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記者 賈麗
端午小長假,又值618大促,剛剛復業一周的家電賣場呈現出與以往不同的景象。
“今年端午促銷期間,門店客流量差不多是去年同期的50%。”位于北京市朝陽區立水橋的某家電賣場,一位銷售人員向《證券日報》記者表示。
6月5日上午8點50分左右,記者在立水橋門店看到,雖然還沒到商場正式營業時間,烈日下,幾位消費者正在門口排隊。保安人員查驗每個人的健康寶、48小時核酸證明,并進行測溫。據了解,北京市朝陽區的多家家電賣場,已于5月29日開始恢復營業。
然而,不同于以往節假日期間的人頭攢動,恢復營業一周來,賣場門店略顯冷清,不少銷售人員開始主動出擊。記者離店后,還不停地接到家電賣場人員的電話,詢問是否有購買需求。
北京家電賣場一角 賈麗/攝
不過,家電實體門店的物流端卻異常火爆。此前,部分倉庫由于疫情原因,商品出貨受到影響,訂單出現積壓,復業后物流人員忙出貨、配送,同時門店正加緊對冰箱、空調等商品進行區域調配,以保證市場供應。
線上訂單火爆發貨忙
緊俏商品緊急調貨保供應
5月29日開始,位于北京市朝陽區的國美電器、大中電器、蘇寧電器等家電賣場開始正常營業,同時,紅星美凱龍、新奧購物中心等商場店鋪也陸續恢復營業。
“經過一周運營,客流量還沒有恢復到閉店前水平,整體銷售額不及去年同期的半數。”一位北三環家電賣場門店店長告訴記者。“很多消費者還是礙于疫情,選擇更為穩妥地在線上購物。隨著金九銀十銷售旺季來臨,門店流量在下半年有望逐步好轉。”
新奧購物中心的順電內部人士向記者表示,“5月28日接到通知已經開始準備,第二天,商鋪便正式開門營業了。不過人流量明顯低于預期。”
與門店暫時冷清相反的是,物流端卻異常忙碌。由于部分實體門店的倉庫受疫情影響一度關閉,訂單出現了積壓。復業后,物流人員忙打單、配送貨。記者注意到,在門店倉儲出口處,各類大小包裹正在有序運送。
6月份是空調、冰箱的銷售旺季,同時空氣炸鍋、掃地機器人的銷量也相對較高,目前大量訂單集中在制冷與智能產品。
安迅物流一位負責人對記者表示:“北京部分地區門店物流運力緊張,正在從其他部門抽調人手,同時對緊俏商品空調和冰箱緊急調貨,保證供應充足。”
“線下門店復業首要是保急供。”上述門店店長透露:“在閉店的時間里,線上訂單量呈現300%以上的激增。即使是閉店期間,對于空調等急需品,大部分賣場自營倉庫也一直在配送,只是會限流。隨著門店恢復正常,倉庫貨品的整體供應趨穩,無論是庫存還是配送,都完全可以滿足市場需求。”
家電賣場從電器專營店
變身貨品中轉及綜合體驗中心
據了解,目前,北京的家電實體門店主要以四種形式存在:有獨立門店的自營連鎖家電賣場、超級體驗店,如國美電器、蘇寧電器、大中電器等;入駐家居館、商超超市等的品牌門店,如紅星美凱龍Mall智能電器館等;零散的IT家電綜合類賣場,如順電、258電器大世界等;家電品牌廠商的綜合專營店及加盟店,如美的、格力的連鎖專賣店。
停業期間為了應對實體門店業績不佳的情況,家電零售及家電廠商們均加大線上布局和售賣力度,美的、格力等更是轉戰直播“賽場”。“總部鼓勵門店自己開直播,增加線上銷量占比。”一位家電品牌直營店銷售人員向記者透露。
位于北三環家電實體門店的一位負責人則稱,目前門店已完成轉型,采用實體店+APP雙店模式,線上、線下聯動運營,來滿足消費者的購物需求。
記者注意到,在國美、蘇寧的線上APP,除了傳統的家電、IT產品之外,均加大了對生鮮、奶制品、食品飲料以及常見日用品的展現比例,變身成為貨品中轉中心及綜合體驗店。而配送大多為當日達或次日達,直接由自建物流的人員從鄰近的實體門店提貨送達。
“在疫情沖擊之下,家電零售賣場均在主動轉型。客流受限、價格無法形成優勢、人工及門店成本越來越高,傳統渠道面臨巨大經營壓力。零售和品牌商也在減少中間商,轉戰線上,增加民生資源供應量,從家電專營零售向綜合生活體驗廣場轉型。”電商戰略分析師、海豚智庫創始人李成東接受《證券日報》記者采訪時表示。
復產優惠措施各不同
6月2日,北京市印發《北京市統籌疫情防控和穩定經濟增長的實施方案》,提出45條舉措助企復工復產復商復市,包括除原有減免政策外,對承租非國有房屋的科技型孵化器為中小微企業和個體工商戶減免房租的,按照減免租金總額的50%給予補貼等。
“商場正在與店鋪負責人討論房租優惠或減免事宜。我們已提出減免租金的申請,具體還在等通知。”新奧購物中心的一位家電賣場內部人士稱。
而大型連鎖家電賣場,閉店期間依舊保持線上銷售,所以整體未有太多動作,僅對入駐的品牌商降低了部分進場費、柜臺費。記者了解到,部分家電品牌的專營店則在閉店期間順勢關閉了部分店鋪,將現有店鋪資源進行合并,進一步降低成本。
“接下來我們還是會嚴格按照政府的要求進行疫情防控工作,做好賣場的消毒、消殺工作,爭取早日恢復到疫情以前的水平。”上述北三環門店店長對記者表示。
(編輯 才山丹)
17:55 | 周期錯配“時間差風險”得以修復 ... |
17:55 | 高度關注入境游市場 南方航空制定... |
17:55 | 做好應對周期準備 吉鑫科技多線著... |
17:55 | 興業銀行一季度業績會:凈息差走勢... |
17:55 | 新元科技即將變更為*ST新元 財報... |
17:55 | 影視行業寒冬之下 愛奇藝如何破局... |
17:54 | 融創服務以8.26億元出售彰泰融創智... |
17:54 | 浦發銀行交出2025年首季經營單:數... |
17:14 | 萊美藥業:公司持續推進新增藥品IN... |
17:14 | 中科海訊:截至2025年4月18日公司... |
17:14 | 蔚藍鋰芯:馬來西亞天鵬一期項目現... |
17:14 | 華僑城A:截至4月18日公司股東總... |
版權所有證券日報網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 10120180014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B2-20181903
京公網安備 11010202007567號京ICP備17054264號
證券日報網所載文章、數據僅供參考,使用前務請仔細閱讀法律申明,風險自負。
證券日報社電話:010-83251700網站電話:010-83251800 網站傳真:010-83251801電子郵件:[email protected]
掃一掃,即可下載
掃一掃,加關注
掃一掃,加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