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記者 賈麗
11月7日,工業和信息化部正式批復組建國家超高清視頻創新中心(下稱創新中心),這標志著超高清視頻領域唯一的國家級制造業創新中心成功落地,覆蓋超高清視頻材料、芯片、模組、算法、設備、整機及系統等領域。據了解,創新中心主體公司新視創偉在今年已經獲得了B輪融資,股東涉及四川長虹、四川九洲等上市公司。
這一創新中心落地釋放何種信息,上市公司在超高清視頻領域又有何動作,在產業鏈中又將扮演怎樣的角色?
聚焦關鍵共性技術研發
推動產業鏈融合發展
根據工信部信息顯示,國家超高清制造業創新中心將面向超高清視頻產業發展重大需求,重點圍繞超高清視頻前端采集及內容制作、視音頻編解碼、網絡傳輸及超高清+AI創新應用等領域的關鍵共性技術及設備;建設共性技術研發等四個能力平臺;重點提升超高清視頻產業關鍵共性技術研發、技術應用推廣等能力。
“高清化升級一直是顯示行業的主要發展方向之一。這一中心的落地建成,意味著企業創新成果孵化有了有力的支撐平臺,將為8K等顯示領域關鍵技術提供培育及升級的機會,彌補超高清視頻產業鏈的不足,帶動產業鏈加速向規模化、細分化發展。從創新中心承擔任務來看,其將積極引進和培育上游關鍵材料與元器件、下游顯示終端及應用開發企業,帶動核心芯片、顯示終端、傳輸網絡等產業迭代升級。”奧維云網(AVC)消費電子事業部副總經理揭美娟接受《證券日報》記者采訪時表示。
近年來,隨著我國多項政策落地,超高清視頻產業快速健康發展。此前,工信部等三部門印發的《超高清視頻產業發展行動計劃(2019-2022年)》,預計到2022年,超高清視頻產業總體規模將超過4萬億元,超高清視頻用戶總數將達到2億。今年1月份,超高清視頻產業的《“百城千屏”活動實施指南》發布。根據產業推進會信息顯示,全國多個地區先行先試、積極響應。據悉,截至今年7月份,已有北京、重慶等10省份下發文件開展“百城千屏”活動,試點城市超35個。
“通過幾年的發展,目前我國超高清視頻產業在關鍵技術產業化及商業化上取得了突破。不過,超高清視頻產業鏈條長、跨度大,創新中心組建后重點聚焦關鍵共性技術研發,有利于產業鏈企業圍繞高端產業集群補鏈延鏈,推進新型顯示創新鏈、供應鏈深度融合,盤活‘傳統產業’,進一步激發企業在新興領域活力,帶動企業孵化創新成果,并將其有效轉化為商業價值。”中國家用電器商業協會秘書長張劍鋒對《證券日報》記者表示。
延伸、跨界聯合布局成常態
投資并購將更加頻繁
隨著超高清視頻產業與更多垂直行業的深度融合,超高清視頻產業的4K、8K、AI、5G、AR/VR等新興領域也在吸引更多企業進入,其中上市公司成為重要力量。
據工信部披露,國家超高清視頻創新中心組建主體公司為新視創偉。天眼查APP顯示,A股上市公司四川長虹、四川九洲分別持有新視創偉10%、8%股權。在3個月前,新視創偉剛獲得B輪融資,投資方為四川長虹、四川九洲、省星時代智能衛星等公司。
四川九洲11月7日在投資者平臺上回復投資者提問時表示,公司出資800萬元參與新視創偉增資擴股項目。此次增資完成后,新視創偉注冊資本變更為1億元,公司的出資額占其注冊資本的比例為8%。
四川長虹新聞發言人饒彬彬對《證券日報》記者表示:“目前長虹8K電視國內市場占有率達近90%,已建立較為完善的產業鏈,公司將加快在8K芯片、8K傳輸等關鍵環節研發。長虹將通過創新中心與行業企業聯合進一步推動基于5G技術等高清視頻應用普及。”
“目前中國8K電視市場中,四川長虹等企業是主要推動者;四川九州和當虹科技本身業務也涉及顯示上游與系統。從新視創偉及其背景來看,目前創新中心已集合從超高清產業鏈前端基礎技術、設備終端到服務的產業鏈企業。創新中心的模式,有利于企業聯合研發、探索商業模式、完善標準體系,實現關鍵核心元器件的技術突破及聯合創新。”張劍鋒認為。
實際上,目前,多家上市公司通過投資并購等方式,向超高清視頻產業上游機頂盒、通信技術等領域布局。今年以來,企業投資并購等方式布局產業鏈的事件頻頻發生。兆馳股份于今年5月27日公告稱,深圳資本集團斥資43.68億元收購了公司占總股本19.73%的股份;華潤微、美的投資聯合領投面向通信等市場的集成電路設計企業瑞盟科技。同時,產業鏈企業也在跨界合作,探索新模式。京東方與華為聯合研發自主研發終端,四川長虹與中國移動建立5G智慧制造工廠并入局華為海靈生態圈,小米集團與冠捷科技聯手布局超高清視頻市場。
“隨著短視頻、直播的興起,超高清視頻產業成為風口。目前看來,上市公司布局超高清視頻更多是基于本身業務向產業鏈延伸或跨界入局,在健全產業鏈、提升話語權的同時,提前搶占新型顯示技術的未來。未來幾年,企業延伸、跨界布局將成為常態,圍繞超高清視頻領域的投資并購也將更為頻繁。上市公司在技術、人才、品牌等方面形成合力,可降低成本和試錯概率,通過參股、并購等市場化的方式進入,在規模做大的同時,結合超高清、元宇宙等新概念,也將在一定程度上有利于其市值提升。”全聯并購公會信用管理委員會專家安光勇對《證券日報》記者表示。
(編輯 才山丹)
12:58 | 孚能科技2024年大幅減虧 動力電池... |
12:52 | 天智航2025年一季度業績同比增長10... |
12:51 | 錦江航運一季度歸母凈利潤同比增長... |
12:50 | 江順科技披露上市后首份一季度報 ... |
12:50 | 云頂新耀:伊曲莫德在香港獲批上市... |
12:49 | 現金分紅金額逐年增加 三七互娛一... |
12:48 | 白云機場2024年實現歸屬于上市公司... |
12:48 | 皓元醫藥發布2024年度ESG報告 以創... |
12:24 | 中控技術:一季度工業AI戰略穩步推... |
12:22 | 全棧智能驅動增長 軟通動力第一季... |
12:21 | 每日互動應用場景入選國家數據局公... |
12:21 | 呈和科技2024年營收凈利實現同比雙... |
版權所有證券日報網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 10120180014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B2-20181903
京公網安備 11010202007567號京ICP備17054264號
證券日報網所載文章、數據僅供參考,使用前務請仔細閱讀法律申明,風險自負。
證券日報社電話:010-83251700網站電話:010-83251800 網站傳真:010-83251801電子郵件:[email protected]
掃一掃,即可下載
掃一掃,加關注
掃一掃,加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