證券時報記者 陳書玉
關注成長,既是做好醫藥投資的秘訣,也是觀察新銳基金經理的關鍵詞。
從最初以醫藥行業研究員的身份加入摩根士丹利華鑫基金,到擔任大摩健康產業基金經理助理,最后成為大摩優悅安和基金經理,趙偉捷逐漸形成并完善自身的選股框架。在他看來,在醫藥行業的選股過程中,需要格外關注“長坡厚雪”的細分賽道,尋找更具成長性的公司。
先鎖定賽道再聚焦企業
醫藥行業包羅萬象,內部商業模式非常多元,有些公司偏科技屬性,有些公司偏消費屬性,趙偉捷如何構建醫藥板塊投資框架?
“構建醫藥板塊投資框架最重要的是明確底層邏輯,”趙偉捷指出,醫藥行業與一般的消費行業相比,有兩個比較大的特點:首先,最大的區別在產生消費的決策過程中,核心決策者是醫生,而非實際進行消費的患者;二是支付方也不完全是患者,現在公立醫院65%的收入是直接來自于醫保資金支付。因此分析這個行業需要特別關注的兩個方面,一個是醫生的處方動機,第二個是醫保資金的收支情況。
基于對上述兩方面的持續追蹤,能夠大致判斷整個行業的發展趨勢。再具體到投資上,趙偉捷認為自己是偏向成長風格的選手,投資會先鎖定具有高成長空間的細分賽道,而后聚焦賽道內競爭壁壘能夠不斷增強的企業。
“我在看財務報表的過程中,更希望找到企業成長的蹤跡,一是關注企業營業收入與凈利潤的增速,二是關注毛利率與凈利率的變化趨勢。對我來說,更看重的是未來的變化趨勢。可能一些企業現階段ROE(凈資產收益率)和ROA(資產收益率)不是很高,但是假如能看到它是處于一個規模效應釋放的過程中,毛利率和凈利率有提升趨勢,這就說明利潤端的彈性更大,那它的盈利能力就是在變強,最后反映在ROE和ROA上面肯定也會不差的。”趙偉捷表示。
在成長型公司的挖掘上,趙偉捷舉例稱曾在2018年關注過某生產治療過敏性鼻炎產品的企業。他表示,跟蹤到這家公司發現,這個行業的群體基數很大,而此前這個行業一直缺乏較好的產品。經過對臨床數據治療效果的追蹤并進行專家調研,先是確定了公司的產品沒有問題,再通過對銷售的調研發現滲透率還有很大提升空間。“藥品的競爭格局比較好,醫生也有動力開處方,同時它給患者的效用是實實在在的,同時也伴隨著企業經營端的拐點,后面公司股價上漲也驗證了這個邏輯。”
CXO高景氣度或將長期持續
關于4月底以來A股市場的反彈,趙偉捷認為,上海疫情出現新增確診拐點后,市場演繹的邏輯是“最差時間已經過去”,受損嚴重的行業和公司基本面會持續好轉,因此成長板塊大幅反彈。
而醫藥板塊由于需求相對剛性,受損較輕,在反彈中力度較弱。但6月以來醫藥板塊開始反彈,也是驗證了其成長性的邏輯。具體來看,CXO(醫藥外包)賽道仍是反彈力度最強的細分賽道之一。在趙偉捷看來,CXO中兩個鏈條CMO(生產)和CRO(研發)都具有很長的成長邏輯,屬于“長坡厚雪”型賽道。
其中,CMO背后的核心是中國制造業企業擁有一個全球的工程師紅利。中國工程師現在的技術水平與以前相比已經有了明顯提升,與歐美國家工程師相比差距并不大,但人均薪酬僅是歐美國家的三分之一左右,所以歐美的制藥企業是很愿意把生產環節外包給中國的CMO企業去做,物美價廉、效率又高。因而看好整個中國的CMO企業在全球創新藥產業鏈分工份額的進一步提升。CRO的邏輯則是中國創新藥市場大發展背景下,中國醫保資金對創新藥的支付比例有望持續加大。目前,中國醫保資金對創新藥的支付比例約在10%左右,而美國約為70%,日本也超過50%,相較海外發達國家還有很大空間。
關于市場較為關注的整個CXO賽道從去年7月份以來的大幅調整,趙偉捷解釋,“其實壓制板塊估值很重要的一點就是市場對中美關系惡化的擔憂,大家擔心美國對相關CXO產業可能會加征關稅或者有一些貿易制裁,但我認為從美國目前的政策動機來看,這個擔憂是在緩解的,美國現在的通脹壓力很大,取消關稅肯定是其中一個很重要的考量維度,從這個角度來看,CXO目前還是迎來了一些利好的出現。”
展望未來投資,趙偉捷表示仍然會堅守“能力圈”,投資既能獲取行業高成長性帶來的紅利,又能夠動態積累競爭壁壘,不斷加深“護城河”的優秀企業。在大摩優悅安和基金二季報中,趙偉捷表示,“在醫藥板塊內部,仍會堅守CXO賽道的核心持倉,理由是仍然看好中國工程師紅利的長期優勢、看好中國創新藥市場的長期前景。”
01:54 | 17家A股白酒公司交出2024年成績單... |
01:54 | 貴州茅臺一季度凈利潤同比增長11.5... |
01:54 | 上市車企去年業績“冰火兩重天” ... |
01:54 | 隆基綠能去年研發投入約50億元 加... |
01:54 | 旅游上市公司年報掃描 入境游有望... |
01:53 | 從幕后到臺前 供應鏈企業以技術創... |
01:53 | 技術競賽再升級 動力電池進入“多... |
01:53 | 道恩股份重大并購接連落子 化工新... |
01:53 | 零售行業供應鏈 從效率競爭發展到... |
01:53 | 藍科高新一季度訂單量回升 多舉措... |
01:53 | 期貨公司首季合計實現凈利潤近25億... |
01:53 | 券商“選股”清單揭曉:一季度新晉... |
版權所有證券日報網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 10120180014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B2-20181903
京公網安備 11010202007567號京ICP備17054264號
證券日報網所載文章、數據僅供參考,使用前務請仔細閱讀法律申明,風險自負。
證券日報社電話:010-83251700網站電話:010-83251800 網站傳真:010-83251801電子郵件:[email protected]
掃一掃,即可下載
掃一掃,加關注
掃一掃,加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