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記者 張敏
今年退休的王先生在一次家庭聚會上告訴獨生女:“剛退休之后,會選擇到處走走,發展業余愛好。年歲大了之后,會選擇去養老機構。”
王先生的想法并不是個案,以其為代表的老年群體如何養老,成為當下社會關注的焦點。
近日,易觀分析發布的《中國養老服務市場專題分析》顯示,隨著國人生活水平及質量日益提升,人均預期壽命也得到了延長。另一方面,人口老齡化態勢愈發顯著,中國已從“輕度老齡化”社會邁入“中度老齡化”社會。與此同時,平均家庭規模卻在變小,這限制了家庭成員互助的能力,國人開始尋求家庭外的養老輔助。
“在社會變遷及需求升級的共同作用下,養老行業將迎來一批具有差異化、品質化等多樣需求的養老客群。”報告顯示,目前,居家養老仍是我國現階段最主要的養老方式,占比達90%以上。除了居家養老,還有社區養老和機構養老的形式。
然而,當下的養老服務尚未跟上中國老齡化的節奏。易觀分析研究中心高級分析師韓夢瑩向《證券日報》記者介紹,就當前形勢來講,中國養老行業的痛點主要存在于供需匹配嚴重不足,資源稀缺及資源錯配問題突出。且受限于當前專業人才儲備不足、服務質量良莠不齊、信息割裂等問題。
養老產業鏈復雜
規模預期超十萬億元
易觀分析發布的《中國養老服務市場專題分析》報告顯示,目前,居家養老仍是我國現階段最主要的養老方式,占比達90%以上。居家養老的主要服務內容是專業護理、醫療服務人員上門開展老年人照料、治療、護理服務。受到我國家族式文化影響,居家養老服務具有廣闊的市場空間。
除了居家養老,還有社區養老和機構養老的形式。社區養老結合上門服務和社區托老所,讓老年人在得到家人照顧的同時,也享受社區提供的老人照料或托老服務。但因目前社區服務發展滯后,占比仍舊較小。而機構養老則是機構為老年人提供飲食起居、清潔衛生、生活護理、健康管理和文體娛樂活動,分為公立和民營機構兩種。現階段由于政策頂層設計不足,養老機構服務成本與大部分老年人消費能力不匹配,故機構養老發展較為遲緩。
值得一提的是,養老機構數量也在近兩年保持著兩位數以上的增長,在2020年已達到了3.8萬家。
然而,養老機構只是養老產業的一個組成部分。易觀分析研究中心高級分析師韓夢瑩向記者介紹,就如青少年、中年群體一樣,老年人群體的需求也是多元化的,涉及的領域十分廣泛,這就導致養老產業鏈非常復雜,環節多樣,且業務交集較多。
金鼎資產董事長龍灝向《證券日報》記者表示,隨著老年人口的增加,健康服務,地產,旅游與保險等幾個涉及養老的行業將繼續保持上行,再考慮相關養老行業的日用品與金融保險等行業的養老產值將會更加可觀。
此外,易觀分析發布的報告還顯示,當下老年人在保健品上的消費力是相當可觀的。根據保健品協會的調查數據表示,我國老年群體占據保健品消費50%。同時,在保健品品類上,廠商也開始逐漸細化。除了老牌綜合保健品牌,理療養生、運動強身、養顏、滋補等各種細化品類競相出手。藥廠如仁和、食品廠如康式、國外的普麗普萊、老牌中藥同仁堂紛紛入局。可見,大家對老人保健品市場的虎視眈眈。
安信證券發布研報稱,2022年養老市場規模預計達10.29萬億元。
養老服務供給錯配
行業發展標準亟待確立
龍灝向《證券日報》記者表示,和基數龐大的老年人口規模相比,中國養老市場的發育明顯處于滯后狀態,同時因為國情現狀所出現的空巢老人、失獨老人、獨居老人和失能老人的比例大幅度增加,產業發展面臨更大的困境與挑戰。
在韓夢瑩看來,現階段,養老行業、最大的問題在于,養老資源供給、資源錯配。“雖然我們國家養老床位數量處在穩步增長的狀態,但是近5年的復合增長率不足5%。從養老缺口上看,民政部顯示養老床位缺口大約在178萬到300萬,而更為嚴峻的是專業護理人員缺口達到了300萬。”
韓夢瑩向記者介紹,公辦養老機構的價格在每月三千左右,但是這類的養老機構首先數量有限,雖然能提供相關醫療護理服務,但一床難求,供給壓力非常大。低端養老機構,空間狹小,體驗感差,醫療能力差,質次價高。而中端及高端的養老機構設備完善,服務優良,配有完善的醫療設施及專業團隊,整體服務質量相對較好。但價格高昂,對于一般家庭負擔過重。此外,該類機構主打的是一些中高端的老人用戶,這類的用戶本身基數小,加上機構本身所建設的目的地主要集中在一線城市,有很強的地域屬性,沒有辦法分配到廣大的老年用戶,致使大批優質養老資源閑置。
“除了前面提到的資源跟人才不足以外,整個養老市場因為還在一個摸索階段,缺乏行業標準,造成市場認可度較低。”韓夢瑩向記者表示。
“一些高端養老社區、具有全國運營能力的平臺性公司或具有一定盈利潛能的醫養融合型機構將成為未來投資重點。”龍灝認為。
在韓夢瑩看來,養老服務的核心能力主要包括醫療服務、健康管理、供應鏈整合、信息處理、線下運營等五大能力。未來想要進入養老市場的機構,要從這五大方面去構建自己的核心競爭力。
(編輯 張明富)
17:14 | 萊美藥業:公司持續推進新增藥品IN... |
17:14 | 中科海訊:截至2025年4月18日公司... |
17:14 | 蔚藍鋰芯:馬來西亞天鵬一期項目現... |
17:14 | 華僑城A:截至4月18日公司股東總... |
17:14 | 萊美藥業:納米炭鐵是在公司產品納... |
17:14 | 廣博股份:母公司未分配利潤為負數... |
17:14 | 盛幫股份:目前使用PEEK材料的產品... |
17:14 | 阿爾特:機器人業務目前處于早期培... |
17:14 | 怡亞通:截至2025年3月31日公司股... |
17:14 | 南山控股:控股股東中國南山已全額... |
17:14 | 易天股份:研發過程中會使用到PLM... |
17:14 | 國藥一致:公司目前無重組計劃 |
版權所有證券日報網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 10120180014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B2-20181903
京公網安備 11010202007567號京ICP備17054264號
證券日報網所載文章、數據僅供參考,使用前務請仔細閱讀法律申明,風險自負。
證券日報社電話:010-83251700網站電話:010-83251800 網站傳真:010-83251801電子郵件:[email protected]
掃一掃,即可下載
掃一掃,加關注
掃一掃,加關注