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記者 陳紅
4月8日早盤,智慧農業板塊在A股市場中大放異彩,走勢極為強勁。截至上午收盤(11:30),智慧農業板塊指數攀升至102.80點,漲幅達8.39%,成交額達48.46億元,彰顯出強大的市場吸引力與資金驅動力。
板塊內多只個股表現亮眼,掀起漲停及大幅上漲行情。威馬農機股份有限公司(證券簡稱“威馬農機”,證券代碼:301533)一馬當先,報30.94元/股,以20.02%的漲幅強勢漲停,成為板塊焦點;深圳市農產品集團股份有限公司(證券簡稱“農產品”,證券代碼:000061)報7.11元/股,漲幅10.06%,成功封板;第一拖拉機股份有限公司(證券簡稱“一拖股份”,證券代碼:601038)報13.66元/股,漲幅9.98%;江蘇農華智慧農業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證券簡稱“智慧農業”,證券代碼:000816)報3.22元/股,漲幅9.90%,展現出強勁的上升動力。此外,新洋豐農業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證券簡稱“新洋豐”,證券代碼000902)等個股也都有可觀的漲幅表現。
中國金融智庫特邀研究員余豐慧在接受《證券日報》記者采訪時表示:“從市場資金流向來看,近期市場環境的復雜性與不確定性,使得資金的避險需求顯著增強。農業板塊因其相對穩定的業績表現與抗周期特性,成為資金的重要避風港之一。另外,智慧農業板塊兼具科技概念與政策紅利,吸引了大量資金。”
政策利好:筑牢發展根基
“十四五”以來,我國對智慧農業的扶持力度不斷加大,一系列政策文件相繼出臺。2024年農業農村部印發的《全國智慧農業行動計劃(2024—2028年)》提出明確目標,到2026年底,智慧農業公共服務能力初步形成,探索主要作物大面積單產提升智能化解決方案及智慧農(牧、漁)場技術模式,農業生產信息化率達30%以上;到2028年底,智慧農業公共服務能力大幅提升,信息技術助力糧油等農產品節本增產增效作用全面顯現,先行先試地區農業全產業鏈數字化改造基本完成,農業生產信息化率達32%以上。
近期,中共中央、國務院印發的《加快建設農業強國規劃(2024—2035年)》,更是成為智慧農業板塊崛起的關鍵政策催化劑。該規劃將保障糧食及重要農產品穩定安全供給置于首位,落實藏糧于地、藏糧于技戰略,以農業關鍵核心技術攻關為引領,加快種業等農業科技創新。其中提出,推進農機裝備全程全面升級,加強大型高端智能農機、丘陵山區適用小型機械及關鍵零部件研發應用,加速國產農機裝備支撐農業高質高效發展。
余豐慧表示,這些政策為智慧農業企業在技術研發、市場拓展和產業升級等方面,開辟了廣闊空間,對農機制造企業的業績增長預期產生積極影響。
行業變革:科技賦能升級
在全球數字化、智能化浪潮下,農業領域科技變革加速,智慧農業作為信息技術與農業生產深度融合的新模式,引領著農業產業升級。全國首個甘蔗智慧農場在廣西崇左建成,通過數字化、智能化技術,甘蔗種植全流程效率顯著提升,水肥節約15%—25%,向行業展示了清晰的發展路徑,增強了市場對智慧農業技術商業化應用的信心。
智慧農業2024年年報顯示,互聯網、大數據、人工智能等新一代信息技術在農業生產各領域、環節廣泛應用,智能化水平不斷提高。耕地用途管控、動植物疫病診斷、農機精準作業等方面,信息技術應用成效顯著,農業傳感器、病蟲害監測預警、水肥一體化等產品應用廣泛,智能農機裝備、北斗衛星導航技術應用快速發展。
福州公孫策公關咨詢有限公司合伙人詹軍豪向《證券日報》記者表示:“春耕期間,無人機植保、智能監測等技術普及加速,提升了農業生產精準度與效率,降低了成本。同時,動力電池回收等環保政策推動農業資源循環利用,促進產業鏈協同發展。智慧農業企業憑借農機智能化與農業信息化服務優勢,受益于行業技術升級與規模化需求釋放,市場對其盈利預期上調,吸引大量資金流入。”
企業驅動:業務拓展與業績增長
以上市公司智慧農業為例,公司不僅在農機業務上受益于鄉村振興與農業現代化需求,還憑借在西藏地區擁有多個有色金屬采礦權、探礦權,以及覆蓋北美、東南亞等區域的海外制造業布局,拓展盈利渠道,強化盈利預期。其現代農業服務板塊整合農業信息化資源,打造平臺化運營模式,形成差異化競爭優勢。
威馬農機等企業加大高端智能農機研發投入,提升產品技術含量與市場競爭力,擴大市場份額,為業績增長提供支撐。企業基本面改善與業績增長,是推動股價與板塊走強的核心動力。
薩摩耶云科技集團首席經濟學家鄭磊向《證券日報》記者表示,未來,物聯網、大數據、人工智能等技術將推動智慧農業向更智能、精準、集成方向發展。比如,通過深度學習算法分析農作物生長數據,預測生長趨勢與產量。智慧農業產業鏈將進一步完善協同,形成新產業生態,實現農產品全程追溯與精準營銷。隨著消費者對高品質農產品需求增長,智慧農業技術在農業全環節應用將更深入。同時,“一帶一路”農業合作深化,中國智慧農業海外輸出項目增加,將提升中國在全球農業產業鏈的影響力。
鄭磊進一步表示,總體而言,隨著政策持續落地、技術創新推進和市場需求釋放,智慧農業板塊有望延續良好態勢。但投資者需關注技術推廣不及預期、原材料價格波動、市場競爭加劇等風險,把握機遇的同時做好風險防控。
(編輯 上官夢露)
00:07 | 制冷劑行業景氣度攀升 多家氟化工... |
00:07 | 直擊華工科技業績說明會:各業務板... |
00:07 | 積極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 捷捷微... |
00:07 | 228家公司披露一季度業績預告 半導... |
00:07 | 南方電網控股上市公司召開2024年度... |
00:07 | 探尋向“新”力 山西全力推動科創... |
00:07 | 金發科技發力高性能新材料 助推具... |
00:07 | “穩樓市”構建新模式 | “穩樓市... |
00:07 | 上市券商一季度或迎“超預期開局”... |
00:07 | 中小銀行密集下調存款利率 2%以上... |
00:07 | 年內93家A股上市公司擬購董責險 同... |
00:07 | 商業銀行頻頻調整積存金起購門檻 ... |
版權所有《證券日報》社有限責任公司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 10120240020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京B2-20250455
京公網安備 11010602201377號京ICP備19002521號
證券日報網所載文章、數據僅供參考,使用前務請仔細閱讀法律申明,風險自負。
證券日報社電話:010-83251700網站電話:010-83251800 網站傳真:010-83251801電子郵件:[email protected]
安卓
IOS
掃一掃,加關注
掃一掃,加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