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隔近兩年,華為更新了Mate系列新旗艦機型。根據供應鏈的消息,除了最為核心的處理器外,華為Mate50系列國產配件占比可能超過60%。在OLED屏幕方面,京東方繼續(xù)為華為供貨,維信諾則是首次出現在Mate系列的供應商名單中。
雖然其他品牌的高端機型多數仍采用三星屏幕,但國產OLED屏已在加速向高端市場滲透。與此同時,作為高端機標配的OLED屏幕也開始輻射千元機市場,并嶄露頭角。
證券時報記者采訪了解到,國內OLED產業(yè)在技術方面與韓系廠商差距已不大,部分參數甚至更優(yōu);行業(yè)當前亮點主要集中在技術創(chuàng)新領域,例如高刷新率、折疊屏以及像素排列等。主流廠商在加快推動OLED向手機、智能穿戴領域滲透的同時,也已經將IT(平板、筆電)、車載等視作潛在目標市場,業(yè)內預計,OLED會率先在IT領域獲得突破。
全線滲透手機市場
自Mate9系列之后,華為Mate系列的旗艦機就逐步減少對三星OLED屏的依賴,彼時,中國柔性OLED產業(yè)正值起步階段,國內多數產線還處于建設期,京東方憑借布局投資最早的兩條產線斬獲了華為OLED屏幕國產化的首份訂單。另一大旗艦P系列則是在P50系列中全線使用京東方OLED屏,此前的P40系列還是LG、京東方和三星混用。此外,華為去年發(fā)布的折疊屏手機MateX2也開始放棄三星屏幕,京東方成為該折疊屏手機的唯一屏幕供應商。
此番維信諾進入華為高端機型供應鏈也并不令人意外,去年華為發(fā)布P50系列前,就曾有爆料稱該系列機型將由京東方和維信諾供應OLED屏;雖然爆料并不完全準確,但維信諾的確向華為去年底發(fā)布的P50Pocket機型供貨。從華為的一系列舉動來看,其正降低對韓系廠商OLED屏的依賴,扶持國產供應商,推動供應商多元化。
加速導入國產OLED的手機廠商并不僅限于華為,去年底發(fā)布的小米12由TCL科技旗下的華星光電獨供OLED屏;今年發(fā)布的紅米K50至尊版也采用了OLED屏,由華星光電和深天馬供貨。另外,近日有消息稱,維信諾已進入OPPO供應鏈,并獲得了大額訂單。
CINNOResearch資深分析師劉雨實提供的數據顯示,上半年,全球AMOLED智能手機面板出貨中,兩家韓國企業(yè)占比為76.5%,國產廠商出貨占比為23.5%,較2021年上半年的19.7%增長了3.9個百分點,份額超過兩成,并逐步穩(wěn)定攀升。
維信諾副總裁徐鳳英在接受記者采訪時表示,公司很早就進入了高端市場,此前已供貨品牌客戶的旗艦機和折疊手機,包括榮耀高端旗艦Magic4及折疊手機MagicV等,目前在高端市場的份額快速提升,主要得益于公司的創(chuàng)新技術和高端產能的釋放。
“站穩(wěn)高端市場有利于維信諾持續(xù)鞏固與核心品牌客戶的供貨關系,使公司產品在頭部品牌客戶的產品中獲得更多訂單份額,從而加大重要品牌客戶的供貨占比,形成正向循環(huán),未來開拓更多品牌客戶、搶占更多市場份額,并能更快速提升營收規(guī)模及毛利。”徐鳳英表示。
根據徐鳳英的觀察,在高端市場,OLED屏幕目前仍以三星為主,但是國產屏幕正在加速破局,特別是華為和榮耀在導入國產屏幕時相對更積極,相關產品也受到市場歡迎,預計明后年將會有更多品牌終端的高端產品搭載國產OLED屏幕。
最新的情況顯示,不僅僅是高端市場,OLED已開始向千元機市場滲透。其中包括采用三星屏幕的OPPOK9、紅米Note11Pro,以及搭載維信諾屏幕的榮耀X40等。
TrendForce集邦咨詢分析師周詩博認為,出現這一變化的關鍵是由于技術不斷積累、OLED性價比已遠勝幾年前。“在供應端的推動下,更多廠商進入OLED制造開發(fā)行列,良率不斷優(yōu)化使制造成本大幅降低,加之產能陸續(xù)投放,逐漸成為市場主流,并獲得品牌商認可。”
劉雨實談到,OLED降低成本并向中低端市場和其他應用領域拓展是必然趨勢,對于終端廠商而言,千元機關注的核心是成本,只要OLED成本合理就可以采用;另一位分析師則判斷稱,搭載OLED能夠大幅提高千元檔位機型的屏幕體驗,可能會帶動一輪屏幕替換潮流。
一位面板廠商人士向記者表示,正是因為國產OLED屏幕的存在,終端廠商在屏幕方面才有更多選擇,不會再有被“卡脖子”的窘境,甚至還可以實現屏幕的定制,在不同檔位或者同等檔位的不同終端上采用不同特點的屏幕,以體現終端產品的創(chuàng)新個性,滿足用戶多樣化的需求。
拉動本土供應鏈
OLED屏此前基本都被韓系廠商壟斷,手機廠商加速導入國產OLED屏意味著產業(yè)格局正在變化。特別是國內新增OLED產線投資數量已超過韓國,據Omdia預測,單看已公布項目,到2026年,中國OLED面板產能有望占到49.04%,與韓系OLED面板廠商平分秋色。
從整個產業(yè)鏈看,OLED分為上中下游三部分,上游為設備制造、材料制造與零件組裝,中游為OLED面板制造、模組組裝,下游為顯示終端及其他應用領域。維信諾方面提供的數據顯示,國內在OLED模組段已實現90%以上的本地化,且這一比例仍在提升。
周詩博告訴記者,OLED相關原物料部分,如OLED重點的發(fā)光材料,蒸鍍所使用設備及精細金屬掩模版,以及折疊OLED所需要的保護玻璃等,雖然已經實現部分國產化但仍需持續(xù)推進。據悉,關鍵物料的差異最終會體現于各家OLED產品的效能及可靠度上。
群智咨詢副總經理兼首席分析師陳軍向記者表示,由于國內OLED顯示產業(yè)起步晚,目前OLED上游核心生產設備及材料的國產化率仍然較低,中短期仍然以日、韓、美、歐等海外公司為主,設備及材料的基礎開發(fā)難度相對較大,周期較長,與國外仍有較大差距。
萊特光電是國內最早進入OLED面板廠商供應鏈體系并實現了進口替代的OLED終端材料廠商。公司董秘潘香婷告訴記者,OLED終端材料廠商需要通過客戶嚴格的供應商資格認證,包括公司的資質審查和工廠稽核、產品的專利審查和多輪測試驗證,驗證通過之后形成穩(wěn)定的量產性還要經過樣品、小試、中試、小批量供貨、批量供貨五個階段。
潘香婷介紹,專利壁壘是制約國內OLED材料企業(yè)向終端材料拓展的關鍵因素,目前國內僅有極少數企業(yè)突破專利封鎖實現量產供應。目前OLED面板在快速發(fā)展,國內OLED面板廠商出于對材料供應鏈安全性以及成本等方面的綜合考量,對于國產終端材料有著較為迫切的需求。
據悉,萊特光電RedPrime材料及HTL材料已實現了進口替代,公司還是京東方RedPrime材料的獨家供應商。
奧來德已向維信諾、華星光電、京東方等企業(yè)提供有機發(fā)光材料;國內面板廠商已進行招標采購的第6代AMOLED線性蒸發(fā)源來自于奧來德、韓國YAS、日本愛發(fā)科、韓國SNU等,奧來德是唯一的國內企業(yè)。
OLED產業(yè)鏈的國產化也有賴于上下游廠商的合作,徐鳳英向記者表示,面對極不穩(wěn)定的全球環(huán)境,公司將加強供應鏈的合作及風險管控,與供應商建立穩(wěn)定良好的合作關系,進而培養(yǎng)抗風險共同體,降低生產成本,保障生產穩(wěn)定。
據悉,維信諾與柔性電路板(FPC)公司共同研發(fā),使多層板設計變成雙層板設計,成本大幅下降;與PI公司開展柔性PI基板材料的技術攻關、材料量產工藝研發(fā)、面板產線導入驗證等;還升級了全新的VM6材料體系,這是國內面板廠商首次披露自己的材料體系。
產線投資超萬億
“相比國外,國內柔性AMOLED產線建設整體較晚,目前主要產線仍處于量產后的稼動率提升階段和建設投產前期,整體產線稼動率仍處于不斷提升中。”一位面板廠商人士告訴記者,雖然國內尚未有OLED產線實現盈虧平衡,但產業(yè)格局正在加速集中,京東方、維信諾等面板廠商的份額在加速擴大。
以京東方為例,公司現有三條OLED產線,根據公司在調研時的表態(tài),AMOLED業(yè)務涉及新技術、客戶認證等,還需要一段投入期,公司還是聚焦提升產品、技術能力,實現產品真正價值。
京東方定期報告中并未單獨披露OLED業(yè)務經營情況,但業(yè)內認為盈利可能性并不大,主要是由于公司OLED屏的出貨中,盈利能力較高的高端機型占比較低,而盈利能力略低的中低端機型占比較高,同時,京東方在中低端市場還要面對其他OLED屏廠的價格競爭。
維信諾目前在固安、昆山各有一條OLED產線,并參股合肥維信諾,受新產線轉固因素影響,今年上半年,維信諾凈利潤虧損有所擴大。華星光電與深天馬的OLED產線也面臨類似問題,出貨客戶集中在小米等少數廠商,還面臨廠商間的壓價,想要盈利并不容易。
“面板行業(yè)具備長周期、資金密集和技術密集的特點,由于產業(yè)規(guī)律,產線前期設備投入、廠房建設等固定資產投資成本較大,年均折舊攤銷等固定成本居高不下,嚴重壓縮利潤空間,難以實現盈利。”上述面板廠商人士稱,這些攤銷成本并不造成當期現金支出,因此對日常的生產和運營也不產生壓力和影響。
通過幾個數字可以初步認知OLED產線的資金密集屬性,合肥維信諾第6代AMOLED產線總投資440億元,設計產能30K/月;京東方成都第6代AMOLED產線總投資465億元,重慶、綿陽的兩條AMOLED產線總投資也接近千億元。
在徐鳳英看來,OLED面板產業(yè)在發(fā)展前期屬于技術主導階段,終端產品圍繞屏幕形態(tài)進行創(chuàng)新,顯示效果同時不斷優(yōu)化,因此,面板企業(yè)應重視技術創(chuàng)新,并不斷強化產線運營能力,推動供應鏈體系創(chuàng)新降本,提升產線良率水平和量產交付能力,才能夠打造有性價比的產品,獲得頭部客戶的信任與青睞。
“面板行業(yè)在產線具備規(guī)模效益后,產能釋放更多,原材料等成本更低,企業(yè)營收和盈利等指標會明顯改善。”徐鳳英進一步解釋,未來毛利提升將來自于規(guī)模效益和產業(yè)協(xié)同,特別是在實現相對持續(xù)的高稼動率后,產線的規(guī)模優(yōu)勢會逐漸顯現,各項成本、費用會得到更加合理、有效的分攤。
陳軍認為,考慮到折舊、市場需求等波動,OLED產線想要在短期甚至5年內實現盈利的可能性是比較低的。OLED產線投資的真正價值在于對上游原材料、設備及周邊產業(yè)鏈的產品、技術發(fā)揮帶動效應,單純地按照盈利來評估OLED產線價值過于局限且缺乏隱形價值的體現。
據統(tǒng)計,中國新建及擬建的OLED產線已達到20條以上,總投資超過萬億元,這也直接帶動了國內配套廠商的擴產計劃。例如,萊特光電當前的OLED終端材料產能為3噸/年,另有1噸產能儲備,公司正在推進的OLED終端材料研發(fā)及產業(yè)化項目規(guī)劃產能為15噸/年。奧來德也有合計15噸的發(fā)光材料規(guī)劃產能,長春、上海工廠規(guī)劃產能分別為5噸、10噸。
一位投資界人士向記者表示,對于資本市場,建議用EBITDA(稅息折舊及攤銷前利潤)對OLED行業(yè)進行估值,這也更能體現OLED企業(yè)的運營情況,從而反映企業(yè)長周期的真正價值。“國外很多重資產行業(yè)的估值都采用EBITDA,由于國內很多顯示企業(yè)有LCD業(yè)務,并已度過了產業(yè)發(fā)展前期的業(yè)績虧損階段,實現了盈利,所以市場仍習慣于用盈虧來衡量企業(yè)價值。只要企業(yè)現金流穩(wěn)定,企業(yè)營收規(guī)模仍在增長,就具備很好的投資價值。因此,EBITDA對OLED企業(yè)估值能更準確分析企業(yè)的投資價值。”
拓展IT和車載市場
今年初,京東方為OLED業(yè)務設置了2022年出貨1億片的目標,但從京東方近日的表態(tài)來看,公司已將OLED出貨量目標調整為8000萬片。雖然越來越多的國產OLED廠商向高端手機機型導入產品,覆蓋面也在提升,但智能手機景氣度的下降顯然波及到了面板廠商。
“今明兩年,受經濟大環(huán)境影響,手機市場大概率延續(xù)低迷態(tài)勢,手機廠商的總體策略將逐步偏保守。”陳軍告訴記者,成本及高端技術突破成為手機廠商現階段的主要訴求,低端柔性OLED面板已經對剛性OLED面板形成了比較明顯的沖擊。
如果說手機市場有什么亮點,折疊屏可能是為數不多的一個。周詩博指出,技術升級引發(fā)了OLED面板廠商產能的重新分配,特別是剛性OLED將開始從手機轉往IT來去化產能,柔性OLED則將聚焦于折疊市場。“折疊手機2022年滲透率有望達到1.1%,在規(guī)格提升、價格更具競爭力的帶動下,2024年滲透率有望達到2.5%,將有機會為市場提供新一波的換機風潮。”
在陳軍看來,短期內,手機、智能穿戴仍然是國內OLED廠商的主要經營陣地,與此同時,擴大OLED在下游的應用場景品類將成為面板廠的未來主要經營策略。記者注意到,OLED廠商基本都將IT(平板、筆電等)及車載視為重要的新拓目標市場。
潘香婷向記者表示,目前,智能手機是OLED面板的主要應用領域,隨著技術提升及成本下降,OLED顯示從高端機逐漸向中、低端機型滲透,而在平板、電視、車載顯示、AR/VR、智能穿戴設備等其他應用領域,這些領域滲透率還比較低,未來OLED在終端電子應用市場還有很大成長空間。
今年上半年,深天馬的車載顯示業(yè)務營收增長超20%,公司在調研時表示,隨著AMOLED產業(yè)鏈以及技術整體趨于成熟,加之未來規(guī)模化應用后更有競爭力的價格,車載領域的滲透將逐步加大。
關于車載應用,潘香婷表示,OLED響應速度快,抗戶外強光干擾能力強,可視角度寬,有利于安全駕駛;同時,可耐受溫域范圍寬,能夠適應汽車戶外行駛絕大多數環(huán)境要求;OLED還能夠實現極佳的圖像質量,可做成彎曲有弧度的屏幕,帶來更好的視覺感受。
根據維信諾的判斷,中尺寸OLED接下來會依次滲透平板、筆電和車載領域,其中平板和筆電會加快。當前,已有多個終端廠商推出OLED中尺寸產品,公司認為未來在平板和筆電領域的顯示創(chuàng)新方案會主要集中在OLED上。
周詩博認為,今明兩年,OLED行業(yè)值得關注的變化一是折疊屏手機將逐步擴大市占率,通過技術不斷積累,價格、手機重量及功能配置將取得最佳平衡;二是蘋果能否按照計劃在2024年陸續(xù)推出采用OLED面板的iPad以及Macbook系列產品。“雖然受制于大世代設備及材料效能的演進速度較慢等因素影響,近兩年OLED面板在中尺寸IT產品的發(fā)展仍將緩步邁進。”
正如周詩博所說,OLED能否在IT領域快速滲透,一定程度取決于蘋果公司的進度。業(yè)內預計未來蘋果的iPad、MacBook、iMac三條極為重要的產品線都將會逐漸采用OLED屏幕,并將其視作標桿。
陳軍指出,OLED在其他領域的滲透率提升主要受到高成本、高價格等因素制約。他提供的預測數據顯示,2022年,全球OLED面板在車載顯示領域出貨量滲透率約0.3%,預計2026年該滲透率有望提升到2%,受制于成本價格等因素,車載領域OLED的滲透率仍然較低。
深天馬談到,AMOLED技術在車載顯示領域的應用還面臨著車規(guī)級穩(wěn)定性、壽命等考驗,行業(yè)還在持續(xù)加大投入對相關技術和方案進行改善和提升,需要一定時間的沉淀。維信諾則提到了車載產品驗證周期更長的情況。
“在近期OLED技術提升及材料優(yōu)化下,車載要求的可靠度以及筆電需要的省電效能應該會逐步通過驗證,加上大世代廠的籌備陸續(xù)展開,以及著名品牌廠的加持,預估在2024年后,IT及車載的滲透率將會有顯著突破。”周詩博表示。
多地召開“新春第一會” 高質量發(fā)展、改革創(chuàng)新等被“置頂”
隨著春節(jié)假期結束,全國多地在蛇年首個工作……[詳情]
10:03 | 肯悅咖啡進入“千店時代” 全球首... |
10:02 | 佰維存儲2024年營收同比增長86.46%... |
10:01 | 越秀資本第一季度歸母凈利潤同比增... |
09:59 | 希荻微第一季度營收同比增長44.56%... |
09:58 | 連續(xù)造假遭重罰 ST錦港面臨重大違... |
09:56 | 多方合力支持“出口轉內銷” 讓外... |
09:56 | 螞蟻數科發(fā)布智能體開發(fā)平臺Agenta... |
09:55 | 華潤啤酒“扎根土地” 扛起國麥振... |
09:48 | 康隆達發(fā)布2025第一季度報告 越南... |
09:46 | 大北農:一季度營收凈利雙增 多業(yè)... |
09:44 | 光峰科技一季度營收穩(wěn)健增長 新興... |
09:42 | 曹操出行更新招股書:2024年營收14... |
版權所有證券日報網
互聯(lián)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 10120180014增值電信業(yè)務經營許可證B2-20181903
京公網安備 11010202007567號京ICP備17054264號
證券日報網所載文章、數據僅供參考,使用前務請仔細閱讀法律申明,風險自負。
證券日報社電話:010-83251700網站電話:010-83251800 網站傳真:010-83251801電子郵件:[email protected]
掃一掃,即可下載
掃一掃,加關注
掃一掃,加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