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記者 王麗新
9月3日,選址中國聯手和君產業園區事業部撰寫的《中國產業園區上市公司白皮書(2021)》(以下簡稱《白皮書》)發布。
《白皮書》指出,2021年是“十四五”規劃的開局之年,產業園區上市公司將擔負起引領產業向高科技升級,推動經濟向高質量發展的重任,產業園區本身的發展升級將成為重中之重,其未來發展有兩大趨勢不容忽視。
趨勢一,行業集中度增強,強者形成虹吸效應,落后者將被淘汰出局。《白皮書》認為,雖然受到疫情影響,但產業園區上市公司2020年整體營收仍然穩中有進,相較2019年同比增長24.2%。其中,營收規模在100億元以上的園區上市公司從2019年的2家增加為6家,華夏幸福、招商蛇口、陸家嘴、東湖高新、外高橋、蘇州高新等6家產業園區領域龍頭企業營收規模均超過了100億元,共實現營業收入1100多億元(部分企業僅計算園區收入),同比增長35%,收入約占行業整體營業收入的73%。由此可以看出,產業園區的行業集中度在增強,預計這種集中發展趨勢在未來五年將會更加明顯。
《白皮書》指出,“十四五”期間預計將是產業園區“大洗牌”的時期,那些能夠為企業帶來發展助力、能夠幫助產業升級發展的園區企業,將從傳統園區盤面中不斷搶奪優質企業;那些構建了數智化平臺、實現了精細化管理的園區,將通過多園區的聯動運營和互聯合作的強大管理能力,不斷將那些缺乏大盤面經營管理能力的園區并購。
趨勢二,盈利不等于發展,園區上市企業需警惕。《白皮書》指出,通過對凈利潤增長和市值增長情況的組合分析,可以將園區上市公司分為四類:第一類企業利潤、市值雙增長,這類企業不僅當前盈利性良好、未來也被資本市場看好;第二類企業利潤下降但市值增長,可借助資本市場探索發力;第三類公司利潤增長但市值下降,需結合未來發展趨勢對自身業務發展戰略進行升級;第四類公司則呈現出利潤和市值雙雙下降的情況,盡管疫情是一個客觀因素,但這類園區企業如果無法盡快進行變革創新,要在未來改變頹勢會相當困難。
選址中國創始人、CEO陳雪源表示,“吸引、留住和培育有質量的實體經濟是時代賦予園區的責任,也是園區企業的生命力所在。在尋求產業發展的同時,園區自身能否在建設、運營、投資中形成可持續的商業模式是關鍵所在。”
(編輯 崔漫)
22:26 | 出口含“新”量更足!滬市主板公司... |
22:23 | 證監會公布《證券期貨業統計指標標... |
21:59 | 基礎穩、韌性強 滬市主板公司2024... |
21:52 | 澄天偉業:第五屆監事會第三次會議... |
21:52 | 錦波生物:第四屆董事會第十次會議... |
21:52 | 中遠通:第三屆董事會第三次會議決... |
21:52 | 迪森股份:第九屆董事會第一次會議... |
21:52 | 天力鋰能:第四屆監事會第十次會議... |
21:52 | 正川股份:2024年年度股東大會決議... |
21:52 | 迪森股份:2024年年度股東大會決議... |
21:52 | 方大特鋼:第八屆董事會第五十次會... |
21:52 | 海通發展:第四屆監事會第十五次會... |
版權所有證券日報網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 10120180014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B2-20181903
京公網安備 11010202007567號京ICP備17054264號
證券日報網所載文章、數據僅供參考,使用前務請仔細閱讀法律申明,風險自負。
證券日報社電話:010-83251700網站電話:010-83251800 網站傳真:010-83251801電子郵件:[email protected]
掃一掃,即可下載
掃一掃,加關注
掃一掃,加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