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記者 賈麗
二季度面板價格止跌企穩的預期或落空。日前,奧維睿沃發布報告顯示,中國大陸主流面板廠商今年6月份大幅度減產,減產規模為近10年以來最大。集邦咨詢統計顯示,6月份,電視面板各尺寸已跌破成本價,并且還在繼續下探。
對此,6月14日,惠科相關人士對《證券日報》記者表示,目前市場變化較快,公司會對部分產能進行收縮。京東方董秘辦人士則表示:“我們會根據下游客戶需求,調整產能結構,投片量會有一定波動。”不過她認為,在當下復雜的市場環境下,公司通過調整產品結構,依舊保持了較為穩定的經營水平。
“6月份主流面板廠商集體進行大幅減產以應對價格持續下跌,但全年收縮產能的可能性不太大,更多是應對市場波動的短期行為。”奧維睿沃總經理陳慧接受《證券日報》記者采訪時表示,大陸面板廠目前都尚處于分攤折舊成本階段,工廠經營和業績營收壓力相對較大。“不過面板廠即便減少投片,也不會關閉產線設備,產線會維持空料運行的狀態。”
“旺季不旺”
三季度面板廠商將持續減產?
通常來看,第三季度是面板廠商的銷售旺季,但今年這一景象或許不會上演。業內普遍預計,今年第三季度面板廠商會繼續擴大減產。
“各電視品牌為了達成年度銷售目標,通常會從在三季度積極備貨。一般來說,7月下旬,面板市場迎來大規模采購,供應趨于緊張,產業甚至會呈現結構性缺貨狀態,從而致使價格上漲。然而今年這一現象不會出現,目前各大面板廠都做好了持續減產的準備。”一位面板產業供應鏈人士對記者如是表示。
“旺季不旺”的局面,與市場持續處于下行通道的現狀有關。由于市場需求減弱,電視品牌制造商持續下調采購量,致使主流面板尺寸價格已跌至歷史低位,甚至跌破現金成本,部分廠商陷入虧損。
據集邦咨詢統計數據顯示,今年6月初,55英寸面板下跌約7美元,65英寸和75英寸面板也面臨產能過剩的壓力,預計今年三季度價格還會持續下行。
為緩解價格下跌和庫存帶來的壓力,面板廠商也陸續啟動大幅度的產能控制。奧維睿沃發布報告顯示,6月份面板產業迎來近10年規模最大的一次減產,特別是在中國大陸面板廠主導市場以來,首次出現如此大規模的減產動作。
群智咨詢總經理李亞琴接受《證券日報》記者采訪時認為:“韓國面板廠等從今年二季度啟動減產,中國大陸面板廠在6月份也開始積極減產,這是一個全行業減產的現象。面板產業首次如此大規模和全世代線的減產,對面板價格下滑有平穩或減緩作用,預計整個第三季度面板廠還會持續減產,相較于滿產水平,減產幅度將在20%左右。”
“目前TCL華星計劃持續減產至9月份,京東方、惠科后續會根據市場需求去做動態調整。”陳慧透露。
主流面板廠商的減產,將直接導致面板出貨量減少。據《AVC產業鏈-全球液晶電視面板產銷存月度報告》統計,這次減產會導致6月電視面板廠投片預計環比減少16%。不過,陳慧認為,“如果今年三季度持續按照6月份的稼動率運行,面板廠商的減產現象或在第四季度帶動供需的反轉。”
減產波及多產業
廠商以提高產品附加值應對
此輪面板價格下行周期是從去年6月份的電視品類開始的,進入2022年后,疫情反復、供應鏈混亂等因素疊加在一起,消費電子需求進一步被抑制,面板價格下行逐步擴散到多個電子品類,給面板廠造成比較大的虧損壓力。
“如今,這波減產已經波及多個產業,規模也是歷史較大的,尤其是電視品類,已經出現長達十二三個月的價格下行,主流規格已跌至現金成本以下,給廠商形成非常大的虧損壓力。在需求超預期收縮的‘至暗時刻’,面板廠商選擇減產不僅可以及時止損,也可以幫助市場價格恢復平穩,不再繼續滑落到更差的情況。”李亞琴認為。
值得一提的是,此次面板廠商的減產不僅針對電視面板,還包括顯示器、平板、筆記本的面板。
對于如何應對,上述京東方董秘辦人士表示:“公司還將進一步調整產品結構,優化產品,提高高附加值產品的占比,以尋求更高的利潤水平。”
而惠科相關人士稱,當下面板價格下跌,的確會對面板業務造成一定影響,但這是短期的現象。“我們正在調整產品結構,拓展海外市場。”
“近兩年,中國大陸面板廠商在產線上充分擴充、升級迭代,爭取到了更大的版圖和話語權。盡管市場下行,但面板廠商通過前期對經驗和利潤的積累,為產能策略調整爭取到一定緩沖時間。當下,廠商應持續調整產能規模、強化技術開發,向醫療、車用面板、新世代顯示技術產品等更具市場空間領域布局。”上述產業鏈人士表示。
(編輯 才山丹)
01:54 | 17家A股白酒公司交出2024年成績單... |
01:54 | 貴州茅臺一季度凈利潤同比增長11.5... |
01:54 | 上市車企去年業績“冰火兩重天” ... |
01:54 | 隆基綠能去年研發投入約50億元 加... |
01:54 | 旅游上市公司年報掃描 入境游有望... |
01:53 | 從幕后到臺前 供應鏈企業以技術創... |
01:53 | 技術競賽再升級 動力電池進入“多... |
01:53 | 道恩股份重大并購接連落子 化工新... |
01:53 | 零售行業供應鏈 從效率競爭發展到... |
01:53 | 藍科高新一季度訂單量回升 多舉措... |
01:53 | 期貨公司首季合計實現凈利潤近25億... |
01:53 | 券商“選股”清單揭曉:一季度新晉... |
版權所有證券日報網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 10120180014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B2-20181903
京公網安備 11010202007567號京ICP備17054264號
證券日報網所載文章、數據僅供參考,使用前務請仔細閱讀法律申明,風險自負。
證券日報社電話:010-83251700網站電話:010-83251800 網站傳真:010-83251801電子郵件:[email protected]
掃一掃,即可下載
掃一掃,加關注
掃一掃,加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