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眾不愛看電影了”,成了如今許多影院從業者最直觀的感受。剛剛過去的中秋檔票房4.99億元,是2018年以來票房最低的一個中秋檔期。而即將結束的9月,國內電影市場無論是票房還是觀影人次,都明顯低于往年同期。
票房持續低位徘徊,影院經營者承受著巨大的經營壓力。而即將到來的國慶檔,因時間較長,且有多部重點影片上映,被許多影院寄予厚望。
票房持續低迷
“暑期檔、中秋檔都涼了,實在是太出乎意料了,現在影院的狀態就是努力活著。”云南某影城經理魯林凱接受證券時報記者采訪時感嘆,今年的票房情況讓他感到十分意外。
燈塔平臺數據顯示,截至9月27日,今年國內電影票房共345億元,與2019年同期的約472億相比,減少約127億元。
今年以來,暑期檔(6月1日-8月31日)、中秋檔等多個重要檔期票房產出不及預期。其中,暑期檔票房73.81億元,約為2019年同期的41.5%;中秋檔票房4.99億元,創下2018年以來新低。
今年年初,多名影院從業者在接受記者采訪時認為,今年的票房雖然無法回到2019年,但至少會在2020年的基礎上明顯回升。然而,隨著春節后的多個重要檔期相繼冷場,今年部分時段票房即便與2020年同期相比,也算不上理想。
2020年8月、9月,國內票房分別為34億元、24.3億元,而今年8月票房20.5億元,僅為2020年的60%;9月以來累計票房16.4億元,也比去年低了不少。
具體到影片上,今年僅有春節檔上映的《你好,李煥英》、《唐人街探案3》兩部影片票房超過40億元。除此之外,今年其他影片票房均未超過15億元,頭部影片與其他影片之間斷檔明顯。
觀影熱情較低
“影院票房受到疫情防控、大學封閉、其他文娛產品的綜合影響。”在接受記者采訪時,魯林凱一口氣羅列了多個導致今年票房低于預期的原因。
“首先,是一些互聯網平臺的發展,比如短視頻等產品消耗了用戶時間;其次,嚴格的疫情防控措施下,部分地區觀影人群大減,觀影熱情受到影響;另外,目前許多大學實行封閉式管理,限制了大學生這一主流觀影人群。”魯林凱表示。
觀影熱情不高,是電影院面臨的一個現實問題。重慶、深圳等地多位從業者在接受記者采訪時認為,當前觀眾的觀影熱情處于較低水平,尤其是下半年更為明顯。
從數字上來看,2020年8月,國內觀影人次9559萬,而今年8月觀影人次共5482萬,僅為2020年的57%。疫情前的2019年8月,在《哪吒之魔童降世》等影片帶動下,當月觀影人次更是高達2.2億。
“疫情后大家都在積極復工復產,忙碌奔波,觀影熱情明顯降低,有太多的顧客,從疫情開始到現在都沒有進過電影院。”魯林凱說。
優質影片缺乏,也被從業者詬病。多名從業者告訴記者,今年進口片少,尤其是進口大片鮮見,是影響票房的重要原因。
重慶某影城總經理徐欣告訴記者,今年國產大片也相當缺乏,而且還有多部重要影片臨時撤檔或改檔,未能按時上映。
受到疫情影響,今年影片撤檔或改檔頻繁。如國慶檔備受關注的《長津湖》,最初定檔8月12日,但在國內局部疫情抬頭后撤檔,此后宣布在國慶檔上映。
“重量級影片除了對票房有直接貢獻,還能帶動整個市場消費。但今年缺乏重量級影片,上映的主要是一些中等體量作品,可能這些影片本身的票房并不差,但對市場整體的帶動作用不明顯。2部25億的片子,跟一部50億的片子,影響力是完全不一樣的。”徐欣表示。
國慶檔力挽狂瀾?
對于觀眾而言,少看一場電影并沒有任何影響,但票房長時間低迷,給影院帶來的影響正不斷加深。
“國慶檔一旦出意外,繼續缺觀眾、低票房,預計15%的影城將關閉。”魯林凱說,去年疫情導致影院長期停業,今年暑期檔、中秋檔等重要檔期相繼冷場,導致許多影院現金流枯竭,如果國慶檔的票房再無起色,對影院無異于雪上加霜。
燈塔數據顯示,2019年、2020年,國慶檔票房分別為44.66億元、39.7億元,分別占當年總票房的7%、19.6%。今年的行業背景與2020年存在一定相似性,今年國慶檔對影院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和魯林凱一樣,不少從業者將國慶檔視為“救命稻草”。
據記者統計,截至9月27日,宣布將于國慶檔上映的影片共有11部,其中《長津湖》、《我和我的父輩》、《五個撲水的少年》等影片較受市場關注。
以《長津湖》為例,此前外界對其票房預測在30億元-50億元之間。截至9月28日17點,《長津湖》預售票房已達9000萬元,其首日預售為5250萬元,在今年上映的影片中,已是不錯的成績。
“相比其他小檔期,國慶檔有大片撐著,正常情況下票房產出不會太低。大家對《長津湖》期待比較高,希望它不僅能帶動國慶檔,也能吸引大家回到電影院。”徐欣表示。
不過,在疫情影響下,今年國慶檔也存在些許不確定性,目前廈門、莆田、哈爾濱等地的影院尚處于暫停開放狀態。“國慶檔首日票房預計在7億元左右,比2019年低點,原因是個別城市的疫情還在持續,影院處于關閉狀態。”魯林凱說。
02:04 | 模壓成型裝備行業景氣度回 升伊之... |
02:04 | 半導體設備行業持續回暖 多家上市... |
02:04 | 多肽業務貢獻業績增量 藥明康德一... |
02:04 | 圓通速遞去年營收超690億元 競爭優... |
02:04 | 上峰水泥“一主兩翼”戰略成效顯著... |
02:04 | 賽力斯擬赴港上市募資 凈額70%將用... |
02:04 | 從原糧種植到產業協同 “白酒+”重... |
02:04 | 深藍汽車CEO鄧承浩:堅持技術創新... |
02:04 | ?上汽通用總經理盧曉:堅定走電動... |
02:04 | 藍色光標CEO潘飛:AI驅動商業模式... |
02:04 | 券商研究所人才爭奪正酣 外引內培... |
02:04 | 年內28家信用卡分中心“退場”區域... |
版權所有證券日報網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 10120180014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B2-20181903
京公網安備 11010202007567號京ICP備17054264號
證券日報網所載文章、數據僅供參考,使用前務請仔細閱讀法律申明,風險自負。
證券日報社電話:010-83251700網站電話:010-83251800 網站傳真:010-83251801電子郵件:[email protected]
掃一掃,即可下載
掃一掃,加關注
掃一掃,加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