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記者 丁蓉
12月10日下午,TrendForce集邦咨詢在深圳舉行了2025光儲產業格局與發展趨勢論壇,會場座無虛席。會議人氣是光伏產業活力的寫照,2024年光伏新增裝機保持高增長,根據中國光伏行業協會近日上調的對2024年光伏新增裝機量預測,我國今年新增裝機量由190GW至220GW,上調為230GW至260GW;全球光伏新增裝機預測由390GW至430GW,上調為430GW至470GW。
不過,產能供給過剩讓行業進入深度調整。近期行業自律共識達成,多項頂層政策出臺,光伏產業發展迎來轉折點,成為此次參會代表熱議焦點。2025年光伏市場供需關系如何演進?新技術迭代將如何影響行業格局?
TrendForce集邦咨詢新能源事業部副總經理王建在接受《證券日報》記者采訪時表示:“今年N型組件取代P型組件,已經成為市場的主流選擇。從市場滲透率來看,2023年年底N型組件的市場滲透率約為27%,到現在已經高達約75%。隨著行業規范化發展,N型組件價格將迎來拐點,電池片價格有望率先反彈。隨著行業繼續向高質量發展邁進,在技術上具有優勢的企業將在新一輪變革中占據競爭優勢。”
光伏組件價格明年二季度或止跌反彈
在行業協會的引導下,光伏行業規范有序行業生態正在加速建構。日前在四川宜賓舉行2024光伏行業年度大會,中國光伏行業協會牽頭召開促進光伏產業高質量可持續發展專題座談會,多家光伏產業鏈企業簽訂了自律公約,并將從下月起對產能進行管控。
行業自律共識達成之后,光伏組件價格何時能迎來反彈?對此,王建表示:“從需求來看,第一季度是市場淡季,所以我們認為明年第一季度價格或將繼續小幅下滑。到第二季度,需求有望明顯改善,加上行業自律公約對供給形成的約束到第二季度進一步顯現,因此,價格拐點最有可能出現在明年的第二季度,實現底部企穩后回升。”
行業規范方面,今年11月份,工業和信息化部印發了《光伏制造行業規范條件(2024年本)》《光伏制造行業規范公告管理辦法(2024年本)》,提出引導光伏企業減少單純擴大產能的光伏制造項目,加強技術創新、提高產品質量、降低生產成本。
出口退稅方面,據財政部、稅務總局下發的《關于調整出口退稅政策的公告》顯示,自2024年12月1日起,將部分成品油、光伏、電池、部分非金屬礦物制品的出口退稅率由13%下調至9%。
國元證券經紀(香港)有限公司研報表示,退稅下調后增加的4%成本,較難全部通過提價由海外下游企業承擔。企業資金壓力將明顯加大,行業優勝劣汰、產能出清將真正提速。重視科技創新、具有成本和技術優勢的企業將獲得更多市場占有率,未來市場將進一步向頭部企業集中,強者恒強。
技術路線將持續迭代
光伏產業技術創新迭代加速。2024年,N型產能快速釋放,其中的TOPCon技術路線已成為當之無愧的主流技術路線,多家頭部企業受益。
例如,天合光能深耕N型先進技術路線,持續迭代升級TOPCon技術,今年公司自主研發的210+N型i-TOPCon光伏組件,最高輸出功率達740.6W,成為公司第26次在光伏電池組件轉換效率和組件輸出功率方面創造和刷新的世界紀錄。晶澳科技加速推進N型電池產能爬產,今年第三季度電池組件出貨18.5GW,N型組件出貨比例約75%,占比逐步提升。TCL中環堅持技術創新,持續推進硅料使用率、開爐成本、單位公斤出片數等經營改善,推動行業N型、大尺寸轉型趨勢。
對于光伏技術未來迭代方向,深度研究院院長張孝榮在接受《證券日報》記者采訪時表示:“TOPCon技術憑借能在不過多改造P型PERC電池生產線的情況下,實現技術升級,降低生產成本,因此在今年很快成為了行業的主流。預計未來兩三年,其全球市場份額將達到70%。同時,0BB(無主柵技術)的產業化進程也在提速,由于其可顯著降低銀漿使用量、減少成本,還能提升光電轉換效率、減少功率損失、提高組件整體質量,目前多家企業已積極布局并逐步實現量產。此外,鈣鈦礦材料性能優異,GW級生產線已陸續啟動,未來有望推動光伏產業技術進一步迭代。”
王建表示:“TOPCon技術路線將在未來三五年內占據主流,并且邁入TOPCon2.0時代,2.0指的是進一步降本增效,并且逐步導入雙面鈍化應用。除了TOPCon之外,目前N型還有另外兩條技術路線,一是異質結,這一技術路線未來的市場滲透率預計為10%左右;二是BC(背電極接觸電池),有望在5年后成為主流,目前主流組件企業都在BC技術上布局。而在更長遠的未來,鈣鈦礦有望成為主流。”
(編輯 才山丹)
02:04 | 模壓成型裝備行業景氣度回 升伊之... |
02:04 | 半導體設備行業持續回暖 多家上市... |
02:04 | 多肽業務貢獻業績增量 藥明康德一... |
02:04 | 圓通速遞去年營收超690億元 競爭優... |
02:04 | 上峰水泥“一主兩翼”戰略成效顯著... |
02:04 | 賽力斯擬赴港上市募資 凈額70%將用... |
02:04 | 從原糧種植到產業協同 “白酒+”重... |
02:04 | 深藍汽車CEO鄧承浩:堅持技術創新... |
02:04 | ?上汽通用總經理盧曉:堅定走電動... |
02:04 | 藍色光標CEO潘飛:AI驅動商業模式... |
02:04 | 券商研究所人才爭奪正酣 外引內培... |
02:04 | 年內28家信用卡分中心“退場”區域... |
版權所有證券日報網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 10120180014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B2-20181903
京公網安備 11010202007567號京ICP備17054264號
證券日報網所載文章、數據僅供參考,使用前務請仔細閱讀法律申明,風險自負。
證券日報社電話:010-83251700網站電話:010-83251800 網站傳真:010-83251801電子郵件:[email protected]
安卓
IOS
掃一掃,加關注
掃一掃,加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