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記者 矯月
9月1日,2022年中國國際服務貿易交易會首場論壇——2022汽車資本論壇“雙碳未來,智能汽車加速”在國家會議中心舉行。本次論壇由《證券日報》社與中國歐洲經濟技術合作協會聯辦、中信證券和中歐智能網聯汽車分會協辦。
在以“中國如何與全球共享智能電動汽車?”為主題的圓桌探討上,西班牙加泰羅尼亞企業發展局北京代表處投資總監金磊、挪威駐華大使館高級商務官員高鵬、奇瑞國際公司執行副總經理張升山、江淮汽車國際事業部總經理助理孔德星針對中國汽車企業如何更好地開拓海外市場進行深度探討。
電動汽車出口提速
數據顯示,今年上半年,新能源汽車出口量20.2萬輛,同比增長130%,占汽車出口總量的16.6%。對此,張升山表示,“電動汽車出口提速得益于中國汽車行業,尤其是自主汽車品牌多年來不斷的努力。”
“有很多國家的客戶對公司在新能源汽車技術方面的發展,包括電動車三電技術、車輛智能化、網聯化等取得的成就表示驚訝。此外,無論是在造型、設計、科技,還是整個用戶體驗方面,也取得了突飛猛進的發展。因此,獲得諸多海外用戶對中國汽車產品質量,以及用戶體驗等方面好評。”張升山如是說。
據孔德星介紹,近年來,江淮汽車的出口也在快速增長。公司一直在積極推進新能源汽車的出口,尤其是針對歐洲高端市場。“目前,我們基本已進入20多個國家。通過這幾年的發展,公司新能源汽車累計出口量逾5000輛。”
通過不懈的努力和自主研發,中國新能源汽車在歐洲市場取得了不俗成績。金磊表示,2021年中國汽車出口50萬輛,其中歐洲市場占據一半,達23萬輛。
“中國汽車在歐洲市場受到歡迎有兩方面原因:一方面是市場需求,各國政府已經把發展新能源汽車作為減少環境污染、緩解石油危機的主要方式;另一方面,歐盟的機動車二氧化碳排放量占歐盟二氧化碳總排放量的12%,所以各國尋求通過發展新能源汽車來減少污染。”金磊表示,“中國汽車賣得好是自身實力體現,在歐洲市場上投入得多、發展得早,所以價格方面、質量方面以及迭代更新方面都能滿足歐洲各國需要。”
此外,金磊認為,先進的電池技術和成規模的產能也是銷量好的重要因素之一。例如,比亞迪的刀片電池、寧德時代的電池技術均具處于優勢地位。同時,中國動力電池產能占全球產量的48%,相當于電動汽車關鍵環節供應鏈有了保障。
不過,高鵬也提到,“歐洲市場上最受歡迎的還是特斯拉等一些老品牌,想要迎頭趕上,要有好的動力電池技術和充足的產能。同時,具備完整的汽車裝配,并對整個產業鏈進行布局。”高鵬表示,“接受一個汽車品牌需要3年到5年,甚至更長時間,中國車企一定要建立長期戰略,做好售后,樹立品牌。經過一段時間的磨合,肯定能被市場接受。”
立足海外要持續創新
可以說,中國車企通過多年對新能源汽車的布局,搶占了部分海外市場,但如何在國際市場立足,是當下新能源汽車企業需要考慮的。
張升山表示,“目前,公司進入跨國際發展階段,立足于國際研發、國際采購、國際制造,以及國際營銷。不過,最為重要的還是產品本身。動力汽車不僅是電動化,更多是智能化、網聯化。”
“在開發面向國際市場的電動汽車時,將高度重視智能化、網聯化,這關系到用戶體驗。例如,用戶對續航里程、價格、充電基礎設施均非常關注。此外,不同國家的路況也不一樣,很多技術問題都需要在海外開拓過程中去攻克。”張升山表示,打造一個品牌,特別是消費者市場當中的口碑需要一個完整的體系,久久為功。
對于產品的質量,孔德星表示,江淮在出口階段不以價格去競爭,一開始便依賴品牌、品質和技術走向高端市場。“對于中國汽車企業來說,更多的還是需要對品質的關注,真正得到終端用戶的認可才能真正走向海外。”
同時,孔德星還提出,走向海外還要密切關注服務工作,如何真正快速解決客戶反饋的問題,做得比原有企業更好,才能為當地市場所接受。
除了要加大服務工作外,金磊還表示,中國新能源汽車在歐洲市場的銷售,有很多因素取決于政府政策導向。例如,挪威對新能源汽車的補貼等優惠政策,這也激發了當地民眾對新能源汽車的購買熱情。
歸根究底,不論是售后服務還是政策支持,在業內人士來看,新能源汽車要想獲得市場青睞,最為重要的還是技術創新。
高鵬表示,歐洲是一個個性化的市場,不同國家、不同民族、不同地區的喜好截然不同。例如,北歐相對寒冷,這對動力電池在極寒天氣下順利運行提出更高要求,這就要求我們持續創新。“中國電動車企一定要把創新放在第一位,這樣我們才有跟歐美傳統汽車比較的優勢,才能贏得更多市場份額。”
“中國車企在基于自身優勢和特點的基礎上,進行適應本土化民眾需求的創新,將是未來公司能否走得更好的關鍵。”高鵬如是說。
在孔德星看來,中國汽車最大的優勢就是針對海外當地市場能夠做出一些適應性的開發,使得產品更能貼近實際使用情況,貼近場景,切合客戶真正訴求。
而除了對產品進行創新外,張升山認為,還要實現商業模式的創新。“新零售在歐洲市場是很火的一個概念,電動汽車也可以圍繞這個新生態進行很多創新。”
對此,金磊表示,中國車企在海外布局多是通過當地經銷商,其實,企業也可以走出去,在當地開工廠或與當地企業展開合作。以西班牙為例,其整體汽車工業非常發達,在歐洲汽車產量排名第二,全球排名第八,有200萬汽車行業從業人員。因此,國內車企可以積極嘗試本地合作模式。
01:54 | 17家A股白酒公司交出2024年成績單... |
01:54 | 貴州茅臺一季度凈利潤同比增長11.5... |
01:54 | 上市車企去年業績“冰火兩重天” ... |
01:54 | 隆基綠能去年研發投入約50億元 加... |
01:54 | 旅游上市公司年報掃描 入境游有望... |
01:53 | 從幕后到臺前 供應鏈企業以技術創... |
01:53 | 技術競賽再升級 動力電池進入“多... |
01:53 | 道恩股份重大并購接連落子 化工新... |
01:53 | 零售行業供應鏈 從效率競爭發展到... |
01:53 | 藍科高新一季度訂單量回升 多舉措... |
01:53 | 期貨公司首季合計實現凈利潤近25億... |
01:53 | 券商“選股”清單揭曉:一季度新晉... |
版權所有證券日報網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 10120180014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B2-20181903
京公網安備 11010202007567號京ICP備17054264號
證券日報網所載文章、數據僅供參考,使用前務請仔細閱讀法律申明,風險自負。
證券日報社電話:010-83251700網站電話:010-83251800 網站傳真:010-83251801電子郵件:[email protected]
掃一掃,即可下載
掃一掃,加關注
掃一掃,加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