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號汽油每升下調0.16元,95號汽油每升下調0.17元,0號柴油每升下調0.17元。本輪調價后,全國大多數地區92號汽油零售限價在每升8.0元至8.2元。
8月10日晚高峰,北京市通州區某加油站貼出降價幅度更大的優惠政策,但顧客寥寥。
張師傅的車所加的汽油為92號,調價前單價為8.43元/升,調價后為8.27元/升,加滿一箱油少花8元多。盡管近兩次油價下跌幅度相比前幾次較小,但對于營運車輛而言,張師傅稱“降一毛是一毛”。
6月以來,國家發改委連續5次下調國內成品油價格,此番連續下調被稱為“五連跌”。今年以來,國家發改委共進行了16次油價調整,共計上調10次,下調6次。
以北京地區92號汽油為例,據東方財富網數據顯示,今年以來,該品類的汽油單價在6月中旬達到峰值,每升汽油9.33元,被當地車主稱為“9元時代”。此前油價曾經歷了連續4次上漲,此后又經歷5次下跌,至8月23日24時,油價基本回落至“四連漲”之前的水平。
張師傅算了一筆賬。出租車一個“班”大約10小時,需消耗200多元的油費以及100多元的“份子錢”,每天毛收入600余元,凈收入大概300元。高位波動的油價成為出租車師傅的主要業務成本,再加上散發疫情對乘客數量的影響,除去休息天數等因素,出租車司機每月收入約為8000元。
按上述數據計算,油價占據了燃油動力出租車營運成本的六成,因而出租車司機對油價的漲跌動態極為敏感,油價每有上漲都給他們帶來不小的壓力。以張師傅為代表的多位出租車司機均向記者表示,油價上漲后工作壓力更大,同行中聊得最多的話題也是“如何省油”。
也有出租車司機將目光轉向新能源車。出租車司機臧師傅告訴記者,新能源車每天消耗的電能成本約80余元,比燃油車成本(每天200余元油費)低得多,目前出租車公司也在舊車報廢后引入新能源出租車。
“新能源車的‘份子錢’比燃油車高,燃油車每月4100余元,而新能源車是每月5100余元,但綜合算下來還是新能源車更劃算。”臧師傅說:“不少司機都在等著換新能源車,但需要手中的燃油車按期報廢后才能更換”。
油價高企也改變了不少普通市民的出行方式。多名車主向記者表示,如今的油價已經“難以承擔”。有人選擇使用公共交通工具出行,有人將燃油車換成了新能源汽車,還有人以自行車代步通勤。
地緣政治危機下,半年內國際油價兩度沖上頂點
在國內成品油調價機制的背景下,國內油價的漲跌與國際油價變動緊密相關。今年以來,影響國際油價漲跌的最大變量莫過于俄烏沖突。
今年2月底,俄烏局勢惡化,原油價格由此迅速拉升。至3月上旬,WTI紐約原油、布倫特原油價格均攀升至高點,盤中價一度突破130美元/桶。
3月8日,美、英兩國率先宣布停止從俄羅斯進口石油。此后,多國相繼宣布對俄羅斯實施各種經濟制裁。隨著歐美對俄制裁重重加碼,石油禁令屢次被列入制裁議題。
今年6月,歐盟對俄羅斯的第6輪制裁中,關于石油進口的禁令內容格外引人注目。據此方案,歐盟將在6個月內停止購買俄羅斯海運原油,這占歐盟進口俄原油的三分之二,并在8個月內停止購買俄石油產品。除少數經由管道進口俄原油的國家得到一定程度的臨時豁免外,俄出口至歐盟的原油中,相當大的份額遭受禁令限制。預計到2022年底,歐盟從俄羅斯進口的石油將減少90%。
俄羅斯是全球十大原油出口國之一,日出口量為500萬桶左右,對俄羅斯原油出口的連番制裁引發業界一系列猜測,油價走勢也出現劇烈波動。據WTI紐約原油、布倫特原油價格走勢圖信息顯示,在上述時間節點,即今年3月上旬、6月中旬均出現油價顯著上漲的形勢,峰值油價均突破120美元/桶。
當時,不少業內觀點對油價持“看漲”態度。綜其分析,在歐美制裁下,俄羅斯原油供給存在下降風險,再加上OPEC產能不足,原油供給增量有限,年內原油供應端相對偏緊的局面預計會延續。有觀點認為,未來若繼續保持高水平石油消費,油價仍將高企。
但隨后,油價從6月中旬之后逐漸走低。基于國際市場油價變化情況,至8月23日,國家發改委已連續5次下調國內成品油價格,國內油價由高峰的“10元時代”逐漸回歸到“8元時代”。
至于外界認為俄羅斯原油供給的下降風險,以及俄烏沖突對國際油價的影響,民德研究院院長、中海油能源經濟研究院原首席能源研究員陳衛東對《中國經濟周刊》記者解讀稱,目前沒有明確數據表明,在俄烏沖突中,俄羅斯原油在此期間出現大幅減產。
陳衛東進一步解釋,西方國家對俄的石油禁運制裁中,俄羅斯對美國的原油出口份額占比不高,相關措施可能會影響去往歐盟方向的原油供給。但鑒于近年來歐洲能源結構的變化,俄烏沖突地緣政治因素給今年油價突漲帶來的實質性影響已經趨于有限,相關制裁措施可能對天然氣的影響更大,油價上漲則多是地緣政治風險對市場造成的心理沖擊所致。
利益博弈中,眾產油國增產進程緩慢
將視角轉向國際原油供應端。
今年7月5日,在尼日利亞阿布賈舉行的第21屆尼日利亞石油和天然氣(NOG)會議上,時任OPEC秘書長的穆罕默德·薩努西·巴爾金多在演講中將現今這一時期稱作“石油史上最黑暗的時期之一”。
油價如今的暴漲與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暴發后,OPEC(石油輸出國組織)及其他產油國原油產量驟減不無關系。自2021年3月起,油價開始在震蕩中節節攀升至“離譜”的高度。
巴爾金多將如今原油市場出現重大波動和不確定性歸咎于新冠肺炎大流行、東歐地緣政治危機、全球通貨膨脹壓力,以及進而導致的一些工業化國家和多邊機構繼續推行旨在加速能源轉型和從根本上改變能源結構的嚴格政策。
復雜背景下,原油產能恢復進程充滿波折。2021年7月18日,OPEC+(OPEC的11個成員國及俄羅斯等其他11個非OPEC產油國)官方發表聲明表示,主要產油國已達成初步協議,將逐步提高石油產量,但這個進程被外界普遍認為太過緩慢。
不少業內觀點認為,后續增產情況如何很大程度上取決于閑置產能的恢復,這個問題也多次被OPEC官員提及,但至今未形成明確方案。OPEC方面對此的說辭直白點說就是缺錢。巴爾金多曾表示,對于解決原油產能問題,需要時間、技術、物流和資金。
但陳衛東認為,今年以來,諸如沙特阿美(TADAWUL:2222)這類石油巨頭趁著高油價取得前所未有的巨額利潤,但獲利后并未將資本繼續投向石油生產本身,因而“產能恢復受資金限制”的說法站不住腳。如若OPEC完全放開產能,油價必然會回歸到正常水平。
對于市場而言,油價變動對OPEC的原油增產進展極為敏感,幾乎每有關于增產的消息傳出,油價走勢都會出現一定波動。據OPEC7月報數據(統計數據節點為每月22日)顯示,7月,OPEC平均日產量比上月增加了21.6萬桶,日均產量達到2889.6萬桶,同時OPEC還對2022年下半年兩個季度的國際原油需求進行了調減。其間,WTI紐約原油、布倫特原油價格均跌破100美元關口。
此前,美國總統拜登于7月中旬出訪OPEC“領頭羊”沙特阿拉伯,被外界視作是美國政府試圖通過外交手段從原油供應端為高油價“退燒”,以減緩其國內能源壓力。此行中,美沙兩國簽署了18項協議和諒解備忘錄,而在原油增產方面,沙特并未明確表態。此行在外界看來對OPEC之后的石油增產具有一定的積極意義,但在隨后的8月3日(北京時間)OPEC+新一輪的月度例會上,相關成員國達成的協議中,9月份日產量僅在原有基礎上增加了10萬桶。
陳衛東認為,僅就供需基本面而言,石油的實際供給與需求在總量上并不存在失衡。目前油價的非正常波動摻雜了過多的相關方利益博弈色彩。
歐美經濟危機重重,原油需求承壓
與此同時,由于歐美市場持續的通貨膨脹致使經濟步入衰退趨勢,石油消費同樣趨于萎靡。同時,帶有激進意味的種種救市措施之下,原油需求進一步承壓。
當地時間7月21日,歐洲央行宣布加息50個基點,暫別近10年的負利率時代。根據歐盟統計局公布的數據,歐元區6月通脹率按年率計算達8.6%,已創歷史新高,德國、法國、意大利、西班牙等國均處于高位。
緊隨其后,美聯儲7月份議息會議宣布加息75個基點以遏制高企的通脹。事實上,至此美國在不到半年的時間里已累計加息225個基點,聯邦基準利率區間迅速提高到2.25%至2.5%的水平。
中國人民大學重陽金融研究院院務委員兼合作研究部主任、研究員劉英接受《中國經濟周刊》采訪時表示,歐美經濟頹勢以及其貨幣方面的救市措施可能影響未來一定時期的油價走勢。
據劉英研判,今年以來,美國經濟在高通脹的背景下連續出現季度環比負增長,這代表美國經濟已步入技術性衰退階段,并即將進入實質性衰退,未來大概率會致使其出現經濟“硬著陸”的結局。經濟內生性增長不足,對俄制裁的反噬效應和對方的反制裁嚴重影響進出口,種種因素制約下,美聯儲不得不選擇不斷加息,未來極有可能繼續加息,這將進一步加大美國經濟的下行壓力。反映在石油行業領域,這將導致原油需求出現縮減。
而歐洲在這一時期同樣被高通貨膨脹率和以油氣匱乏為特征的能源危機所困擾。劉英認為,歐洲面臨的局面與美國有一定相似特征,因而同樣選擇了小幅度加息措施。但不利的是,歐盟國家本就經濟疲弱、債務高企,經濟發展前景堪憂,再加上身處俄烏沖突風暴中心,遭受的沖擊更為顯著,未來對原油的能源需求同樣會下降。
連續下跌之后,油價還會漲嗎?
油價連續下跌之后,不同機構對油價未來的走勢研判不一。盡管大部分機構對油價持“看跌”態度,但也有少數機構認為未來油價可能會繼續上漲。
據多家媒體報道,有“大宗商品旗手”之稱的高盛在近期表示,油價上漲的可能性仍然很大。高盛具體預測,今年第四季度及2023年第一季度,美國汽油價格將會出現反彈。
有專家持相反觀點。
劉英從當前歐美經濟發展形勢及通貨膨脹水平角度作出研判,預期未來美聯儲有可能繼續進行加息,進而進一步壓縮石油消費,抑制石油投資增長;同時因加息帶來的美元升值也會使油價表現為下降回落的走勢。
劉英預判,當前的油價較正常值存在一定溢價,“正常值應該在70美元/桶左右”。如果沒有其他相關突發情況出現,油價將會逐漸回落至正常值,“高油價不會長期持續”。
陳衛東從能源發展角度作出解讀。陳衛東認為,進入如今的“碳中和時代”,全球能源結構已經發生變化,由原來的“石油中心”轉變至“電力中心”,原油的供給和需求都會因之產生變革。民用領域的能源危機更多體現在天然氣的短缺上。而宏觀經濟層面上,電力能源的來源更為豐富,對石油的需求不具有依賴性,因而石油行業的供應和消費都會逐漸出現潰縮,油價上漲缺乏供需基本面因素的支撐。
陳衛東預測,綜合當前種種因素考慮,如果沒有突發的變量因素影響,未來油價應將回歸至65~85美元/桶的價格區間,“這個價格區間是供方、需方、儲存方都可以接受的可持續價格”。
對于眼下油價“高燒不退”的形勢,出租車司機張師傅感嘆,“如果能降到6元左右就好了,那樣我們的壓力就會小很多”。
02:04 | 模壓成型裝備行業景氣度回 升伊之... |
02:04 | 半導體設備行業持續回暖 多家上市... |
02:04 | 多肽業務貢獻業績增量 藥明康德一... |
02:04 | 圓通速遞去年營收超690億元 競爭優... |
02:04 | 上峰水泥“一主兩翼”戰略成效顯著... |
02:04 | 賽力斯擬赴港上市募資 凈額70%將用... |
02:04 | 從原糧種植到產業協同 “白酒+”重... |
02:04 | 深藍汽車CEO鄧承浩:堅持技術創新... |
02:04 | ?上汽通用總經理盧曉:堅定走電動... |
02:04 | 藍色光標CEO潘飛:AI驅動商業模式... |
02:04 | 券商研究所人才爭奪正酣 外引內培... |
02:04 | 年內28家信用卡分中心“退場”區域... |
版權所有證券日報網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 10120180014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B2-20181903
京公網安備 11010202007567號京ICP備17054264號
證券日報網所載文章、數據僅供參考,使用前務請仔細閱讀法律申明,風險自負。
證券日報社電話:010-83251700網站電話:010-83251800 網站傳真:010-83251801電子郵件:[email protected]
掃一掃,即可下載
掃一掃,加關注
掃一掃,加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