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記者 杜雨萌
面對日益激烈的全球科技競爭,人工智能被看作是推動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的核心力量。中央企業作為國家戰略科技力量的重要組成部分,加快推動人工智能發展,已成為其搶抓戰略機遇,培育新質生產力的重要抓手。
目前來看,央企在應用、算力、數據、模型等人工智能產業重點領域已取得積極成效。國務院國資委數據顯示,中央企業已在工業制造、能源電力、智能網聯汽車等重點行業、超500個場景布局應用人工智能。
在前沿顛覆性領域
加強布局
《證券日報》記者梳理發現,自2月19日國務院國資委召開中央企業“AI+”專項行動深化部署會,研究部署下一步重點工作后,最近一周內,國務院國資委又數次提及央企人工智能發展:
3月25日,國務院國資委在中央企業“人工智能+”媒體通氣會上進一步明確了后續央企人工智能發展的三個“更加突出”方向;3月29日,國務院國資委黨委委員、副主任茍坪在“企業發現與發明論壇”上表示,要共同推進范式轉型,緊跟前沿動向、抓住發展機遇,加快推動“AI for Science”成為解決科學問題的“新鑰匙”,積極擁抱“科學智能和機器猜想”;3月31日,國務院國資委網站消息顯示,國務院國資委黨委在《民主與法制》周刊發表的署名文章提到,要“高質量打造原創技術策源地,瞄準人工智能、量子科技等前沿顛覆性領域加強布局,加快打造一批非對稱技術、‘殺手锏’技術”。
北京交通大學工業互聯網安全研究中心主任陶耀東在接受《證券日報》記者采訪時表示,隨著人工智能、量子計算等前沿科技正加速重塑全球科技和產業格局,技術革命窗口期正在縮短,而前沿技術一旦形成壁壘,后發者追趕難度極大,容易形成“贏者通吃”效應。因此,這一進程的緊迫性,既源于外部競爭的“倒計時”,也來自內部高質量發展的“時間窗”。從安全角度來說,國資央企也需要通過原創技術策源地建設,確保關鍵核心技術的自主可控,以提升產業鏈安全和韌性。
對于這輪以人工智能、量子科技等為代表的前沿顛覆性技術所引領的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北京郵電大學人工智能學院教授張闖對《證券日報》記者表示,國資央企作為國家科技創新的主力軍,影響范圍大、科技生態帶動力強,其加速在這一領域突破,既可實現我國在關鍵領域的自主可控,又可通過科技上的突破帶動產業升級。
聚焦關鍵領域
加快掌握“根技術”
從“息壤”“云驍”“慧聚”等央企算力平臺,到“九天”“星辰”“元景”等千億級大模型,再到諸如供電服務,油氣勘探開發、裝備工程設計等一批高價值場景的應用落地,可以看到,中央企業在人工智能產業發展方面已取得不俗成績。
陶耀東認為,央企應進一步加強技術突破和基礎研究,比如,加強人工智能底層算法創新研究,提升技術原創性,搶占國際科技制高點。另外,還要建設自主可控的智算中心,逐步形成全國性的算力網,優化算力調度機制。完善行業基礎數據集建設,推動數據共享標準制定。
張闖建議,央企應聚焦人工智能專用芯片、深度學習框架等關鍵核心技術領域,加大研發投入,加強產學研合作,努力實現核心技術的自主可控,提高我國人工智能技術的核心競爭力。
針對目前中央企業在人工智能產業發展過程中亟須解決的戰略性、高價值場景挖掘不足、協同合力有待增強等問題,《證券日報》記者從國務院國資委獲悉,下一步,國務院國資委將積極引導中央企業加大資金投入,堅持產投結合、以投促產,持續壯大發展人工智能的長期資本、戰略資本、耐心資本,優化人才引育,建立更加符合行業特點規律的人才評價體系,發揮需求規模大、產業配套全、應用場景多的優勢,聚焦關鍵領域加快掌握“根技術”,堅定攻關大模型,積極參與開放生態建設,推動產生更多“從0到1”的原始創新。
在陶耀東看來,未來,央企需以“長期資本+耐心創新”為核心,在技術突破、基礎建設、生態協同、安全治理四方面形成閉環,在全球科技變局中搶占制高點,占據主動。
21:50 | 粵傳媒:關于公司舉行2024年度報告... |
21:50 | 許昌智能:2024年年度報告業績說明... |
21:45 | 思特奇:4月21日將召開2025年第一... |
21:45 | 金埔園林:4月21日將召開2025年第... |
21:45 | 蘭花科創:4月25日將召開2025年第... |
21:45 | 三一重工:4月21日將召開2025年第... |
21:45 | 建研設計:5月8日將召開2024年度股... |
21:45 | 福能東方:4月21日將召開2025年第... |
21:45 | 九安醫療:4月21日將召開2025年第... |
21:45 | 方正閥門:2025年第二次臨時股東會... |
21:45 | 達嘉維康:第四屆監事會第十次會議... |
21:45 | 達嘉維康:第四屆董事會第十三次會... |
版權所有《證券日報》社有限責任公司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 10120240020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京B2-20250455
京公網安備 11010602201377號京ICP備19002521號
證券日報網所載文章、數據僅供參考,使用前務請仔細閱讀法律申明,風險自負。
證券日報社電話:010-83251700網站電話:010-83251800 網站傳真:010-83251801電子郵件:xmtzx@zqrb.net
安卓
IOS
掃一掃,加關注
掃一掃,加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