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記者 劉釗 見習記者 金婉霞
炎炎夏日,中醫養生正成為年輕消費群體的新消暑方式。
8月12日,《證券日報》記者在走訪某中醫養身會館得知,夏季入伏以來,該會館平均每天有七八十位消費者前來“三伏灸”,且大多都是90后;在某社交平臺,與“曬背”相關的“教程筆記”多達7萬多條;同期,在2024第十七屆西普會(中國健康產業生態大會)上,黃芪咖啡、藿香可樂、阿膠奶茶、養生冰淇淋等琳瑯滿目的中藥食飲更吸引了許多年輕消費者前來打卡嘗鮮。
新潮流下,記者注意到,童涵春堂、同仁堂、東阿阿膠、佛慈制藥等知名中藥企業紛紛瞄準年輕消費者訴求,推新品、出新策。高禾投資管理合伙人劉盛宇向《證券日報》記者表示,中醫藥向消費場景拓展,既可以發揚經典中藥名方的品牌優勢,也可以為企業帶來第二增長曲線,“如果選品方向還不錯的話,或許也能夠逐步讓中藥得到年輕消費者的認可。”
年輕消費者“養身”食療
中醫養身有多火?天貓數據顯示,7月以來,艾灸相關品類用戶搜索量呈雙位數上升,其中,艾灸坐墊搜索量同比增速近500%,祛濕貼搜索量同比增速均超300%;曬背衣銷量同比增長50%。
食品飲料方面的增長則更為迅猛。京東消費及產業發展研究院發布的《夏日水飲消費觀察》報告顯示,今年7月,薏米水銷量同比增長117%,山藥水同比增長101%,桂圓水同比增長98%;另據天貓數據,蒲公英茶用戶搜索量同比增長超過300%;酸梅湯搜索量同比增長超250%;姜棗茶搜索量同比增長超100%;金豆芽金銀花柚子汁,已售出30萬件。
“現象級”火爆的背后體現的是年輕消費者消費理念的轉變。童涵春堂相關負責人對記者表示,企業注意到,年輕消費者普遍具有新養生觀和消費趨勢,“年輕消費者對飲品不僅僅追求好喝、好看,更對飲品的食材質量以及對身體帶來的負擔程度給予了高度重視。”
美麗田園旗下中醫保健品牌奈瑞兒品牌經理楊永朋則認為,這與文化自信密切相關。“隨著綜合國力的提升,中華文化正在崛起,表現在我們生活中,年輕一代好像‘血脈覺醒’了一樣,各種傳統的東西越來越受到他們的喜愛。”楊永朋表示,比如,冰美式不如熱中式,要用奶茶袋泡腳,要練中國人自己的東方瑜伽八段錦等等,“這些有趣的現象都是中式養生受到追捧的表現,整體來說,是一種文化自信的體現。”
中藥上市公司布局新消費市場
看好這一新消費市場,多家中藥上市公司正在積極布局,其中尤以食品飲料市場為主。
在西普會現場,記者看到,揚子江藥業旗下的龍鳳堂展臺,推出了黃芪咖啡,該咖啡在制作上與傳統咖啡制作流程相同,但額外添加了兩瓶黃芪精口服液;在達仁堂健康生活館,企業推出了“咖喱土豆”(姜黃加土豆)、“薏點點芡”(山藥+芡實+薏米)、芷此青綠(奇異果+白芷)、紅薏冰苓(紅豆+薏仁+茯苓)以及黑耀明眸(黑枸杞+黑芝麻)等養生意式冰激凌產品;東阿阿膠則推出了東阿阿膠酸奶、阿膠奶茶、阿膠龜苓膏、阿膠五指毛桃茯苓湯以及阿膠檸檬蜂蜜飲等“中藥+”食飲;柳藥集團也推出了使用山綠茶(炒)、炒決明子、荷葉、三七葉制作的祛瘀健脾茶等。
艾媒咨詢CEO兼首席分析師張毅在接受《證券日報》記者采訪時表示:“中藥茶飲市場的快速增長不僅反映了消費者對健康飲品的需求,也為相關企業帶來了新的增長點。茶飲市場作為快速發展的新興市場,為中藥企業提供了新的收入來源。這一趨勢值得投資者關注,可能會帶來新的投資機會。”
童涵春堂相關負責人認為,消費者健康意識的日益增強,加之行業尚未形成“一個具有壓倒性優勢、引領整個行業風向的頭部品牌”,因此,眼下,所有品牌均有機會參與市場競爭,“我們認為整個養生茶飲市場正處于一個機遇與挑戰并存的快速發展階段。”企業方面透露,接下來,其將針對不同人群、需求和場景,以參茸為核心成分,在補養氣血和調理五臟方面,持續推出核心科創新品;未來,還將與多所著名大學共同建立中醫藥國家實驗室,以科研創新為強背書,用誠信優質的產品滿足健康消費者多樣化的需求。
(編輯 喬川川)
01:54 | 17家A股白酒公司交出2024年成績單... |
01:54 | 貴州茅臺一季度凈利潤同比增長11.5... |
01:54 | 上市車企去年業績“冰火兩重天” ... |
01:54 | 隆基綠能去年研發投入約50億元 加... |
01:54 | 旅游上市公司年報掃描 入境游有望... |
01:53 | 從幕后到臺前 供應鏈企業以技術創... |
01:53 | 技術競賽再升級 動力電池進入“多... |
01:53 | 道恩股份重大并購接連落子 化工新... |
01:53 | 零售行業供應鏈 從效率競爭發展到... |
01:53 | 藍科高新一季度訂單量回升 多舉措... |
01:53 | 期貨公司首季合計實現凈利潤近25億... |
01:53 | 券商“選股”清單揭曉:一季度新晉... |
版權所有證券日報網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 10120180014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B2-20181903
京公網安備 11010202007567號京ICP備17054264號
證券日報網所載文章、數據僅供參考,使用前務請仔細閱讀法律申明,風險自負。
證券日報社電話:010-83251700網站電話:010-83251800 網站傳真:010-83251801電子郵件:[email protected]
安卓
IOS
掃一掃,加關注
掃一掃,加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