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記者 李春蓮 殷高峰
見習記者 賀王娟
近日,硅料價格突破30萬元/噸的消息讓市場一片嘩然,相比2021年年初的8萬元/噸,價格大漲3倍多。
據中國有色金屬工業協會硅業分會公布的最新多晶硅價格顯示,本周國內單晶復投料價格區間在28.8萬元/噸至30萬元/噸,成交均價為29.16萬元/噸,周均價環比上漲1.85%;單晶致密料價格區間在28.6萬元/噸至29.8萬元/噸,成交均價為28.96萬元/噸,周均價環比上漲1.9%。
硅料漲價不斷向下游傳導壓力,帶動硅片、組件等整個光伏產業鏈價格上漲。而光伏組件價格暴漲,更是直接影響了光伏項目投資建設進度。
“組件價格超過2元/瓦??蹿厔輿]有短期下降的可能性,壓力太大了。”7月7日,一家國有大型新能源投資企業的投資總監接受《證券日報》記者采訪時表示,受近期硅料價格持續上漲影響,自二季度以來,業內已有不少光伏電站建設滯后甚至暫停,大家都在等組件價格回落以后再恢復建設。
“雙碳”目標下,光伏發電裝機量不斷增加。但多位業內人士在接受《證券日報》記者采訪時表示,如果光伏產業鏈各環節失衡的狀況不斷加劇,終端光伏電站的建設速度或受到影響。
相關公司上半年業績大增
“目前多種硅料價格均創出歷史最高價格。”萬聯證券投資顧問屈放告訴《證券日報》記者,當前硅料價格上漲主要是供應企業停休減產所致。三季度仍有企業有停機減產計劃,將支撐硅料價格繼續高企。
面對旺盛的市場需求,硅片、電池和光伏組件生產企業紛紛擴產,但硅料產量增長相對緩慢。由于硅片端擴產幅度遠超硅料擴產幅度,疊加硅料項目建設周期更長的因素,導致硅料價格持續高位運行。
據中國有色金屬工業協會硅業分會統計,今年一季度,國內硅料產量為15.9萬噸,同比增長28%;而國內硅片、電池、光伏組件產量分別增長42%、37%、41%,明顯高于硅料產量增幅,造成硅料供應緊張。
硅料價格高企與市場供不應求有關,在此背景下,不少企業都在積極擴產。
協鑫科技2021年多晶硅產量約為10.45萬噸,今年年內,公司在徐州、樂山、包頭三地均有新項目投產,預計今年年底所有硅料產能將達36萬噸。
TCL科技日前也宣布,將與協鑫科技布局10萬噸顆粒硅。
上機數控也于6月23日披露公告稱,擬由全資子公司弘元新材在包頭裝備制造產業園區新規劃區建設年產40GW單晶硅拉晶及相關配套生產項目,項目計劃總投資約為148億元。
還有光伏電站開發企業人士向《證券日報》記者表示,上游硅料產能和產量增幅均無法滿足中下游市場需求,疊加中下游產品出口量大幅增長,造成硅料出現階段性供不應求,導致硅料價格大幅上漲。
在硅料產能短期無法釋放、供不應求的格局下,相關上市公司的上半年業績大增。
7月8日晚間,大全能源發布公告稱,預計2022年半年度實現歸母凈利潤區間為94億元至96億元,同比增幅區間為335.03%至344.28%。利潤增幅較大的原因是,今年光伏市場持續增長,高純多晶硅料仍為整個產業鏈供應最緊缺的環節之一,因此多晶硅市場價格持續上漲。此外,公司三期B階段項目于年初達產,新產能釋放帶動上半年銷量同比增長約80%。得益于硅料銷售的量利齊升,公司盈利能力持續提升,報告期內業績顯著增長。
同樣受益于硅料業務的量價齊升以及電池片業務大尺寸產品占比的提升,“硅料之王”通威股份的業績更為亮眼。公司預計上半年實現歸母凈利潤區間為120億元至125億元,同比增幅區間為304.62%至321.48%。僅半年的凈利潤就已超過去年全年的凈利潤(82.08億元),大大超出市場預期。
群益證券分析師表示,雖然下半年有較多硅料產能釋放,但市場需求高增,加上部分產能7月份將停產檢修、下游新產能備庫等因素影響,預計硅料價格景氣度有望延長。
光伏組件供應商頻繁違約
多家企業在接受《證券日報》記者采訪時均表示,今年的硅料上漲是在預期之內的,但硅料價格站上30萬元/噸的高位,還是讓不少中下游企業直呼“很受傷”。
硅片、組件企業相較于硅料企業利潤不高,但隨著上游硅料價格持續上漲,硅片、電池、組件等下游企業也開始加入漲價隊伍。
上述新能源投資企業的投資總監談到,整個產業鏈六成利潤都被硅料企業拿走了,對于下游的電池片、組件以及終端電站投資商來說,利潤空間非常有限。盡管四季度硅料產能會有較大提升,但上游硅料企業仍具有很強議價能力,組件價格能否下降存疑。
上述光伏電站開發企業人士還提到,硅料價格大幅上漲,造成中下游生產企業成本增加,開工率降低,光伏組件供應端頻繁出現違約、毀約現象。原本以為組件漲價只是一時炒作,過兩周就降回來了,想不到的是,漲幅一波又一波,就算簽好合同,打了預付款,組件廠家或經銷商都要反悔再談價,導致很多項目因為拿不到組件停滯了。
值得一提的,在“雙碳”目標下,加速建設光伏發電站是大勢所趨。根據國家能源局數據,今年1月份—5月份光伏累計裝機量為23.71GW,同比增長139.3%。光伏發電裝機的快速增長,對下游光伏組件的需求旺盛,上游產品價格高企將導致光伏產業鏈失衡加劇。
“當組件價格漲到1.9元/瓦的時候,已達到公司投資決策的臨界點,這時光伏電站的開工積極性就會大大降低。當組件價格漲到2元/瓦以上,業內大部分企業已充分感受到壓力,開始糾結是否按期開工,年初的項目建設進度計劃已受到很大影響。”上述新能源投資企業的投資總監表示,“如果投資收益低于最低門檻,企業大概率會放緩建設節奏,擇機再開工,因為要考慮項目的經濟效益。”
《證券日報》記者采訪的多位業內人士認為,光伏產業鏈失衡加劇,一方面影響了光伏產業的健康發展,另一方面嚴重制約了光伏開發的建設進度。
23:23 | 2024年度深市上市公司業績穩中有進... |
22:27 | 以點帶面 穩鏈強鏈 2024年度科創... |
22:26 | 出口含“新”量更足!滬市主板公司... |
22:23 | 證監會公布《證券期貨業統計指標標... |
21:59 | 基礎穩、韌性強 滬市主板公司2024... |
21:52 | 澄天偉業:第五屆監事會第三次會議... |
21:52 | 錦波生物:第四屆董事會第十次會議... |
21:52 | 中遠通:第三屆董事會第三次會議決... |
21:52 | 迪森股份:第九屆董事會第一次會議... |
21:52 | 天力鋰能:第四屆監事會第十次會議... |
21:52 | 正川股份:2024年年度股東大會決議... |
21:52 | 迪森股份:2024年年度股東大會決議... |
版權所有證券日報網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 10120180014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B2-20181903
京公網安備 11010202007567號京ICP備17054264號
證券日報網所載文章、數據僅供參考,使用前務請仔細閱讀法律申明,風險自負。
證券日報社電話:010-83251700網站電話:010-83251800 網站傳真:010-83251801電子郵件:[email protected]
掃一掃,即可下載
掃一掃,加關注
掃一掃,加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