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記者 謝若琳
隨著年報披露收官,行業冷暖也基本清晰。在所有行業中,影視行業一直是獨特的存在,其一度是資本市場跨界并購的追逐對象,但最近幾年在多重因素因素的影響下,影視行業也光鮮不再。
按照申萬行業(2021年)二級分類,22家影視公司在2021年共計收入414.41億元,凈利潤總額為-13.03億元,其中11家公司處于虧損狀態。
其中,“盈利王”捷成股份2021年實現凈利潤4.31億元,扣非后凈利潤2.6億元,這是該公司過去三年以來首次扭虧。而業績承壓的多數是以制片為主營業務的公司,其中不乏老牌制片廠,比如主攻電影的華誼兄弟和主攻電視劇的慈文傳媒。
“影視公司的年報盤點,堪稱比慘大會。”一位傳媒行業券商分析師對《證券日報》記者表示,疫情以來,影視內容開機率明顯下滑,直接導致中下發行、播出端內容緊缺,無論是院線還是流媒體平臺,都“勒緊腰帶過日子”,降本增效將成為未來幾年行業常態。
降本增效貫穿上下游
從個股財報來看,疫情是影響業績的首要因素。“疫情之下,劇組立項、開機的數量均有所減少。”一位影視基地負責人告訴記者。
根據國家廣播電視總局數據,2021年全國制作發行電視劇194部、6736集,創有統計以來新低。根據記者統計,2018年至2020年,全國制作發行電視劇數量分別為323部、254部、202部,按照集數來衡量分別是1.37萬集、1.06萬集、7476集。也就是說,與三年前相比,2021年電視劇制作集數少了51%。
日子難過,已經成為行業共識。去年上海電影節期間,光線傳媒董事長王長田曾表示,“2018年下半年開始,整個資本對于影視行業態度發生了重大轉變,導致整個行業投資急劇減少。比如股權投資方面,幾乎很少有公司在創立初期,或者是運營期間,能得到股權投資。對于項目本身的投資,資金也急劇減少,導致很多項目無法開工。”
另一方面,采購播出端流媒體平臺在集體虧損的背景下,也頻繁提出“降本增效”的目標。騰訊方面表示,我們正采取措施優化成本,減少騰訊視頻的財務虧損,同時保持其領導地位。愛奇藝創始人兼CEO龔宇表示,中國長視頻行業已進入一個新的階段,特點是追求效率、追求減虧、最終追求盈利,而不是以前的單純追求市場份額和高速增長。
“采購平臺不斷壓縮預算,可以預見,未來內容立項的標準將更為嚴格,制片方的競爭將更為激烈,而降本增效也將成為全行業未來很長一段時間的常態。”上述分析師表示。
去庫存是當務之急
從現金流層面來看,2021年影視行業的境遇也不樂觀。2021年,只有9家影視公司現金凈同比增長率為正。
以現金流較為緊張的慈文傳媒為例。根據財報,慈文傳媒2021年經營活動產生的現金流量凈額為9077.87萬元,凈利潤為-2.49億元。而公司虧損主要是因為計提應收款項壞賬準備、商譽減值準備及存貨跌價準備所致。
2021年,慈文傳媒的信用減值損失1.27億元、資產減值損失1.42億元,其中存貨跌價準備高達1.25億元。截至2021年底,該公司存貨金額占資產比例達59.56%。
存貨高企并非是慈文傳媒一家企業所面臨的困境,2021年22家影視公司存貨總額達155.63億元,存貨跌價準備合計26.06億元。更需注意的是,截至2021年底,影視行業的存貨周轉天數平均為356.34天,最長的企業周轉天數高達1357.98天。
上述分析師對《證券日報》記者表示,影視公司的存貨主要是影視劇,具體包括拍攝尚未完成的、拍攝完成沒有取得反映許可的、拍攝完成取得放映許可未完成出售的產品。“最近幾年,由于劣跡藝人頻現、觀眾喜好多變等狀況,導致很多影視劇處于待播狀態,一部劇等3、4年(才播)都很正常,這對制片公司、播出平臺而言都造成了不少的現金流壓力。因此,去庫存成為當下影視行業的當務之急。”
(編輯 孫倩)
15:35 | 貝因美2025年度戰略發布會:重塑母... |
15:32 | 均瑤健康2024年益生菌業務營收達7.... |
15:32 | 敦煌種業一季度營收和凈利潤均實現... |
15:30 | 萬興科技董事長吳太兵:堅定全面擁... |
15:29 | 錨定發展新目標 海泰科開啟“行業... |
15:28 | 第八屆數字中國建設峰會?智能云生... |
15:27 | 安徽上市公司協會成功舉辦“上市皖... |
15:23 | 珍寶島去年實現營收27.04億元 加速... |
15:22 | 韋爾股份一季度凈利潤同比增長55.2... |
15:21 | 甘肅能源一季度實現扣非凈利潤4.79... |
15:20 | 濰柴動力一季度歸母凈利潤同比增長... |
15:17 | 北京股權信托財產登記政策“破冰”... |
版權所有證券日報網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 10120180014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B2-20181903
京公網安備 11010202007567號京ICP備17054264號
證券日報網所載文章、數據僅供參考,使用前務請仔細閱讀法律申明,風險自負。
證券日報社電話:010-83251700網站電話:010-83251800 網站傳真:010-83251801電子郵件:[email protected]
掃一掃,即可下載
掃一掃,加關注
掃一掃,加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