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記者 李豪悅
2023年春節檔電影票房拿下67.58億元的好成績,同比增長11.89%。不過,兩部動畫電影的表現出現明顯落差。主打合家歡的《熊出沒·伴我“熊芯”》斬獲7.48億元,上映期間連續6天票房破億元,打破多項紀錄。而探討生命意義的奇幻動畫《深海》,檔期內成績在3.59億元。
動畫“老手”這次“失手”了嗎?
需要注意的是,《深海》導演田曉鵬的上一部作品《西游記之大圣歸來》(下稱“《大圣歸來》”)在2015年上映,最終票房9.56億元,豆瓣評分高達8.3分,被業內認為是中國動畫電影史上的里程碑式作品。
“七年磨一劍”的田曉鵬帶著《深海》重回大眾視野,成績卻不比當年。對此,外界開始擔憂《深海》能否回本,以及投資人會否因此降低對動畫市場的預期。
《深海》映前媒體預測票房最高可達12億元。對于回本問題,田曉鵬坦言雖然無法透露成本多少,但距離回本確實還有差距。與此同時,他向《證券日報》記者表示,《大圣歸來》后市場環境并沒有出現明顯變化,他和投資人對中國的動畫電影仍然充滿信心。
公開信息顯示,《深海》由北京深海十月傳媒有限公司、北京光線影業有限公司、北京彩條屋科技有限公司(下稱“彩條屋”)等5家企業出品,由北京光線影業有限公司發行。
值得一提的是,彩條屋由光線傳媒100%持股。按照其往期作品,彩條屋已然是中國動畫電影市場第一梯隊的選手。斬獲50.35億元票房的《哪吒之魔童降世》以及16.02億元票房《姜子牙》均由彩條屋出品,這些成績也暫未被國內其他動畫公司作品超越。
這意味著,彩條屋擁有推出一部成功的商業動畫電影的水準。為什么《深海》成了例外?
“《深海》是一部任性的作品。”田曉鵬介紹:“《大圣歸來》無論劇本還是技術都是很工整,且傳統。但《深海》打碎了過去的創作模式,七年來做了許多冒險的嘗試,不能簡單用票房來衡量它的結果。”
全球動畫市場競爭白熱化
據了解,《深海》電影首次采用粒子水墨視效技術,將中國傳統水墨和三維相結合,技術上的難度相比《大圣歸來》是幾何級增長。
田曉鵬表示,僅僅是前期測試,讓一張概念圖動起來就花了兩年時間。“動畫是‘重工業’的產品,行業的進步一般都伴隨著技術的革新。這種冒險在我看來是值得的。”
近些年來,全球動畫市場的競爭正在變得白熱化。工業技術愈發成熟的背景下,影視公司對動畫行業的投資卻并未減弱。例如,打造出高口碑動畫《愛,死亡和機器人》系列的Netflix,2018年開始加足馬力提升動畫業務。風投公司LoupVentures估計,2018年Netflix在原創內容上總共投入了120億美元,其中在原創動畫上的投入約占原創內容總投入的11%。到2019年,Netflix原創內容投資數目還在增加,已高達150億美元。
此外,同樣作為動畫大國的日本,代表公司之一東寶,2022財年營業收入與各項利潤全面增長。并提出,“動畫”事業即將成為東寶報以希望的“第四支柱”(其他三個支柱是電影事業、演劇事業和不動產事業)。
動畫行業的競爭,也讓中國動畫對技術的探索更加迫切。
一位動畫行業從業者向《證券日報》記者表示,中國距離歐美等動畫大國的技術仍有差距。相比海外市場,國內很多動畫技術崗位甚至招不到合適的人才。很多專業人才暫時需要海外市場培育。
“經常有人提出,中國動畫已經不缺技術了,我不贊同這樣的說法。我覺得中國動畫沒有技術支撐的話,未來走的路不會很長。所以像《深海》這類作品的技術冒險是有意義的。短期來看,票房也許無法回報這種技術投入。但長遠來看,這種嘗試對于中國動畫以后的成長大有裨益。今天我們可能會花七年來研究一項新的技術,但未來也許會有很多動畫導演,在這樣的基礎上不用再為技術困擾,創作自己想做的故事。”田曉鵬說道。
艾媒咨詢CEO兼首席分析師張毅向《證券日報》記者表示,當動畫領域在全球范圍都得到投資者認可,中國動畫想要成功走出去,對原創作品在技術上的打磨,將變得尤為重要。也是未來講好一個故事的基礎。
(編輯 喬川川)
01:54 | 17家A股白酒公司交出2024年成績單... |
01:54 | 貴州茅臺一季度凈利潤同比增長11.5... |
01:54 | 上市車企去年業績“冰火兩重天” ... |
01:54 | 隆基綠能去年研發投入約50億元 加... |
01:54 | 旅游上市公司年報掃描 入境游有望... |
01:53 | 從幕后到臺前 供應鏈企業以技術創... |
01:53 | 技術競賽再升級 動力電池進入“多... |
01:53 | 道恩股份重大并購接連落子 化工新... |
01:53 | 零售行業供應鏈 從效率競爭發展到... |
01:53 | 藍科高新一季度訂單量回升 多舉措... |
01:53 | 期貨公司首季合計實現凈利潤近25億... |
01:53 | 券商“選股”清單揭曉:一季度新晉... |
版權所有證券日報網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 10120180014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B2-20181903
京公網安備 11010202007567號京ICP備17054264號
證券日報網所載文章、數據僅供參考,使用前務請仔細閱讀法律申明,風險自負。
證券日報社電話:010-83251700網站電話:010-83251800 網站傳真:010-83251801電子郵件:[email protected]
掃一掃,即可下載
掃一掃,加關注
掃一掃,加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