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記者 李昱丞 見習記者 丁蓉
生豬養殖行業屬于強周期行業。與我國此前經歷的多輪豬周期相比,本輪豬周期時間相對較短,從去年4月份豬價開啟上漲后,僅經過短短6個月的上行期就“熄火”,一路下跌至低位運行。今年“五一”小長假過后,國內生豬市場延續弱勢。
多位接受《證券日報》記者采訪的業內人士、分析人士表示,在國家相關政策舉措、生豬養殖產業規模化發展、二次育肥、凍品入庫等多重因素的共同作用下,豬周期波幅與波長發生了根本性改變,波幅減小、波長縮短,大周期概念正逐步弱化,將被小周期所替代。
本輪豬周期呈現新特點
根據國家發展改革委價格監測中心5月8日發布的數據,截至5月3日,當周全國生豬價格為14.65元/公斤,環比下降0.95%。豬料比價為4.22,環比下降0.94%。預計生豬養殖每頭虧損為164.13元。
對于豬價持續低位運行的原因,申萬研報表示:“供給充裕、需求疲軟致使豬價低迷,產能調減趨勢或將延續。總體來看,二季度豬肉消費需求總體處于淡季,節日消費的提振持續性不強,更重要的是行業供給依然充裕。”
豬周期一直備受業界關注。以存續時間最長的22省市豬肉平均價作為觀測指標,自2006年以來,我國已經歷了四輪完整的豬周期。廣發證券首席經濟學家郭磊在研報中表示:“2006年至2018年我國經歷的三輪豬周期,每輪豬周期平均持續時間為4年左右,其中平均上行時長為20個月,下行時長為27個月。”
第四輪豬周期自2018年6月份開始。東方財富Choice數據顯示,22省市豬肉平均價自2018年6月份的17.60元/千克起漲,歷經長達16個月的上行期,在2019年10月份觸及56.02元/千克最高位后震蕩下滑。不過,2019年10月份至2021年3月份期間,22省市豬肉平均價都在40.00元/千克以上。
行業普遍認為,自2022年4月開始,我國正式進入第五輪豬周期。而與前幾輪相比,本輪豬周期表現出明顯的不同:上行周期明顯縮短,價格波動幅度顯著減小。從22省市豬肉平均價來看,2022年4月初為18.92元/千克,于2022年10月份觸達37.23元/千克之后就開始下行。截至目前,最新數據為20.81元/千克。
唐人神董事長陶一山日前在參加行業論壇時表示:“周期的概念已經弱化。”上海鋼聯農產品事業部生豬分析師張斌向《證券日報》記者表示:“3年至4年的大周期概念正逐步被弱化,正被1年至2年的小周期,甚至是年內季節性的周期所替代。由于二次育肥、凍品入庫、期貨等因素,疊加政策、產能端的變化,以及人口老齡化等趨勢的影響,豬周期的持續時間將會縮短。對于后市行情,豬肉全年價格可能在成本線以上一點。從需求端和傳統淡旺季來看,下半年行情或將好于上半年。”
深層原因是產業集中度提升
對于本輪豬周期出現新的變化,農文旅產業振興研究院常務副院長袁帥接受《證券日報》記者采訪時表示:“這與近些年國家相關政策息息相關。國家為保持生豬價格穩定,加強了對生豬等畜禽產品價格監測,建立了一系列指標預警和調控措施,有力地緩解了生豬價格周期性波動的幅度。”
IPG中國首席經濟學家柏文喜在接受《證券日報》記者采訪時進一步分析:“本輪豬周期從表面上看是時間變短了,深層次看是在上輪豬周期中生豬產業集中度快速提高,涌現出多家年出欄量超千萬頭的行業巨頭,這些以牧原股份、溫氏股份、新希望等為代表的行業巨頭攜資本市場力量,一方面快速擴大規模以推動市場集中度上升,另一方面推動產業鏈垂直整合而改變了行業生態格局。隨著企業自身抗風險與抗周期能力提升,再加上政策面采取了行業引導、國家儲備肉拋吸等調控措施,從而使得本輪豬周期的波幅與波長發生了根本性改變,出現明顯減小和縮短。這無論是對行業的平穩與可持續發展而言,還是對保證市場供應而言,都是十分好的趨勢。”
身處豬周期之中,企業如何應對市場風險?袁帥向《證券日報》記者表示:“豬企不再只是‘養豬和賣豬’,而是在產業鏈的上中下游做布局和擴張,核心的目的是緩解企業自身成本壓力,開拓新的盈利增長點。另外,積極運用金融工具鎖定飼料成本和產品售價,可以幫助數量眾多的中小養殖戶規避風險,有效地保障養殖戶收入穩定。”
此外,“降本”成為養殖業生存之本。中國畜牧業協會會長李希榮日前表示:“目前國內養殖行業已經進入成本競爭白熱化,未來企業不論規模大還是小,拼的一是成本控制,二是資金鏈安全。現在行業企業成本控制差距非常大,較高成本的企業可能面臨淘汰。為了降低成本,目前豆粕使用減量化成為行業基本特征,此外玉米也有高粱、小麥、大麥等作為替代品。在市場比價關系發生變化時,替代品的使用能協助企業更好降低成本。”
(編輯 上官夢露)
15:35 | 貝因美2025年度戰略發布會:重塑母... |
15:32 | 均瑤健康2024年益生菌業務營收達7.... |
15:32 | 敦煌種業一季度營收和凈利潤均實現... |
15:30 | 萬興科技董事長吳太兵:堅定全面擁... |
15:29 | 錨定發展新目標 海泰科開啟“行業... |
15:28 | 第八屆數字中國建設峰會?智能云生... |
15:27 | 安徽上市公司協會成功舉辦“上市皖... |
15:23 | 珍寶島去年實現營收27.04億元 加速... |
15:22 | 韋爾股份一季度凈利潤同比增長55.2... |
15:21 | 甘肅能源一季度實現扣非凈利潤4.79... |
15:20 | 濰柴動力一季度歸母凈利潤同比增長... |
15:17 | 北京股權信托財產登記政策“破冰”... |
版權所有證券日報網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 10120180014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B2-20181903
京公網安備 11010202007567號京ICP備17054264號
證券日報網所載文章、數據僅供參考,使用前務請仔細閱讀法律申明,風險自負。
證券日報社電話:010-83251700網站電話:010-83251800 網站傳真:010-83251801電子郵件:[email protected]
掃一掃,即可下載
掃一掃,加關注
掃一掃,加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