額度、資本充足率等因素對信貸投放限制已有所緩解,但是經濟下行壓力疊加信用風險依然制約銀行風險偏好,這是貨幣政策傳導不暢重要原因。
潘向東認為,下一步,貨幣政策重點或許是通過推進利率市場化疏通貨幣政策傳導機制。在利率市場化后,銀行會加大相應信貸投放,從而緩解民營企業、中小企業的融資困難。同時,還將加大國有企業改革力度,加快處理“僵尸企業”,以減少這些企業對資金的無效占用。
“在抑制影子銀行貨幣擴張功能的同時,開放正規信貸渠道、通過結構性降準支持一些薄弱環節等是下一步貨幣政策關鍵,也就是要打通貨幣政策傳導環節。”邵宇表示。
從金融機構看,溫彬強調,在進一步疏通貨幣政策傳導機制方面,要進一步落實《關于進一步深化小微企業金融服務的意見》,通過銀行加大對小微、三農等薄弱領域支持,降低小微等實體經濟融資成本,更好地滿足他們的信貸需要。
22:26 | 出口含“新”量更足!滬市主板公司... |
22:23 | 證監會公布《證券期貨業統計指標標... |
21:59 | 基礎穩、韌性強 滬市主板公司2024... |
21:52 | 澄天偉業:第五屆監事會第三次會議... |
21:52 | 錦波生物:第四屆董事會第十次會議... |
21:52 | 中遠通:第三屆董事會第三次會議決... |
21:52 | 迪森股份:第九屆董事會第一次會議... |
21:52 | 天力鋰能:第四屆監事會第十次會議... |
21:52 | 正川股份:2024年年度股東大會決議... |
21:52 | 迪森股份:2024年年度股東大會決議... |
21:52 | 方大特鋼:第八屆董事會第五十次會... |
21:52 | 海通發展:第四屆監事會第十五次會... |
版權所有證券日報網
京公網安備 11010202007567號京ICP備17054264號
證券日報網所載文章、數據僅供參考,使用前務請仔細閱讀法律申明,風險自負。
證券日報社電話:010-82031700網站電話:010-84372800 網站傳真:010-84372633電子郵件:[email protected]
掃一掃,加關注
掃一掃,加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