繼上半年實現“大豐收”后,持續緊俏的碳酸鋰行情再度讓鋰礦企業成為最直接的受益群體。據上海證券報記者統計,A股涉及鋰礦開發的公司有近20家,截至記者發稿,已有10家披露了2022年前三季度業績預告且全部預喜,10家公司的最低預增幅度達251.88%,最高增幅超過40倍。
“鋰礦企業三季度業績表現符合預期,可以用穩定增長來概括。”有鋰礦行業人士告訴記者,7月以來,大部分公司產能釋放情況良好,銷售訂單依舊飽滿,雖然碳酸鋰漲價勢頭有所削弱,但上游礦企依然處于史上最賺錢的時期。
鋰鹽產銷兩旺
鋰礦“吸金力”不減
受新能源電動車市場需求拉動,鋰礦企業“吸金”能力依舊。亮眼的業績預告靠什么支撐?多家鋰礦公司公告的描述基本一致:鋰鹽持續漲價、產品產銷兩旺。
融捷股份暫時領跑行業“預增榜”。公司業績預告顯示,預計2022年前三季度實現凈利潤12億元至13億元,同比增長4330.99%至4700.24%。其中,公司預計第三季度實現凈利潤6億元至7.5億元。
記者注意到,融捷股份二季度凈利潤為3.22億元。由6億元的凈利潤預測下限來推算,公司三季度預計實現凈利潤環比增幅達到86%。
贛鋒鋰業則書寫了歷史最好前三季度業績預告。公司在10月14日晚披露稱,預計今年前三季度實現凈利潤143億元至153億元,同比增長478.29%至518.73%。公司稱,業績大幅預增系鋰鹽產品需求持續增長,鋰鹽產品的價格維持在較高水平,公司鋰鹽產品銷量和銷售均價同比增長,公司的經營性業績同比大幅增長。
業績同樣創了歷史新高的還有天齊鋰業。公司預計今年前三季度實現凈利潤152億元至169億元,同比增長2768.96%至3089.83%。其中,公司在第三季度預計實現凈利潤50億元至65億元,該預測數據雖較公司二季度70億元的凈利潤有所下滑,但考慮到夏季短期限電等因素,公司在三季度表現亦算不俗。
此外,天華超凈、中礦資源、藏格礦業、永興材料、雅化集團及西藏礦業等鋰礦大戶也于近期披露了前三季度業績預告,各家前三季度表現均呈現穩定增長勢頭。
需要指出的是,雖然還有部分鋰礦企業暫未披露業績預告,但在鋰鹽高景氣度的大背景下,“大幅預增”仍將成為其三季報主旋律。
以鹽湖提鋰龍頭鹽湖股份為例,有接近公司人士告訴記者,公司鋰鹽產品三季度產銷情況穩定。“公司旗下藍科鋰業三季度日均生產碳酸鋰約120噸至130噸,該數據也較二季度明顯提升。”該人士稱。
此外,記者了解到,鹽湖股份與比亞迪合作的3萬噸電池級碳酸鋰項目也在推進中。比亞迪正在利用該公司自有提鋰技術進行中試工作,中試成果已得到初步驗證,產品已達到電池級碳酸鋰標準。待中試工作全面完成后,雙方將協商項目的啟動事宜。
冬季產能受限
鋰價高位運行仍將延續
“銷售訂單飽滿,幾乎沒啥庫存。”藏格礦業相關負責人告訴記者,進入9月后碳酸鋰市場再度活躍,結合實際銷售來看,當前正值新能源車年末沖量期,碳酸鋰供不應求的局面仍將持續。
鹽湖股份的情況與此類似。有接近鹽湖股份人士向記者透露,目前公司碳酸鋰平均價格已達到50萬元/噸,銷售端都是采取先款后貨模式。“由于產品數量有限,銷售還是很火爆,公司能保證下游廠商拿到貨就已經很不錯了。”
對于碳酸鋰價格再度攀升,前述鹽湖股份人士認為,主要是在于供需關系。另外,海外鋰精礦拍賣價的持續走高對國內鋰價高位運行也起到支撐作用。
事實的確如此。澳大利亞鋰礦商皮爾巴拉于9月20日完成年內第九次5000噸5.5%鋰精礦拍賣,報價約為6988美元/噸。記者注意到,該價格較8月同類精礦拍賣的每噸6350美元上漲638美元,環比上漲近10%,再次創下新高。
西藏某鹽湖提鋰企業人士對記者表示,從7噸鋰精礦折算1噸碳酸鋰來看,需要購買鋰精礦的國內碳酸鋰企業每噸的成本已接近50萬元。“雖然成本高,但相對于下游的大量需求,上游還是有較強的議價能力。”
另需注意的是,即將進入冬季的青海、西藏鹽湖,產能受限,這也為鋰價看漲帶來一定支撐。
“隨著氣溫的逐步降低,鹵水的吸附效率也會隨之降低,相較于夏季,產能肯定會有所下降。”藏格礦業相關負責人表示,公司旗下藏格鋰業夏季碳酸鋰日產能可達40噸左右,眼下隨著氣溫降低,日產能已降至32噸左右。未來隨著氣溫的進一步下降,公司碳酸鋰產能還將進一步減少。“最冷的時候可能要減產40%。”
同處察爾汗鹽湖的鹽湖股份情況與此大致相同。公司也在互動平臺予以確認,受氣溫影響,公司碳酸鋰產量下降。
雖然受到客觀因素制約,但鋰礦企業并未選擇“躺平”。包括鹽湖股份、藏格礦業在內的多家青海鹽湖提鋰企業人士告訴記者,眼下各企業已開始部署冬季生產工作,在技改上“做文章”成為共識。各家企業都希望通過在提鋰母液回收等方面改進技術,保證冬季作業的收率提升。
四川某鋰礦企業人士告訴記者,碳酸鋰價格走向的核心因素還是供需關系。“面對2022年新能源汽車市場的大踏步發展,在新增產能有限的情況下,鋰鹽的巨量需求仍然客觀存在。”
綜合來看,鋰價短期看漲或會延續一段時間。華西證券研報認為,碳酸鋰供給最為寬松的階段已經過去,不排除在今年第四季度及2023年第一季度出現鋰鹽價格再創新高的可能。
01:54 | 17家A股白酒公司交出2024年成績單... |
01:54 | 貴州茅臺一季度凈利潤同比增長11.5... |
01:54 | 上市車企去年業績“冰火兩重天” ... |
01:54 | 隆基綠能去年研發投入約50億元 加... |
01:54 | 旅游上市公司年報掃描 入境游有望... |
01:53 | 從幕后到臺前 供應鏈企業以技術創... |
01:53 | 技術競賽再升級 動力電池進入“多... |
01:53 | 道恩股份重大并購接連落子 化工新... |
01:53 | 零售行業供應鏈 從效率競爭發展到... |
01:53 | 藍科高新一季度訂單量回升 多舉措... |
01:53 | 期貨公司首季合計實現凈利潤近25億... |
01:53 | 券商“選股”清單揭曉:一季度新晉... |
版權所有證券日報網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 10120180014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B2-20181903
京公網安備 11010202007567號京ICP備17054264號
證券日報網所載文章、數據僅供參考,使用前務請仔細閱讀法律申明,風險自負。
證券日報社電話:010-83251700網站電話:010-83251800 網站傳真:010-83251801電子郵件:[email protected]
掃一掃,即可下載
掃一掃,加關注
掃一掃,加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