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記者 徐一鳴
近日,包括萬聯證券、國信證券等在內的多家機構相繼發布研報稱,2025年有望迎來人形機器人商業化量產元年,人形機器人已經成為未來最確定的發展方向之一。
據記者梳理,小米科技有限責任公司在2022年發布的CyberOne人形機器人,目前已進入分階段落地階段。此外,特斯拉汽車公司的Optimus人形機器人計劃在2025年實現小規模生產,并有望在2026年實現大規模量產。
在應用方面,業內普遍認為,隨著人口老齡化的加劇和勞動力成本的上升,社會對人形機器人的需求將不斷增加,特別是在養老陪護、醫療輔助、公共安全等領域,人形機器人應用將逐漸普及。
據中信證券預測,2025年,全球范圍內人形機器人出貨量將突破1萬臺;到2030年,人形機器人出貨量將達到500萬臺左右,市場需求將升至約7500億元。
目前,人形機器人通常使用圓柱形鋰電池,安裝在軀干的中央。例如,杭州宇樹科技有限公司的Unitree H1機器人,就搭載了15Ah的鋰電池。
隨著人形機器人市場的快速擴容,對鋰電池的需求將持續增長,也將推動產業鏈上市公司的快速發展。
深圳市豪鵬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表示,目前公司已向某“AI+兒童陪伴”創新頭部品牌廠商完成電池產品送樣,預計將于今年進入產品量產階段,整體進度處于行業第一梯隊。
欣旺達電子股份有限公司表示,公司半固態電芯能量密度可達500Wh/kg,已應用于掃地機器人等,未來有望進入人形機器人領域。
廣州鹿山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稱,考慮到人形機器人主要在室內場景使用及充電,安全性至關重要,固態電池憑借高能量密度、卓越安全性與長使用壽命等優勢,正成為電池技術迭代的重要方向。公司憑借在固態電池材料領域的技術積累,未來有望在人形機器人領域得到應用拓展。
“相較于傳統電池,鋰電池不僅能夠提供更持久的動力支持,還因其具備快速充電能力而極大提升了機器人的使用效率,為人形機器人的全天候、全場景應用奠定了堅實基礎。”中國投資協會上市公司投資專業委員會副會長支培元在接受《證券日報》記者采訪時表示,人形機器人將成為鋰電池產業發展的新引擎,進而驅動更高能量密度、更高安全性電池技術的迭代升級。
中關村物聯網產業聯盟副秘書長袁帥向《證券日報》記者表示,技術創新將成為推動鋰電池產業升級的關鍵力量,固態電池、硅基負極材料等新型電池技術的研發與應用,將為人形機器人提供更加高效、安全、環保的動力解決方案。
02:04 | 模壓成型裝備行業景氣度回 升伊之... |
02:04 | 半導體設備行業持續回暖 多家上市... |
02:04 | 多肽業務貢獻業績增量 藥明康德一... |
02:04 | 圓通速遞去年營收超690億元 競爭優... |
02:04 | 上峰水泥“一主兩翼”戰略成效顯著... |
02:04 | 賽力斯擬赴港上市募資 凈額70%將用... |
02:04 | 從原糧種植到產業協同 “白酒+”重... |
02:04 | 深藍汽車CEO鄧承浩:堅持技術創新... |
02:04 | ?上汽通用總經理盧曉:堅定走電動... |
02:04 | 藍色光標CEO潘飛:AI驅動商業模式... |
02:04 | 券商研究所人才爭奪正酣外引內培“... |
02:04 | 年內28家信用卡分中心“退場”區域... |
版權所有證券日報網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 10120180014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B2-20181903
京公網安備 11010202007567號京ICP備17054264號
證券日報網所載文章、數據僅供參考,使用前務請仔細閱讀法律申明,風險自負。
證券日報社電話:010-83251700網站電話:010-83251800 網站傳真:010-83251801電子郵件:[email protected]
安卓
IOS
掃一掃,加關注
掃一掃,加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