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記者 賈麗
芯片被稱為國家的“工業糧食”,是整機設備的心臟。近年來,眾多家電企業跨界自主研發芯片,以進一步加強對產業鏈的掌控力。
在一系列布局后,近日,多家家電企業公布芯片研發成果。1月10日,美的集團方面稱,去年公司投產的MCU控制芯片產量約1000萬顆。1月11日,海信宣布推出中國首顆全自研8KAI畫質芯片。據了解,目前,海信電視屏端驅動芯片的累計出貨量已經超過了1億顆。
家電芯片本土化配套率是否得到提升?家電企業在芯片產業鏈的布局延展到哪些領域,未來又將成為怎樣的角色?
多家巨頭曬芯片成績單延伸到多領域
經過幾年的布局,家電企業在芯片上的研發和應用已經有了實質性成果。
今日,海信宣布正式發布中國首顆全自研8KAI畫質芯片,并稱7年發布了5顆畫質芯片。
據了解,海信的第四代超高清畫質引擎芯片可直接應用于疊屏電視并實現量產,如今相關技術被進一步批量應用到專業顯示器、醫療顯示產業中。
海信芯片研發負責人透露,海信還將持續向車載顯示芯片領域進行多元延伸,形成完整的全系列芯片產品。
不僅僅是海信,近年來,美的集團、格力電器、長虹、康佳、TCL等家電巨頭均已加入芯片賽道。
去年3月份,TCL科技合資設立TCL半導體科技公司。TCL科技相關人士向記者表示,TCL將重點研發需求量較大、目前較為緊缺的芯片,如驅動芯片、AI語音芯片等。
美的集團日前也對外表示,2022年目標出貨8000萬顆芯片,除MCU芯片外,未來計劃覆蓋功率芯片、電源芯片、IoT芯片等家電領域芯片,并且計劃布局汽車芯片。
康佳相關負責人也對《證券日報》記者稱,“康佳將重點攻關MicroLED等前沿技術,目前年度銷售芯片已超1億顆。”
而據了解,有著軍工基因的長虹,也已在芯片產業鏈多個環節占據重要位置。長虹自主研發的有著變頻技術的MUC芯片被廣泛應用,西門子、海爾等冰箱企業均采用的是長虹的控制芯片。
“從畫質芯片、冰箱芯片、電源芯片到車載芯片等,家電企業芯片上的布局正迅速向更多領域延展,應用范圍也擴張到機器人、醫療、汽車等多領域。”中鋼經濟研究院首席研究員胡麒牧認為。
從滿足自給率到產生替代
曾經我國的芯片全部依賴進口,家電企業更是需要在進口芯片上花費巨額的費用。
為了進一步掌控自主權,家電公司不惜砸下重金深度挖掘芯片產業鏈。
不過,目前家電芯片本地化進程仍需加速。據此前中國科學院微電子研究所數據,中國大陸家電行業芯片市場約500億元人民幣,本土化配套率僅5%。
WitDisplay首席分析師林芝稱,目前九成家電產品完成智能化升級,對芯片需求量巨大,近年來國產家電芯片規模逐漸上升,但目前家電芯片的本土化配套率提升到約12%,但依舊不足。
“從上萬億元規模的家電銷量來看,芯片市場份額的確不高,中國家電業亟需補上核心關鍵零部件的短板。目前,國產家電芯片正逐漸從滿足自給率向產生替代過渡。隨著全屋智能和汽車電子等產業的發展,家電芯片仍存很大的增量市場。”胡麒牧表示。
海信視像總裁于芝濤認為:“芯片有很大的國產替代空間。除了電視與顯示,海信將目光放在更廣闊的家電智能芯片領域。”
據了解,目前部分生活家電用的芯片,技術含量不高、門檻也較低,而家電企業需要在智能化水平更高的功率芯片、智能控制芯片、通信芯片、AI芯片、傳感器等方面加大研發力度。同時,企業通過創新合作,在全球產業分工中從價值鏈低端走向高端。
迪顯信息副總經理易賢兢接受《證券日報》記者采訪時表示:“中國的家電企業做自研芯片,極大地改善此前受制于人的局面,打破芯片企業的壟斷,也將帶動芯片價格逐步走低,從而加速自身產品的成本控制。”
中科芯集成電路有限公司副總經理于宗光研究員表示:“雖然中國電視芯片領域還有很長的路要走,但家電巨頭起到了很好的帶頭示范作用。它們在芯片產業化上的布局和成果,讓更多企業看到了芯片的空間。”
(編輯 才山丹)
20:15 | 金天鈦業持續推進“一體兩翼”戰略... |
20:10 | 網翎衛星上網機保障神十九返回艙高... |
20:09 | 持續深耕晶體設備領域 晶升股份2... |
20:01 | 5月1日上市公司重要公告集錦:ST新... |
19:36 | 合肥市電子商務協會秘書長、市青聯... |
19:17 | 英集芯:累計回購公司股份107000股 |
19:17 | 風范股份:累計回購公司股份131790... |
19:15 | 揚電科技:電力設備制造行業整體需... |
19:15 | 經緯輝開:公司將子公司新輝開原有... |
19:15 | 巨星科技:本次對等關稅對行業格局... |
19:15 | 天娛數科:公司跟宇數科技沒有合作... |
19:15 | 道氏技術:單壁碳納米管因其卓越的... |
版權所有證券日報網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 10120180014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B2-20181903
京公網安備 11010202007567號京ICP備17054264號
證券日報網所載文章、數據僅供參考,使用前務請仔細閱讀法律申明,風險自負。
證券日報社電話:010-83251700網站電話:010-83251800 網站傳真:010-83251801電子郵件:[email protected]
掃一掃,即可下載
掃一掃,加關注
掃一掃,加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