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司的光伏級三氯氫硅是生產多晶硅的關鍵原料,目前是滿產滿銷狀態。”近日,有相關上市公司負責人對上海證券報記者表示。
記者近期采訪發現,隨著多晶硅企業夏季常規檢修的結束,光伏級三氯氫硅市場需求已逐步回暖,訂單量回升,近幾日價格開始反彈。
部分機構研報認為,8月以后,國內幾家大型多晶硅廠家已陸續復產,新增產能逐步投放,年內市場對光伏級三氯氫硅的需求量或出現階段性爆發,預計今年第四季度和明年第一季度市場供應最為緊張,行業龍頭業績有望持續受益。
市場再度回暖
光伏級三氯氫硅最主要的下游應用領域是多晶硅生產,多晶硅的擴產節奏成為其價格的主要驅動力。
復盤今年以來光伏級三氯氫硅的價格走勢,可以用“大起大落”形容。今年6月初,光伏級三氯氫硅曾一度達到2.7萬元/噸,同比上漲約1.7倍,此后一直處于下跌狀態。8月9日,國內均價猛然上漲1000元/噸,12日國內均價為2萬元/噸,近兩日走勢趨穩。
“8月以來,光伏級三氯氫硅的市場需求確實比前一陣有明顯增加。”近日,總部位于華北的一家上市公司負責人告訴記者,“光伏級三氯氫硅是多晶硅生產的重要核心原料,每新增1噸多晶硅產能,需一次性投入光伏級三氯氫硅約0.2噸,以補液位和清洗系統。在生產階段,每生產1噸多晶硅,還需消耗光伏級三氯氫硅0.3噸至0.5噸,以補充循環系統的損耗。”
從供給端來看,根據百川盈孚統計,我國現有三氯氫硅有效年產能約56.6萬噸,大部分產能以自用為主,其中光伏級三氯氫硅合計年產能僅16.5萬噸。
在需求端,在綠色能源轉型的大背景下,國內多晶硅企業紛紛抓住機遇快速擴張。預計2022年至2024年,我國多晶硅產能可達到72萬噸、125萬噸、180萬噸。據機構測算,假設多晶硅供需平衡,預計2023年和2024年對光伏級三氯氫硅的需求量分別為21.6萬噸、23.8萬噸。考慮到新投產的多晶硅企業對三氯氫硅單耗需求更高,根據多晶硅的投產節奏,今年四季度到2023年初,光伏級三氯氫硅的供應最為緊張。
產業鏈公司業績亮眼
據記者了解,在上市公司層面,目前僅有少數公司擁有光伏級三氯氫硅產能。業內人士介紹,光伏級三氯氫硅的擴產周期長、門檻較高。“三氯氫硅本身是危險化學品,需要較長的審批、建設周期。同時,其原料之一的氯化氫具有不易儲存及難以長途運輸的特性,所以三氯氫硅穩定產出需要附近具有品質良好且穩定供應的氯化氫來源。光伏級三氯氫硅的下游是多晶硅廠家,多用于制造單晶硅,對三氯氫硅品質要求很嚴格。”一位業內人士向記者透露。
受益于下游需求拉動,光伏級三氯氫硅產品量價齊上,今年上半年,相關上市公司的凈利潤同比增幅均翻倍。
作為行業龍頭,三孚股份預計上半年實現凈利潤3.96億元至4.25億元,同比增長167.83%至187.44%。公司認為,業績增長是因為三氯氫硅、高純四氯化硅銷售價格較去年同期均有所上漲。目前公司三氯氫硅產能為6.5萬噸/年,其中光伏級產品占比70%。
近日,新安股份在投資者互動平臺表示,公司的工業硅與三氯氫硅是生產多晶硅的關鍵原料,目前公司所有產品均是滿產滿銷狀態。公司目前有三氯氫硅產能6.5萬噸/年,除部分自用生產功能性硅烷產品外,約有4萬噸用于外銷,大部分可產光伏級產品。公司預計上半年實現凈利潤23億元至24億元,同比增長173%至185%。
更多新增產能在路上
記者注意到,多家行業內的上市公司已有光伏級三氯氫硅的擴產計劃。
記者從三孚股份了解到,公司“年產5萬噸三氯氫硅項目”進展順利,預計投產時間為今年第三季度。今年,公司又規劃了“年產7.22萬噸三氯氫硅擴建項目”,建設周期預計為6個月,是在年產5萬噸三氯氫硅項目基礎上擴建兩個獨立的生產裝置,兩期新建三氯氫硅項目較公司現有三氯氫硅生產裝置自動化程度更高。三孚股份認為,鑒于公司生產及管理經驗豐富,項目投產后,預計會較快地實現達產。同時,目前國內能夠提供光伏級產品的生產企業相對有限,公司自身具備危險品運輸車隊,與國內各大多晶硅生產企業建立了良好的合作。
據了解,新安股份新一輪戰略規劃已確立基于“磷基、硅基”兩大產業基礎與優勢持續延伸拓展,圍繞新能源應用場景打造具有新安特色的材料整體解決方案。在新增產能方面,公司開化特種有機硅新基地規劃有6萬噸三氯氫硅的產能。
宏柏新材具備完整的“硅塊—三氯氫硅—中間體—功能性硅烷—氣相白炭黑”綠色循環產業鏈。今年下半年,公司附加值更高的第二套5萬噸/年三氯氫硅裝置,及配套的1萬立方米/年氣凝膠等項目將陸續投產。近日,公司在投資者互動平臺表示,公司新建的三氯氫硅裝置部分產能有計劃外售光伏企業。
開源證券認為,宏柏新材第二套三氯氫硅裝置可生產光伏級三氯氫硅,多項目的陸續投產預計會在下半年增厚公司利潤。公司在產業鏈橫縱雙向的穩步擴張,將進一步增強公司成本優勢、優化公司產品結構并提升整體利潤水平。
此前,晨光新材在投資者互動平臺表示,公司三氯氫硅的產能為6萬噸/年,主要為自用,公司產品三氯氫硅可用于多晶硅生產。同時,公司將在寧夏中衛建設“年產30萬噸硅基及氣凝膠新材料項目”,主要生產三氯氫硅、正硅酸乙酯、乙烯基硅烷、苯基硅烷和氣凝膠材料。
10:04 | 以AI提效賦能 紅蜻蜓加速智能制造... |
10:01 | 分眾傳媒2024年穩健增長彰顯韌性 ... |
10:00 | 安迪蘇2025年第一季度實現凈利潤4.... |
09:58 | 引導會計師事務所重視審計質量 中... |
09:57 | 光啟技術產能釋放周期開啟 一季度... |
09:56 | 洪通燃氣第一季度凈利潤同比大增95... |
09:55 | 天融信推進智算云業務 一體機有望... |
09:55 | 稀土行業景氣度回升 多家公司一季... |
09:46 | 萬里揚一季度凈利潤同比增長19.15%... |
09:46 | 矽電股份2024年業績保持穩健 擬每1... |
09:45 | 寶馨科技2024年實現營業收入3.36億... |
09:44 | ?恒逸石化擬注銷約6370.38萬股回... |
版權所有證券日報網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 10120180014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B2-20181903
京公網安備 11010202007567號京ICP備17054264號
證券日報網所載文章、數據僅供參考,使用前務請仔細閱讀法律申明,風險自負。
證券日報社電話:010-83251700網站電話:010-83251800 網站傳真:010-83251801電子郵件:[email protected]
掃一掃,即可下載
掃一掃,加關注
掃一掃,加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