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記者 李正
九月伊始,基建和房地產行業迎來了“金九銀十”旺季,與其相關的重要原材料水泥價格仍然維持較低水平。9月5日,生意社數據顯示,國內P.O號水泥現貨參考價390元/噸,環比增長1.04%,同比下降27.26%。
將時間線拉長來看,上述水泥現貨參考價從2021年11月中旬的歷史最高點680元/噸,快速回落至2022年1月中旬的510元/噸,在小幅上漲至3月中旬的546.67元/噸后,再次出現快速下跌,直至6月15日創出2018年以來的最低紀錄383元/噸后,始終維持在低位運行,截至9月5日,價格處在380元/噸-390元/噸區間已持續了超過80天。
有分析人士向《證券日報》記者表示,此前多地水泥廠停窯穩價效力較弱,使得來自供給端的漲價壓力并不強烈。預計年內水泥價格將延續小幅上漲態勢。中長期來看,需求下滑已是業界普遍的共識。
價格上漲旺季不旺
按以往經驗判斷,進入9月份,高溫天氣減少有利于基建和房地產行業的施工,所以歷年的8月底至12月上旬,對全國多數地區而言都是施工旺季,也是對水泥需求的主要旺季,對水泥價格形成比較大的拉動作用,而今年6月中旬以來的水泥價格卻基本維持在低位水平。
對此,卓創資訊水泥行業分析師王琦接受《證券日報》記者采訪時表示,進入2022年項目開工旺季以來,全國范圍內水泥需求趨勢有了一定的提升,但是看需求變動不能只看環比,從同比來看,2022年與2021年同期差距很大。
王琦介紹,從環比來看,全國范圍目前的水泥需求環比增長大概在20%-30%,但是同比來看,由于今年整體需求情況相對較弱,導致了水泥市場旺季不旺。價格方面,受需求環比增長影響,部分地區已經開始出現了上漲,但是上漲過程并非一帆風順,而是漲漲落落。
“就目前我掌握的資料顯示,從整體來看,國內水泥價格還是在往上漲的,只是速度比較緩慢。”王琦進一步表示,從供給方面看,除了夏季的水泥錯峰生產計劃以外,9月份有一些省份仍有錯峰計劃,比如像部分東北地區就計劃在9月份中下旬再次停窯,如果在降低產能方面始終保持調控力度不放松以及需求上漲情況不變的背景下,對國內水泥價格上漲也會有一定正面作用。
今年7月份-8月份夏季水泥需求淡季時,全國多個省份都安排了超過以往天數(10天-15天)的水泥廠停窯時長以抬高水泥價格,部分省份的水泥廠甚至停窯20天-30天。但是從漲價情況來看并不理想。
王琦表示,雖然今年水泥廠停窯的整體力度很大,但是由于在停窯之前,水泥需求持續疲弱,導致水泥廠熟料庫存壓力也處于高位,很多廠家甚至是在保持100%庫存位的狀態下運轉,所以雖然進行了停窯,但也只是把庫存降到了相對合理區間,水泥供應并未出現短缺。
年內政策支撐需求力度較強
今年以來,多地陸續發布了“保交樓”和推動基建工程項目的相關政策,對水泥行業需求形成了一定支撐。
“保交樓”政策方面,包括鄭州、南寧、浙江、湖北、陜西等地明確設立紓困基金,穩定房地產市場發展;河南開封、陜西咸陽、四川遂寧等地針對問題樓盤分別出臺“一樓一策一專班”、“一企一策、一樓一企”、“一對一”幫扶等措施,安排專班組跟進項目建設進度。
推動基建工程項目方面,例如貴州省6月份印發的《進一步加快重大項目建設擴大有效投資若干措施》中提出,加大爭取項目支持力度,搶抓國家優化重大項目審批的機遇,力爭開工建設一批重大基礎設施和新型基礎設施;福建省5月份印發的《關于貫徹落實扎實穩住經濟一攬子政策措施的實施方案》中明確,加快推進水利工程項目。推進流域防洪防潮、安全生態水系、流域綜合整治、蓄水工程、引調水工程、城鄉供水一體化等項目建設。
王琦認為,隨著“保交樓”和推進基建項目政策的持續推進,必然會對水泥需求形成一定的利好,但是未來水泥價格的上漲幅度仍然存在較大不確定性。
“短期來看,水泥價格走勢存在兩個解讀方向,一方面,需求進入旺季,價格會上漲,這是正常的供需關系所決定的。另一方面,對于大多數水泥廠家而言,由于2022年上半年甚至前八個月的銷售任務或利潤指標并未完成,這些企業大概率會抓住今年的最后時刻沖銷量和業績,在這種情況下,企業的競爭意識會導致漲價額度收縮,將直接影響‘金九銀十’期間水泥價格。”王琦說。
中國銀行研究院研究員葉銀丹在接受《證券日報》記者采訪時表示,從供給端來看,目前動力煤等水泥生產原料價格總體偏高,預計會對水泥價格形成較強的支撐作用,但在總體需求偏弱的影響下,成本上升推動價格上漲的力度有限,水泥價格基于成本因素漲價的空間較小。
對于未來水泥需求和價格趨勢預判,王琦表示,從整體來看,2023年水泥需求大概率會呈現長期下行或收縮的趨勢。“不過價格運行趨勢方面不好判斷,因為價格不僅受制于供需關系,還受制于行業內企業的競爭格局,包括行業集中度的改變等等。”王琦說。
葉銀丹補充表示,中長期看“雙碳”+“雙控”政策有望帶動行業供給格局進一步優化。水泥行業未來有望納入碳交易,碳稅+減排改造將加劇小企業成本壓力,龍頭競爭優勢將更加凸顯,有望通過兼并收購進一步實現擴張,價格中樞也有望逐步抬升。
(編輯 孫倩)
01:54 | 17家A股白酒公司交出2024年成績單... |
01:54 | 貴州茅臺一季度凈利潤同比增長11.5... |
01:54 | 上市車企去年業績“冰火兩重天” ... |
01:54 | 隆基綠能去年研發投入約50億元 加... |
01:54 | 旅游上市公司年報掃描 入境游有望... |
01:53 | 從幕后到臺前 供應鏈企業以技術創... |
01:53 | 技術競賽再升級 動力電池進入“多... |
01:53 | 道恩股份重大并購接連落子 化工新... |
01:53 | 零售行業供應鏈 從效率競爭發展到... |
01:53 | 藍科高新一季度訂單量回升 多舉措... |
01:53 | 期貨公司首季合計實現凈利潤近25億... |
01:53 | 券商“選股”清單揭曉:一季度新晉... |
版權所有證券日報網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 10120180014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B2-20181903
京公網安備 11010202007567號京ICP備17054264號
證券日報網所載文章、數據僅供參考,使用前務請仔細閱讀法律申明,風險自負。
證券日報社電話:010-83251700網站電話:010-83251800 網站傳真:010-83251801電子郵件:[email protected]
掃一掃,即可下載
掃一掃,加關注
掃一掃,加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